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翠云 樊玲麗(通訊作者) 周青 周燕 胡巍巍
(江蘇省中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29)
混合痔是臨床常見的肛周良性疾病,又稱“痔”;混合痔外痔剝離內痔結扎(Milligan -Morgan)術是治療嚴重痔病的主要手術方式。由于肛門部神經末梢特別敏感,手術后易出現大便困難、疼痛、創面愈合延遲等情況,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我科根據中醫體質學說,混合痔術后辨證運用通便藥膳改善病人癥狀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肛腸科行混合痔外痔剝離內痔結扎術后的患者,符合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外科學》痔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病例來源于江蘇省中醫院肛腸科,符合上述的診斷標準;(2)患者年齡18~75歲;(3)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加本實驗者,同時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不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者;(2)未按規定干預,或合用其他藥物。選擇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60例病例,男32例,女28例。按手術先后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32例和對照組2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1 混合痔患者基本情況
1.2.1治療方法
1.2.1.1兩組患者均予常規生活方式的干預 ①避免咖啡,戒煙酒。②充足的水分攝入,每天保證飲水量在2000~3000ml。③多吃新鮮蔬菜、瓜果等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⑤適量運動 運動控制在時間30~60min。④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最佳時間在早餐后,一般以10~20min為宜。
1.2.1.2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2.2體制辨識及藥膳 肛腸科常見中醫體質:內熱體質、陽虛體質、氣滯體質、氣虛體質。
1.2.2.1內熱體質 干預原則:清熱瀉火。具體藥膳:綠豆粥——綠豆20g,粳米80g,煮粥?;蚱压⒅唷?00g,粥多半熟時,加入洗凈切碎的鮮蒲公英100g,粥熟爛后吃粥,每日1碗150ml,于上午服用,連續服用1月。
1.2.2.2陽虛體質 干預原則:溫陽。具體藥膳:潤腸散——黑芝麻研末150g、核桃仁研泥250g、蜂蜜250g、小麻油50g。制作:先將芝麻、核桃入缽,加開水250mL,以文火煮20min后,加入蜂蜜、小麻油再煮5min即成,接著裝入干凈的容器里以備用。用法:早晚各一湯匙,用溫開水沖服,晨時宜空腹,服用連續服用1月。
1.2.2.3氣滯體質 干預原則:順氣導滯。表現:腹脹腹痛,胸脅脹滿,噯氣頻作,郁郁寡歡,心煩失眠,食少納呆,舌淡紅,苔白膩,脈弦。干預原則:順氣導滯。具體藥膳:菠菜粥—菠菜150g,粳米80g,加水適量,共煮粥,每次1碗150ml,于上午服用,連續服用1月。
1.2.2.4氣虛體質 干預原則:補氣健脾。具體藥膳:香蕉粥——粳米50g,香蕉200g,蜂蜜適量。粳米淘盡,冷水浸泡半小時,濾干水分,粳米入鍋,加入800ml水,旺火煮開,小火熬煮,粥將成時,香蕉去皮切丁,同蜂蜜一同放入,稍煮片刻,即可,每次1碗150ml,于上午服用,連續服用1月。
1.2.2.5血虛體質 干預原則:養血潤燥。具體藥膳:五仁粥——芝麻、松子、核桃仁、桃仁(去皮、尖、炒)、甜杏仁各20g,粳米200g,白糖適量。五仁混合碾碎,備用。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放入碾碎的五仁及適量清水,大火沸煮,改小火煮成稀粥,食用,每次1碗150ml,于上午服用,連續服用1月。
兩組所有患者首先會接受中醫體質辨識,判斷中醫體質類型。
1.3.1實驗組:患者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后,正式進入通便藥膳干預流程,1個月后判斷療效,肛門創面予中藥熏洗每日二次,黃芩油膏沙條換藥每日二次,1個月后判斷創面生長情況。
1.3.2對照組:患者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后,無中醫通便藥膳干預措施,1個月后判斷療效,肛門創面予中藥熏洗每日二次,黃芩油膏沙條換藥每日二次,1個月后判斷創面生長情況。
1.4.1療效判斷標準 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ZY/T 001.7-94》中《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混合痔、便秘以及模擬視覺評分標準作為療效評價標準。
1.4.1混合痔術后評分標準 痊愈:創面上皮完全覆蓋,疤痕堅實,經兩周觀察創面未再發生潰爛。顯效:創面上皮縮小75%,癥狀緩解,肉芽組織新鮮。好轉:創面上皮縮小25%,癥狀緩解,肉芽組織較新鮮。無效:創面雖較前新鮮,但縮小不足25%,肉芽生長很少,癥狀未完全緩解。
1.4.2排便情況評分標準 痊愈:大便柔軟潤滑,排出順暢,每日或間1次。顯效:大便變軟,容易排出,2~3d一次。好轉:排便間隔時間縮短,排便困難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1.4.3疼痛程度評分標準(標尺法)由固定隨訪人員操作,患者狀態與外在環境固定,范圍0~10cm,0cm為無疼痛;1~3cm有輕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cm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cm患者有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治療開始及結束各測定1次。
1.4.4創面愈合時間 從運用藥物之日到創面完全愈合(創面完全上皮化)所需時間。
見表2、3、4。
表2 兩組排便比較(±s)

表2 兩組排便比較(±s)
組別n每周排便次數 排便時間治療前 治療中 治療結束 治療前 治療中 治療結束實驗組322.39±1.092.31±1.105.68±1.210.32±0.11 8.26±0.137.42±0.24對照組282.28±1.042.94±1.002.87±1.3410.26±0.139.32±0.118.53±0.28 P>0.05<0.05<0.05>0.05<0.05<0.05
表3 兩組VAS疼痛指數比較 (±s)

表3 兩組VAS疼痛指數比較 (±s)
天數 實驗組(n=32) 對照組(n=28)P術后1天4.13±1.2965.56±0.727<0.01術后3天1.88±1.3613.50±0.730<0.01術后5天0.13±0.3380.75±0.775<0.01術后7天00

表4 兩組創面平均愈合時間(d)比較
《外科大成》:“氣血縱橫,經絡交錯,流注肛門而成此痔矣”。痔瘡是常見的肛腸疾病,人群發病率高達46.3%,素有十人九痔之稱[1]。其治療指南認為[2],目前主要術式有Milligan-Morgan術(混合痔外切內扎術)、Milligan-Morgan術(混合痔外切內扎術)[3],由于術后的開放性創面,很多患者刻意控制排便,最終導致糞便干硬,引發便秘[4],從而出現排便困難,患者排便時間過長,嚴重影響手術療效及預后[5]。
著名中醫學家方藥中教授評價“王琦等人提出的中醫體質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6],痔術后常見體質有:內熱體質、陽虛體質、氣滯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通過對痔術后人群體質的深入研究,將痔術后人群的各種表現與中醫辨證分型規范化;建立不同體質與痔術后人群狀態的發生、轉歸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康檔案、篩選更有效可行的個性化干預方案,建立痔術后人群通便藥膳的方案:圍繞健康這個中心,充分發揮中醫特色,根據不同的個體,動態調整、主動養生;建立系統的健康風險管理體系、干預模式;有效防治痔術后的并發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達到“調體論治”[7]的目的。
在痔術后通便藥膳干預的過程中,以中醫體質學說為指導,采取多途徑進行綜合調控,建立痔術后通便藥膳干預的健康教育指南,有效的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