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軍 周 潔 張桂英
2型糖尿病是我國社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且容易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上海浦東泥城社區40歲以上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發病率更是達到22.7%[1],并且有36.08%的社區糖友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2],研究表明睡眠質量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并發癥的發生有密切關系,使病情進展惡化[3]。本研究使用中醫適宜技術耳穴埋豆法聯合心理疏導治療睡眠障礙,可有效提升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質量。課題組于2018年3月—2018年7月對114例2型糖尿病伴發睡眠障礙患者隨機分為2組進行相應干預,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在我中心“糖友之屋”建檔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睡眠障礙的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WHO 糖尿病診斷標準(2006);②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失眠癥的診斷標準[4];③在泥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糖尿病小屋建檔;④自愿參與本次調查。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包括:①一般性資料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業、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②睡眠質量評價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5]。該量表經劉賢臣等修訂,量表的分半信度0.87,以總分等于7為劃界分,靈敏度為98.3%,特異度為90.2%。
1.2.2 質量控制 為了保證問卷質量,由進行統一培訓的醫務人員根據問卷條目內容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解釋詢問,患者說出答案后,代為填寫,數據采集結果由專門的錄入人員進行數據錄入,并雙人核對,確保數據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1.3 干預方法
1.3.1 分組方法 將114例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將納入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7例。
1.3.2 干預方法 2組對象治療原則相同,以降壓、降糖、調脂為主,并均予以常規教育:包括糖尿病概論、糖尿病并發癥和五駕馬車相關知識。干預組在上述內容之外,進行如下干預措施:①實施耳穴埋豆法:耳廓酒精消毒——探棒找出神門、耳中、枕、肝失眠穴——將王不留行籽貼于所選定的耳穴上。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每天按壓5次,每次按壓15 d;3 d更換一次,6次為一個療程。②由具有二級心理咨詢師的醫務人員進行心理疏導,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每周1次,每次40 min。內容包括介紹2型糖尿病的防治方法,樹立患者信心;使用同伴現身說法的方法展開交流座談,增加依從性;介紹適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良好生活習慣,使用誘導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③隨訪:包括電話隨訪及上門訪視,發放耳部護理宣傳手冊,查看耳穴埋豆技術實施的正確性,解答相關疾病,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4 觀察指標 分析干預前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情況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變化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率或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對睡眠質量相關因素在不同人群的分布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本次共有研究對象114例,女性81例(71.05%),男性33例(28.95%);年齡42~90歲,平均年齡(69.45±9.11)歲,其中>70歲年齡段占51.75%;病程1~30年,平均病程(8.56±6.93)年,其中病程>5年的占59.6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情況 (例,%)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量各維度得分情況 干預后,除睡眠障礙維度無統計學差異外,其余6個維度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2~3。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情況 通過干預后,干預組的空腹血糖有下降趨勢,但在統計學上無意義(P>0.05),干預前后糖化血紅蛋白值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4。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睡眠質量各維度得分情況 (例,

表3 2組患者干預后睡眠質量各維度得分情況

表4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情況 (例,
在2017年度針對上海浦東泥城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質量的調查中發現,在361例糖尿病患者中有睡眠障礙的達到36.08%[2],比本社區非糖尿病患者15.8%的發生率高了一倍還多[6]。本次研究顯示干預組的糖化血紅蛋白值從干預前的(6.81±0.95)%,干預后下降為(6.40±0.89)%,表明有睡眠障礙的患者血糖往往控制不佳,在很多研究中也可以看出睡眠質量與糖化血紅蛋白關系密切,李小紅等[7]研究中發現睡眠質量查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率較低;周曉智等[8]在研究中發現睡眠障礙與2型糖尿病互相影響,睡眠障礙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血糖波動增加;張其波等[9]研究發現39.42%糖尿病患者睡眠質量較差,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家庭收入低、偏瘦等有關。相關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通人,這類情緒可加重患者代謝紊亂程度,引起病情進展,且可引起失眠[10]。由此可見,睡眠障礙可導致患者身心方面的多種疾病,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伴發失眠在中醫學中屬消渴、不寐范疇。消渴與不寐在病因上有著緊密的聯系,如《黃帝內經》載消渴“此肥美之所發也”、不寐“胃不和則臥不安”,認為消渴多見于肥胖者,因痰濕內壅,困阻中焦脾胃,胃氣失和,氣機升降失調,陽不入陰所致[3]。通過實施耳穴埋豆技術干預后,干預組的睡眠質量得分為(7.32±2.28)分,遠低于對照組(10.47±3.27)分,2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中醫認為耳穴埋豆后按摩耳部穴位能夠起到鎮靜和催眠的作用。有多項研究顯示,耳穴埋豆對改善糖尿病患者合并失眠癥有良好效果[11,12]。上海浦東泥城社區地處遠郊,由于知識缺乏、文化差異等原因,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會有焦慮、緊張等情緒,使用心理疏導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不良情緒,王宏哲[13]的研究也表明心理疏導干預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治療效果。
綜合上述的研究結論,在社區運用中醫適宜技術耳穴埋豆法聯合心理疏導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質量。隨著上海社區衛生綜改工作的不斷推進,已經改變了原先僅在病房為病人進行治療的模式,而是沉入社區提供家門口醫療服務,其中中醫適宜技術以其獨特優勢獲得社區百姓的歡迎,應該在社區中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