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內江市中醫醫院骨7科 四川 內江 641000)
在自身免疫性風濕性疾病中,強直性脊柱炎具有極高發病率,其屬于慢性進行性全身疾病,該疾病主要表現為腰背部疼痛[1],根據臨床數據顯示,45%的患者伴有嚴重疼痛,部分患者存在下肢關節疼痛。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一般以中醫針灸治療,可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2]。本研究分析中醫針灸療法的優勢,并對其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將強直性脊柱炎患者200例作為本次對象,收治于2017年—2018年,觀察組100例、對照組100例。
納入標準:均符合強直性脊柱炎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由于個人原因中斷研究者。
觀察組,男50例、女50例,年齡段在15歲~55歲之間,平均年齡(35.21±1.54)歲。
對照組,男51例、女49例,年齡段在16歲~55歲之間,平均年齡(35.65±1.87)歲。
兩組一般資料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柳氮磺氨吡啶治療,每日兩次,每次0.5g,患者治療兩周后,將用藥劑量調整為每日三次,每次0.8g。
觀察組實施中醫針灸療法治療。選擇患者腎俞穴、風池穴、華佗夾脊穴,取俯臥位,華佗夾脊穴采用針直刺,深度1~1.5寸,上下反復3次;風池穴則向對側眼球方向,采用針直刺,深度1~1.5寸,并進行一分鐘的捻轉瀉法;腎俞穴則用針直刺1.5寸,選擇捻轉平瀉平補手法。針刺得氣后,留針20分鐘~30分鐘,每日2次,共治療15天為一療程[3]。
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評分。
數據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治療前兩組各項指標比較,P<0.05;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軀體健康 心理活動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治療前71.21±1.3265.25±1.2069.85±1.8570.22±1.52治療后98.52±1.0295.22±1.3395.28±1.1293.32±1.12對照組 治療前71.22±1.0265.52±1.8569.85±1.4570.25±1.52治療后88.25±1.1272.68±1.1276.25±1.7677.12±1.52
強直性脊柱炎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臨床對于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主要包括兩種病變類型,即周圍關節炎病變和非骨性結構病變。而我國中醫學中,強直性脊柱炎屬于骨痹、腎痹、痹癥范疇內,一般是由于腎虛督空、跌打損傷、腎精虧虛、外邪入侵等所致[4]。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一般以常規西醫治療為主,但治療效果不顯著,而通過實施中醫針灸療法,能夠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主要是通過對患者各個穴位進行針刺,其中針刺風池穴能夠產生清熱祛風的作用;針刺腎俞穴,能夠產生補腎壯陽的效果;針刺華佗夾脊穴具有通經活絡的效果。通過采用中醫針灸治療,不僅能夠使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同時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5]。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強直性脊柱炎應用中醫針灸療法治療的效果十分顯著,且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