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超 王相奇 李灣灣 朱亞兵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骨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常發生于青壯年,主要原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作用下,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到壓力,進而產生腰部疼痛等癥狀。臨床多表現為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者雙下肢麻木等,嚴重者無法長時間站立,活動受限,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LDH的發病率呈不斷上漲趨勢,對患者生活造成一定影響。以往常規西藥治療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是部分患者耐藥性較差,效果并不理想。研究顯示,中西醫治療LDH能夠有效抑制炎癥反應,解除神經壓迫,促進患者的恢復,受到廣大臨床醫師認可[1]。鑒于此,本研究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LDH 476例療效。具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2011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經中西醫治療的LDH患者476例為試驗組,選取同期本院接收的單純給予神經阻滯療法患者480例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80例,女200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40.35±5.68)歲;病程1個月至20年,平均病程(7.45±1.52)年。試驗組男272例,女204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0.69±5.70)歲;病程1 d至20年,平均病程(7.21±1.49)年。2組一般數據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對比。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實用骨科學》[2]中LDH的診斷標準,均經CT等檢查確診。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具有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癥狀;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均完整;未合并嚴重神經功能缺損或神經功能障礙者;未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功能不全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骶管神經阻滯療法2次,1次/14 d,藥物為:①1 ml復方倍他米松針(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12,規格:1 ml∶5 mg)+3 ml 2%利多卡因針(江蘇朗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260,規格:5 ml∶0.1 g)+6 ml生理鹽水;②1.5 mg維生素B12針(江蘇朗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600,規格:1 ml∶0.5 mg)+9 ml生理鹽水;③120 mg川芎嗪針(揚州中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976,規格:2 ml∶40 mg)+10 ml生理鹽水;④1500 u透明質酸酶針(蘇州新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839,規格:1500單位)+10 ml生理鹽水;⑤0.2 ml亞甲藍針(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827,規格:2 ml∶20 mg)+10 ml生理鹽水;⑥2 ml玻璃酸鈉針(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37,規格:2 ml∶20 mg)。所有藥物均一次性注入骶管。給予所有患者每日靜脈地塞米松針(江蘇朗歐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440,規格:1 ml∶5 mg)5 mg、20%甘露醇針(河北天致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1587,規格:250 mg∶50 g)125 ml,持續使用3 d。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本院自制的“舒筋祛痹止痛湯”辨證加減治療,內含:伸筋草30 g,忍冬藤30 g,當歸30 g,川牛藤15 g,廣地龍15 g,川續斷15 g,杜仲15 g,白芍15 g,川芎10 g。每日煎服,1劑/d。并給予患者針刺治療,穴位包括:腰陽關、四髎、陽陵泉等穴,常規消毒后,進行針刺,不同穴位采用相應強度的刺激手法,1次/d。中藥熏蒸、洗浴療法:將防風、蒼術、海風藤、伸筋草、木瓜等各45 g,放入到器具中加水煮沸,選擇患者舒適體位,進行腰背部熏蒸,過程中避免燙傷。或者將上述藥物煮沸后,選取適宜溫度,進行洗浴,20~30 min/次,1次/d。指導患者出院后保持正確坐姿,養成良好習慣,堅持進行腰背肌的鍛煉。
1.4.2 觀察指標 ①對比2組臨床治療效果。②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評估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疼痛程度,總分為10分,分數與疼痛程度呈正比。③采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JOA)[4]評定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腰椎情況:共包括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活動受限度三方面,總分29分,分數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
1.4.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患者腰痛癥狀消失,脊椎功能恢復正常,直腿可抬高>70°;有效:患者腰痛癥狀明顯減輕,勞累時偶有疼痛感,經過休息后可緩解,直腿抬高角度在50°~70°;無效:腰痛癥狀無緩解或者發生惡化,活動未改善,直腿抬高角度小于30°。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5]。

2.1 治療效果對比 試驗組治療療效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例,%)
2.2 VAS、JOA評分對比 治療前,2組VAS、JO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VAS評分較治療前低,JOA評分較治療前高,且試驗組較對照組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VAS、JOA評分對比 (例,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1)P<0.05
LDH的發生容易產生劇烈疼痛以及下腰部放射性疼痛,對患者腰椎功能造成較大的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以往臨床常通過鎮痛、消炎等西藥治療,雖然取得一定的治療療效,改善腰部肌肉的松弛程度以及組織微循環,但是單用該類藥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良反應較多,耐受性較差,停藥后復發率較高。近年來,中西醫治療LDH的療效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
LDH在中醫學中屬于“腰痛”“痹證”等范疇,其發病機制為腎氣虧虛,勞損外傷導致經脈受損,風寒濕邪入侵,以腎虛為本[6]。中醫認為臨床治療該病主要以活血化瘀、除濕止痛、補肝腎強、強筋健骨為主[7]。本研究使用舒筋祛痹止痛湯進行治療,內含多種中藥成分。其中伸筋草味苦辛,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忍冬藤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通絡經脈等功效;當歸則可活血和血,可化瘀但不傷正;川芎具有補血行氣、緩急止痛等功效;川牛藤味甘性平,起到較好的強化關節、通經逐瘀功能;廣地龍可起到利尿通經及清熱解毒等作用;川續斷可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對治療腰酸背痛、足膝無力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杜仲具有補肝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等功效;白芍具溫陽祛濕、補體虛、健脾胃等功效。諸藥聯用,共奏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現代藥理學表明,舒筋祛痹止痛湯可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有利于改善受損組織的血流動力學,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改善組織的微循環,同時也具有抗炎鎮痛的功效[8]。此外,針灸穴位可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中藥熏蒸或者洗浴采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等功效的中藥進行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腰部不舒適的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治療效果、JOA評分均較對照組高,且VAS評分較對照組低,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提高LDH患者的治療效果,緩解其疼痛等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夠提高療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緩解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