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娟
(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6100)
外科手術治療是醫院常用的治療手段,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臨床癥狀通常能夠得到大幅度改善,以此外科手術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疾病的臨床治療中。但大量臨床治療實驗發現,外科手術極易引發患者出現感染、血腫以及心理疾病等不良反應或并發癥,以此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復效率的提高。本文通過對人性化護理在外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意在為提高外科手術室手術治療總有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選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接受外科手術室手術治療的患者140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兩組各7000例患者,研究組患者年齡19歲至73歲,平均年齡(54.6±8.9)歲,平均體重(61.8±5.4)kg,男女比例5:5。對比組患者年齡20歲至75歲,平均年齡(54.5±8.5)歲,平均體重(61.5±4.9)kg,男女比例5: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兩組患者均符合相應外科手術治療標準。(2)兩組患者均知道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手術耐受性檢測低于正常指標者。(2)認知存在嚴重缺陷或障礙者。
1.2.1對比組 對比組行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健康知識宣傳、體征監測等。健康知識宣傳:護理人員需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行相應疾病知識宣傳,通過對疾病病因、病檢、病程以及治療方案進行宣傳,提高患者對該疾病的認知度。此外還可通過成功治療的案例宣傳,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體征監測: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需立即監測患者體征指標,并進行實時記錄,以此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參考指標。
1.2.2研究組 研究組行人性化護理干預治療,具體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等。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前需對患者詳細資料以及病歷資料進行統計,盡量多于患者進行溝通,關注患者心理狀態,當患者出現緊張、憂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時需立即對患者展開心理干預護理,使患者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治療。術中護理:護理人員在術中需密切關注患者體征變化,當患者體征波動存在較大差異時,需立即告知醫師,聯合醫師展開進一步治療。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后需嚴格遵照醫囑給予患者抗感染等相關藥物治療,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護理人員需參考患者日常飲食習慣,為患者制定健康飲食計劃。此外還需對治療室展開環境護理,保持室內安靜以及干凈的衛生,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治療室環境。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滿意度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統計,滿分100分,以90分以上為滿意,以60分至89分為一般,以59分以下為不滿意。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臨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比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外科手術室是臨床醫學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其指外科醫師通過操作外科設備儀器進入人體排出病灶或改變構造的過程,隨著我國患病率提高,外科手術應用率與日俱增。在臨床治療中發現,外科手術的應用雖能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手術創傷,以此誘發多種并發癥,延長患者住院時間[1-2]。
人性化護理是臨床護理中常見的護理方案,其通過針對患者病情,以患者為主體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以此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將其應用在外科手術室中,其通過術前護理、術中護理以及術后護理等人性化護理措施,能大幅度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康復效率,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3-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人性化護理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其滿意度高于對比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的應用,能提高外科手術室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的滿意度,提高醫患配合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