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朝政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重癥醫學科 廣東 廣州 510317)
X線是一種具有高能量的粒子,穿透人體會造成細胞組織損傷,引發變異,誘發腫瘤、貧血、白血病、遺傳性等疾病的發生,而且具有隨機性效應。[1]X射線檢查作為一種常見的醫學診斷手段,現代臨床使用X影像設備的檢查種類和使用的頻繁度在不斷提高。患者進行床邊X線攝影的同時,同病房內的其他患者則會被動吸收X 射線劑量,盡管每次X光操作時間段,醫護人員接收的X射線較少,但由于X射線能在體內累積,應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照射[2-5]。由于ICU患者病情嚴重、不易搬動,常使用于醫用移動式X射線機來進行X射線檢查。有研究[6]表明:對于醫用移動式 X 射線機,建議安全距離應設置在5 m 以外,并采用適當的鉛屏風等屏蔽設施。目前有一些ICU針對醫護人員對床旁X線攝片的制定了防護策略[7],但是缺乏對患者及臨床患者的防護。本調查研究通過對廣東省內432名ICU護士的問卷調查,旨在了解目前ICU 床邊X光攝片的防護現狀,以期為ICU X射線相關防護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據。
2018年11月份通過廣東省ICU專科護士微信群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在職廣東省ICU護士。
(1)一般資料調查,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ICU工作年限。
(2)ICU 床邊X光攝片相關防護行為為調查問卷。研究者在移動式 X 射線相關防護指引、策略的研究的相關文獻[6-15]的基礎上自行設計,經研究小組討論,專家涵詢等逐步修改形成。問卷(表1)包括12個條目,四個方面:X射線防護知曉、科室現狀、自我防護意識和行為、患者防護行為。
1.2.2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使用問卷星網絡調查輔助工具制作調查問卷。設計問卷時,利用問卷星自帶功能將所有條目設計為“必答題”,以保障問卷填寫的完整性。通過微信群向所有符合條件的研究對象發送微信問卷星的鏈接,進行問卷調查。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調查了432名在職ICU護士,其中女性占86.34%,男性占13.66%。ICU工作經驗,10年以上的占20.60%,5-10年的占32.40%,5年以下的占47%。
2.2.1病房床邊X光攝片量(表1)。
2.2.2 床邊X光攝片時護理人員防護現狀及認知(表2)。
2.2.3病房床邊攝片時患者防護現狀(表3)。
2.2.4對單因素進行χ2分析,篩選出患者接受不必要照射的影響因素(P<0.05):近1年科室胸片X線防護培訓、護士對輻射知曉程度、當前科室防護條件、攝片時有無觀察病人。見表4,表5。
2.2.5將單因素分析結果(P<0.05)納入多元回歸分析(表6),排除混雜因素后,篩選出ICU近1年有無對護士開展床邊X線防護培訓、當前科室X線防護條件是否滿足是床邊攝片時受檢者非攝片部位被輻射的獨立危險因素,近1年護士無開展防護培訓使受檢者非攝片部位被輻射的風險是有培訓的3.477倍。當前科室防護條件不足使受檢者非攝片部位被輻射的風險是防護條件滿足的3.727倍。

表1 ICU病房床邊X光攝片量

表2 床邊攝片時護理人員防護現狀及認知

表3 病房床邊攝片時患者防護現狀

表4 對非拍片部位被照射因素χ2分析

表5 鄰床病人被照射因素χ2分析

表6 床邊時受檢者非部位被輻射高危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
ICU病房日攝片量多,攝片時間長,對患者和ICU醫護人員都造成較大的X射線暴露。一方面,醫護人員對于X射線暴露過于敏感,躲避距離過遠,拍片期間缺失對于患者的監護。另一方面,沒有對患者非照射部位和鄰床患者進行放射防護。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 130-2013)規定: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診斷、治療時,應當按照操作規程,嚴格控制受照劑量,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應當進行屏蔽防護。使用移動式設備在病房內作X射線檢查時,應對毗鄰床位(2m范圍內)患者采取防護措施。在ICU病房開展X射線防護知識相關培訓,有助于提高醫護人員對于X射線暴露的正確認識,減少對于X射線的恐懼心理,正確實行對患者的進行X射線防護的策略。
目前多數ICU病房都沒有裝備必要的防護用品。進行放射性防護時,應減少對患者人體的照射面積。以同樣的曝光條件進行胸部攝影,照射野如果沒有限定,患者的頭部和下身若受到照射,人體接受的有效劑量要比有效防護(鉛圍裙、鉛帽、鉛圍脖等)的患者高出數倍[1]。而沒有相關防護指引,醫護人員不能清楚怎么才能有效防護X射線,同樣也不能對患者進行有效防護。
調查顯示,僅有8.33%的醫護人員對患者的非拍片部位會進行防護。攝片期間未對毗鄰床位患者進行防護的占69.21%。目前國內對于X射線防護的關注點都在放射科人員及醫護人員身上,而對于患者X射線防護方面的研究是比較少的,尤其是針對ICU患者X射線防護方面的研究。有針對CCU,PICU,新生兒區的,年預期受照射劑量的研究[5]顯示:床邊X線機拍片公眾輻射量在安全范圍,但應當需要在PICU、新生兒科以及近距離家屬加以適當防護。目前ICU內普遍使用床邊DR X射線攝片機進行攝片檢查,未來可能還會有移動式床旁CT等高輻射設備[15-16],ICU床邊X射線攝片相關防護任重而道遠。
目前ICU病房床邊X光攝片缺乏防護。ICU病房應配備足夠的X射線防護裝備,完善的X射線防護相關指引,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放射性照射。同時定期開展開展X射線輻射相關知識的規范化培訓,規范醫護人員行為,保障患者醫療安全,降低醫療糾紛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