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章

首先,用精準“刀法”保障用戶核心需求?,F在看來,iPhone 11是一款“刀法”頗為精準的產品,相對于iPhone 11 Pro而言,蘋果閹割的地方在于屏幕材質、充電器、變焦攝像頭以及產品的材質(精致感),而對于核心的處理器性能、Wi-Fi 6、超廣角、主鏡頭光學防抖、Face ID、夜景模式、4K視頻、IP68防水、無線充電等則進行了完整保留。
特別是A13處理器性能的完整保留,在iOS系統的生態能力的配合下,讓iPhone 11具備了服役多年的能力,這契合了當前市場用戶整體換機時間延長的趨勢。
其次,更具誠意的價格,讓產品性價比凸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iPhone 11在產品售價上也更具誠意,在進行上述配置性能提升之際,其在產品起售價上也罕見的下調50美元,于國行產品的起售價則體現為從iPhone XR的6 499元人民幣下調為iPhone 11的5 499元人民幣,下調幅度高達1000元人民幣。
并且還需要看到的是,近年來蘋果可能放松了對渠道價格的管控,所以在iPhone 11上市后,渠道廠商對價格也進行了較大的價格優惠,這使得iPhone 11更具價格誠意。乃至于用戶調侃,如果iPhone 11價格降至3000元人民幣,那它將是首款“無邊框”手機。
再次,從競爭對手層面來看,iPhone 11處于競爭真空地帶。iPhone 11發布之后,在相似價格區間內,其實Android廠商們也發布了一些與之對標的產品(雖然明面上對標的是iPhone 11 Pro),諸如華為P40、三星S20和OPPO Find X2等產品。
這些產品雖然在充電速度、設計、品質感和多攝像頭等方面都可以超過iPhone 11,但在配置閹割的“刀法”方面,一些廠家相比蘋果卻要稍欠火候,閹割的功能反而引起了自家粉絲的不滿。
諸如華為P40,作為“小杯”產品,相對于P40 Pro而言,其在硬件上就閹割了主鏡頭光學防抖、雙曲面屏幕、90Hz高刷新率、充電速度、內置無線充電和高防水等級等。如此大規模地閹割,也使得用戶在面對這些產品時,往往就會產生這樣的對比:在相近的價格體系中,為什么不買iPhone,Android手機在核心體驗層面缺乏iOS般的生態護城河、核心處理器性能以及完整的生態。
觀察市場,幾乎可以說,多數時候真正擋住iPhone銷量的,其實是其自身的價格。
其一,產品閹割首先需要保障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特征不受損。如我們所見,各品牌產品其實都有吸引用戶的核心特征,于iPhone而言,A系列芯片就是其核心競爭力特征,于三星而言,屏幕素質就是其核心競爭力,于華為而言,現階段拍照就是其核心競爭力。
這些核心競爭力是用戶選擇他們產品的首要驅動因素,而若廠商在對產品進行功能閹割的時候,抹去了這些品牌間的核心區隔特征,自然難讓用戶滿意。
這其實在華為對攝像頭動刀以及三星對屏幕動刀的閹割舉措上,就已經展現了出來。若是蘋果給iPhone 11配備A12處理器,而不是與11 Pro一致的A13處理器,這樣的反彈可能同樣會出現在iPhone用戶身上。
其二,生態依舊是最強競爭力。不只是iPhone 11,其實在蘋果的所有產品中,生態的力量都在凸顯,畢竟從產品的一些單一特征看來,蘋果的確在許多功能層面都落后于Android陣營,但強大的iOS生態護城河以及其所帶來的用戶生態黏性,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種差距,并且使得蘋果在產品上可以保持自己的步伐、節奏。
其三,需要緊跟經濟形勢。毋庸置疑,消費活動深受經濟周期影響,在經濟向上期,用戶預期更為樂觀,消費也更具驅動力,但在經濟下行期,用戶價格的敏感度顯然會增強。
在此,我們觀察蘋果的市場動作,能夠發現蘋果在當前的經濟下行期,是主動降低了iPhone 11的產品起售價,并且還能看到的是,蘋果正通過新iPhone SE等產品,在進一步降低iOS生態的準入門檻。但反觀Android陣營,漲價其實成了這幾年來Android陣營產品的主要外顯特征之一。
而這種經濟下行期蘋果和Android陣營產品價格的一降一升,帶來的卻是用戶的不同感受與不同選擇。
最后,iPhone 11的成功,再度說明了“市場不認口號,只認產品實際”的現實。在iPhone 11推出之際,市場上彌漫的是看衰輿論,比如設計太丑、“劉?!碧珜挼取5F實的銷量無疑說明,與其玩這些輿論,不如好好地為用戶做產品,用戶只會為適合自己的產品買單,而不會為口號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