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國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放射科 廣西 柳州 545002)
肝癌作為眾多惡性腫瘤之一,于早期因為在特殊癥狀表現方面較為缺乏,所以此類患者在就醫期間已經處于晚期階段的概率較為顯著,進而使得疾病治療預后受到尤為嚴重影響。對此,確定有效肝癌診斷方法將患者診斷準確率提升,將預后改善,意義顯著[1]。本次研究將針對肝癌患者探究擬定肝臟MRI檢查方案進行疾病診斷的可行性,以利于肝癌患者的有效治療以及預后提升。
選擇我院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110例確診為肝癌患者,信封法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55例。參照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為41歲~69歲,平均年齡為(62.49±5.41)歲。實驗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為40歲~70歲,平均年齡為(62.53±5.43)歲。兩組肝癌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對患者實施病理診斷,肝癌疾病獲得確診;②知情同意書簽署;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對于診斷工作未積極配合;②存在意識、精神以及認知等方面障礙。
參照組:采用肝臟增強CT檢查方案完成診斷;在準備開展檢查工作前,患者需要做到禁止飲食,準備1000~1500mL水要求患者飲用,之后要求患者將呼吸屏住,展開肝臟平掃以及增強掃描操作。期間需要將屬性控制進行充分結合,完成后合理選擇容積掃描法進行診斷,之后準備泛影葡胺對患者進行干預,合理展開肝臟增強掃描操作,主要以肘靜脈注射方式完成;實驗組:采用肝臟MRI檢查方案完成診斷。主要利用雙梯度超導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展開分析,分別控制2mm和10mm層距以及層厚。首先對患者實施T1WI常規掃描、T2WI常規掃描以及DWI序列掃描,完成后對患者展開動態增強掃描操作。
以臨床病理診斷為標準,觀察對比兩組肝癌患者的診斷準確率、肝外病灶數量以及肝內病灶數量。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肝癌患者診斷準確率(96.36%)高于參照組(76.36%)(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肝癌患者診斷準確率對比[n(%)]
實驗組肝癌患者肝外病灶數量以及肝內病灶數量均多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癌患者肝外病灶數量以及肝內病灶數量臨床對比(±s,個)

表2 兩組肝癌患者肝外病灶數量以及肝內病灶數量臨床對比(±s,個)
組別n肝外病灶 肝內病灶實驗組551.95±0.132.92±0.49參照組551.59±0.122.01±0.13 t 15.090713.3123 P 0.00000.0000
原發性肝癌作為惡性腫瘤疾病之一,主要在患者肝臟上皮位置出現,因為此種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影響較為顯著,對此擬定有效方案展開疾病診斷干預存在顯著意義[2]。肝臟增強CT檢查方法的應用,其主要通過對肝動脈血供同腫瘤血供之間呈現出的相關性進行分析,而加以對應診斷。期間如果于肝臟位置門靜脈血未達到,則較易呈現出系列異常反應現象,對此需要就患者實際情況以及基礎密度變化加以充分了解,而對于診斷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保證。但是于門脈期,因為無法展開繼續加強操作,從而使得密度呈現出一定程度降低,表現出快顯快出的現象,對于低供血腫瘤無法獲得顯著診斷效果,并且此種方式往往對患者表現出反射損傷的現象,從而多次檢查對患者造成的機體影響較為顯著[3]。而MRI檢查方案的有效應用,不會表現出放射性輻射的現象,能夠通過不同方位以及不同序列成像,能夠清晰顯示病灶,在診斷小肝癌方面可獲得確切效果。此外,其對于早期成像速度慢的缺點可以充分避免,能夠顯著提升場強,可以將小肝癌檢出率顯著提升[4]。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于臨床接受診斷期間,肝臟MRI檢查方案的擬定與應用,同肝臟增強CT檢查方案應用效果比較,利于診斷準確率的提升,促進肝癌患者獲得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