于曉榮 羅英
(成都新世紀婦兒醫院婦產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宮頸管贅生物主要是由HPV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生殖系統疾病,好發于青年女性,主要經性接觸傳播,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瘙癢、灼痛、壓迫、陰道不規則性出血等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殖健康及日常生活[1]。手術摘除是目前臨床治療宮頸管贅生物的有效手段,不同的手術方式在臨床效果方面也常存在一定差異性。本研究選擇2016年7月—2019年7月我院婦科80例宮頸管贅生物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宮腔鏡電切術在宮頸管贅生物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7月—2019年7月我院婦科80例宮頸管贅生物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伴有白帶異常、性交后出血、陰道不規則性出血等癥,經婦科及病理學相關檢查可見宮頸管內良性條索樣增生組織,行手術治療,患者自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且排除正處于月經期、惡性病變、手術禁忌癥、急性婦科炎癥、無法耐受膨宮及一般資料不全者。根據不同術式將受試者分為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68歲,平均(45.13±2.54)歲;研究組患者年齡19~67歲,平均(44.37±2.6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經陰道宮頸管贅生物摘除術,術前完成相關檢查,做好陰道準備,術前囑患者排空膀胱,局部麻醉滿意后取膀胱截石位,擴張宮頸后明確贅生物位置,采用卵圓鉗鉗夾贅生物根部并以順時針將其擰下,之后對根部有凹凸感者采用刮匙搔刮后常規止血,術后將贅生物送病理檢查。研究組患者接受宮腔鏡下宮頸管贅生物電切術,術前準備同對照組,擴張宮頸,采用50g/L葡萄糖液膨宮,控制腹壓在合理范圍,將空氣排空后置入宮腔鏡,明確贅生物后采用宮腔鏡點切刀環切贅生物,常規電凝止血,再于宮腔鏡下進行二次檢查,確認管壁光滑且無出血發生時退出宮腔鏡,術后將贅生物送病理檢查。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恢復性生活時間、恢復正常工作時間以及術后月經、粘連及復發情況。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恢復性生活及正常工作時間短,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s)
恢復正常工作時間(d)研究組403.35±0.2820.62±3.751.27±0.7834.56±2.6310.32±1.63對照組404.42±0.6731.15±5.162.35±1.8741.38±3.4515.48±1.75 P<0.05<0.05<0.05<0.05<0.05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恢復性生活時間(d)
研究組患者術后月經正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術后粘連及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術后月經、粘連及復發情況[n(%)]
宮頸管贅生物是指正常宮頸管口或外口早期出現的少量淡紅色丘疹,在局部濕熱的環境中經長期慢性刺激相互重疊或融合成疣狀贅生組織,蒂伸入宮頸管內的一種良性病變[2]。經陰道宮頸管贅生物摘除術是臨床治療宮頸管贅生物的常用術式,但手術操作對術者臨床經驗要求較高,常難以明確宮頸管贅生物蒂部位置,術后易出現粘連,影響生育功能,且易出現蒂部殘留的可能,復發率較高,且出血量大,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長[3]。宮腔鏡下宮頸管贅生物電切術創傷性小,可在宮腔鏡直視下明確贅生物的位置,準確切除贅生組織,且手術操作簡單,出血少,患者術后恢復快,較傳統的經陰道宮頸管贅生物摘除術效果更為理想[4]。
綜上所述,宮腔鏡電切術在宮頸管贅生物治療中效果顯著,患者術后恢復快,降低術后粘連及復發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