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麗 陳月琴 楊林仙△
現階段,針對膽囊結石患者,多采用微創手術進行治療。需要指出的是,因膽囊結石患者通常需要經歷由結石所帶來的膽囊絞痛,并且擇期膽囊結石手術患者經常因為對自身病情及手術缺乏足夠了解,而出現焦慮、抑郁心理[1]。有報道[2]指出,術前不良情緒可作為應激原,而對患者生理指標平穩程度造成影響,因而會使手術風險增加;還需要指出的是,不良情緒狀態會對患者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影響,引發術后并發癥,或者是傷口延遲愈合等。所以,在護理工作當中,怎樣促進護理效能的提升,積極創造更加有利的手術條件,除了對手術療效的提升有利,而且對術后恢復有促進作用[3]。本文結合本院實況,對患者開展中西醫護理,分析其效果,現對此作一深究。
1.1 一般資料 2018年4月—2019年4月,以本院為單位,選取所收治的膽囊結石患者60例,將所選取患者依據當前比較常用的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共將其分成2組,每組均為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9例,最小年齡30歲,最大65歲,中位(41.5±3.7)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10例,最小年齡30歲,最大64歲,中位(41.3±3.5)歲;2組上述數據經全面比對,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均經彩超檢查確診,沒有合并器官功能障礙(肝、腎等),沒有抑郁焦慮癥及認知障礙;排除精神疾病、免疫系統異常者,另排除重要臟器異常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傳統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對各項生理指標進行檢測,包含營養狀況、呼吸等,叮囑患者在手術前需禁食、飲;針對膽囊結石疼痛者,需遵醫囑實施解痙止痛藥治療;與此同時,將術前宣教工作做好;(2)術后護理:完成手術后,監測各項生命體征,包含血氧飽和度、心電監護等;指導患者行標準的去枕平臥位,且頭偏向一側;對手術切口進行定期檢查,并定期換藥;將術后進食量、類型、時間等告知患者,依據患者恢復情況,從低脂全流質飲食向半流質、正常飲食過渡。
1.3.2 觀察組 (1)術前護理:①西醫宣教:待患者入院后,與患者進行密切交談,對患者信息進行全面收集,包含生活習慣、飲食偏好以及對手術、疾病的實際認知度;另外,在實際交談過程中,需要對患者情緒狀態進行密切觀察,同時向患者主動介紹病房設置、具體的使用方法,消除患者陌生感;還可以采取圖文結合方式,將膽囊結石微創手術的安全性及預后講解于患者,將術后正確的躺臥、呼吸方式教于患者,且圍繞患者憂慮、擔心,做好解釋工作。依據所收治資料,制定護理計劃,將計劃的具體內容告知患者。②中醫情志護理:針對膽囊結石手術而言,其情志異常主要有三種,即煩躁不安、憂慮過度、驚恐不安等。依據前期所觀察到的患者情志異常的具體類型,開展針對性的情志護理。針對驚恐不安者,可實施“勝情法”,即以思勝恐。借助交談,把患者注意力自恐懼當中牽引至對疾病手術的關注上來,將其顧慮消除掉;針對憂慮過度型者,則可采取“移情法”“以喜制憂”法,叮囑患者回想愉快經歷,或者是閱讀內容輕松的讀物,把注意力自疾病向患者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上轉移;針對煩躁不安型,則給予“安神靜志法”,叮囑患者深呼吸,將節律放慢,在呼吸中,依次完成各部位肌肉的放松,最終達安神靜志的目的。(2)術后護理:①西醫監護:主要包含并發癥預防及引流管護理。做好定期監護,且對患者引流液的顏色、量、質等進行記錄,針對引流液性狀、顏色發生變化者,需警惕是否出現化膿、感染等,若有,及時告知醫師處理;對引流管是否堵塞進行細致檢查,強化傷口消毒工作,定時換敷料,確保切口無感染。②中醫鎮痛護理:針對術后疼痛者,需適量給予鎮痛藥干預,可用丁香10 g,肉桂、枳實各10 g及小茴香300 g,加熱后置于無菌布袋中,敷在與切口部位較遠的下腹部,20 min/次,定時更換(每6 h換一次),連用2 d,以達溫中止痛、行氣活血之功。取足三里、曲池等穴,行溫灸法,減輕患者疼痛感。
1.4 觀察指標 分別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3],對2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定。分別于入院時、手術前1 d及術后意識恢復12 h后進行評定。各量表共有題目20個,各題分值為1~4分,總分80分,分值與情緒程度呈正相關。其中焦慮評分≥50分時,即為焦慮,而抑郁評分≥53分時,即抑郁。采用消化系統疾病生活質量評分表(GIQLI)[4],指標為心理情緒狀態(2~20分)、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狀態(0~20分)、自覺癥狀(0~76分)、軀體生理功能狀態(0~28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佳。
1.5 統計學方法 SPSS 20.0處理數據,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2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2組入院時焦慮、抑郁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手術前、手術后均有明顯降低,觀察組降低幅度更為突出(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日常生活與社會活動狀態、心理情緒狀態及生活質量總分相比對照組,均明顯偏高(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例,

表2 2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例,
膽囊結石在傳統中醫中又被稱之為“黃疸”“脅痛”。傳統中醫對膽囊結石已有較深認知,如《雜病源流犀燭》曰:“胠脅肋痛,固由于膽邪之實,而肝邪者,不越氣、痰、風寒、血五端”,其明確了膽囊結石的病因、癥狀等[5,6];而《靈樞·本輸》曰:“膽者,中精之府”。膽是奇恒之腑,貯膽汁,主決斷,是氣機升降出入之樞[7-10],所以,如果出現情志不暢情況,比如憂思不暢,那么便會引起氣滯,造成膽升降出現失常情況,另外,肝氣郁結,進而引發內生濕熱;還需指出的是,若出現情志不暢情況,會引發肝氣濕濁,濕熱在膽內蘊結,引發膽絞痛癥狀[11-15]。所以,針對膽囊結石患者,需實施清熱利濕、疏肝解郁治療。本文針對膽囊結石者,除了給予西醫護理外,還實施中醫護理,最終結果得知,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在總體護理方案上,注重情緒調節,因而患者的負性情緒更為穩定。而在生活質量上,2組在自覺癥狀、軀體生理功能狀態上的評分無顯著差異,而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狀態、心理情緒狀態上的評分,觀察組偏高。表明采用中西護理能通過對患者心理情緒、自我認知水平的改變,來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圍繞行微創手術的膽囊結石患者,通過開展中西醫護理干預,不僅能調節其焦慮、抑郁情緒,而且還能提高生活質量,因而有著不錯的臨床綜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