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
(昆明市五華區華山文昌巷社區衛生服務站 云南 昆明 650031)
慢性腹瀉是臨床上高發的一種疾病,主要由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膽胰腺疾病,胃腸道疾病等原因引起的[1]。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稀或者不成型,并會伴有便血或者便膿液等,以及腹脹、腹痛等癥狀[2]。病情較為復雜,由多種疾病引起,主要是指病情在2個月以上,或者在2~4周內復發的腹瀉。臨床對于慢性腹瀉要及時進行治療,如不及時治療不僅會引發其他疾病,還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對慢性腹瀉疾病進行治療時使用附子理中丸加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9例慢性腹瀉疾病患者,抽取30例設為研究組,抽取29例設為對照組,研究組17例女性,13例男性,患者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1.03±10.18)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病程(1.08±0.33)年;對照組14例女性,15例男性,患者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0.86±10.06)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病程(1.02±0.31)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一般資料統計分析可比(P>0.05)。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以及家屬均已經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的倫理委員會也批準了本次實驗,納入標準:所有患者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病理學檢測,均符合慢性腹瀉疾病的診斷標準,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藥物過敏,神經系統疾病,凝血功能異常,妊娠、哺乳期婦女,惡性腫瘤,不配合本次研究,精神性疾病。
對照組采用阿莫西林治療:口服阿莫西林(哈藥集團,國藥準字H23020932),一次0.5g(2粒),每6~8小時1次,一日劑量不超過4g(16粒)。
研究組采用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療:配方包括:10g制附子,10g人參,10g草果,8g干姜,15g白術,5g甘草,20g防風,30g羌活,水煎服,每天1劑,每日2次。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顯著;臨床癥狀消失,沒有復發;改善:臨床癥狀改善,沒有復發;無效:臨床癥狀沒有變化,并且治療后復發)[3];不良反應發生率(腎臟反應、神經系統反應,皮膚反應,血液系統反應,胃腸反應);生活質量評分(睡眠、飲食、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各項滿分5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4];中醫癥候積分(根據中醫癥候積分量表進行評分,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5];腹瀉次數;VAS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0分為無痛,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6]。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62.07%),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n睡眠 飲食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研究組3041.34±5.1840.82±4.2242.82±5.7340.06±5.11對照組2931.82±4.0430.82±3.1630.71±6.4131.71±4.41 P<0.05<0.05<0.05<0.05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41.38%),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研究組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腹瀉次數,VA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中醫癥候積分,腹瀉次數,VAS評分比較(±s)

表4 中醫癥候積分,腹瀉次數,VAS評分比較(±s)
組別n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分)VAS評分(分)研究組3016.13±4.074.13±1.076.28±1.333.28±0.951.13±0.371.09±0.27對照組2915.96±4.113.96±0.916.37±1.367.26±1.032.18±0.422.98±0.92 P>0.05>0.05>0.05<0.05<0.05<0.05腹瀉次數(次)VAS評分(分)中醫癥候積分(分)腹瀉次數(次)
隨著飲食結構改變,環境污染,生活家庭壓力增大,作息不規律,遺傳,內分泌失調,飲酒、吸煙、病毒細菌感染等因素影響,近年來腹瀉的發病率不斷上升[6]。慢性腹瀉是由多種疾病引發,病情原因比較復雜,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并且有時會有便血、便膿液等特點[7]。中醫認為此病與外感邪氣,情志失調,以及飲食不潔等有關,屬于脾虛濕勝的范疇[8]。對于腹瀉臨床多使用西醫西藥的治療方法,但是西醫治療不良反應較多,且容易復發,因此治療效果并不明顯。阿莫西林是一種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屬于半合成青霉素類廣譜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由于藥物的濫用,易產生耐藥菌,不良反應較多,因此對于慢性腹瀉的治療效果不理想。
本次研究中,使用附子理中丸加味,可以降低中醫癥候積分,腹瀉次數,VAS評分,改善患者疼痛,降低腹瀉次數,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且腎臟反應、神經系統反應、皮膚反應、血液系統反應、胃腸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更為安全可靠,治療效果明顯提高。附子理中丸加味屬于中藥的范疇,中藥具有標本兼治的優點,是我國特色的治療方法,目前在臨床應用較廣泛[9]。附子理中丸加味中制附子具有補元陽,散寒止痛的作用,人參具有補氣強身、延緩衰老、抗休克的作用,草果具有燥濕除寒、行氣止痛、祛痰截瘧、消食化積的作用[10],干姜具有調理脾胃,暖胃暖身,對身體內的寒氣有很好的祛除作用,能促進寒氣的排出的作用[11],白術具有利尿消腫、固表止汗、燥濕健脾的作用,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防治腫瘤的作用,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等作用,羌活具有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的作用[12]。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具有溫陽祛寒、補氣健脾的功效,并且具有止瀉暖胃等功效,治療效果明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醫癥候積分,降低疼痛,并且有效的止瀉?;颊叩母篂a癥狀改善后,生活質量也得到提高,睡眠、飲食、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等均得到提高,而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又利于病情的康復,因此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慢性腹瀉疾病進行治療時使用附子理中丸加味,可以降低腹瀉次數和VAS評分,改善患者腹瀉腹痛等癥狀,改善中醫癥候積分,且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少,更為安全可靠,患者康復較好,生活質量也得到提高,因此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