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先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甲亢患者的主要發病部位在甲狀腺,主要是指甲狀腺激素分泌紊亂,導致患者機體代謝水平異常。作為內分泌科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心悸、食量增加、情緒易變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患者極易出現負面情緒,所以臨床上需要及時落實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案,改善患者的病情,為了鞏固治療效果,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干預。本文將常規護理方案作為對照,探析在甲亢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綜合護理對生活質量、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甲亢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且資料數據完整。排除伴有合并癥、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的患者。76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為39例、37例,平均年齡(46.99±5.75)歲,平均病程(3.69±2.38)年,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環境護理、病情監測、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常規護理+綜合護理路徑,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護理 甲亢患者心理承受較大的壓力,通常以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為主,這時醫護人員就需要依據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當前許多患者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影響,對甲亢知識了解不足,為了使患者勇于面對疾病,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時,就需要普及疾病的相關知識,并且需要列舉成功的治療案例,使患者在開展臨床治療的工作中,保持著健康的心理狀態[1]。除此之外,醫護人員也需要使用親切、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述具體的治療方式、流程等,消除患者心中存在的疑慮。
1.2.2飲食護理 飲食干預是控制患者病情發展的重要舉措,所以醫護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進行健康的飲食,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多食用果蔬以及豆制品,向體內補充維生素、熱量以及高蛋白,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發甲亢的甘藍、卷心菜等食物,以免患者的病情惡化。
1.2.3健康宣教 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醫護人員需要嚴格的遵守醫生的囑咐,在患者進行甲亢治療時,要將正確的藥物服用方法、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告知患者,以免副作用出現,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恐慌。并且甲亢患者的球網膜、角膜容易受到刺激,所以應指導患者佩戴眼鏡(茶色),減少光線對眼部的刺激[2]。
指標為生活質量評分(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評分量表為科室自制,百分制,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心理狀態評分(SAS、SDS),采用的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評分: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焦慮、抑郁等癥狀越嚴重。
統計學處理軟件選擇SPSS.19,組間在進行差異對比時,P<0.05,證明組間差異存在。
實驗組各個維度生活質量評分中,數值均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n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交功能實驗組3882.53±8.3680.11±8.5879.62±8.74對照組3868.27±5.2466.85±7.2748.96±5.26 P<0.05<0.05<0.05
實驗組的SAS評分、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s,分)
組別nSASSDS實驗組3851.46±4.1650.35±5.43對照組3851.46±4.1650.35±5.43 P<0.05<0.05
甲亢作為臨床上常見的甲狀腺器質性疾病,發病率逐年提高,患者在臨床確診之后,會對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一定的刺激,導致患者的生活水平降低,心理狀態出現異常。綜合護理作為臨床護理模式的創新,以患者為中心,從多方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在治療甲亢患者時,可以綜合落實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宣教等工作,以此來滿足甲亢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
本文結果顯示,落實綜合護理干預方案的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且心理狀態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可改善甲亢患者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