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錦惠
(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省老年醫院,福建 福州 35003)
醫院作為替人民治療疾病的地方,各界對其潔凈度的要求相當高,并且隨著近年來,患者對醫院消毒滅菌工作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無疑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必須對消毒供應中心的質量管理模式在實踐中進行創新。本次研究中,以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傳統管理模式下的數據為對照組,以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創新質量管理模式下的數據為觀察組,對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模式對控制醫院感染的作用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傳統管理模式下的數據為對照組,隨機選取在此期間在院內接受治療的患者50例,調查其感染率,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51~72歲,平均年齡(63.40±1.50)歲,同時隨機選取50名工作人員,對其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調查,其中男性工作人員23名,女性工作人員27名,年齡25~42歲,平均年齡(33.50±1.40)歲,專科學歷24名,本科學歷26名,同時對醫院器械的潔凈度進行調查;以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創新質量管理模式下的數據為觀察組,隨機選取在此期間在院內接受治療的患者50例,調查其感染率,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52~73歲,平均年齡(64.30±1.60)歲,同時隨機選取50名工作人員,對其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調查,其中男性工作人員24名,女性工作人員26名,年齡26~43歲,平均年齡(35.50±1.40)歲,專科學歷25名,本科學歷25名,同時對醫院器械的潔凈度進行調查。隨機分別選取兩組的30例一次性無菌用品、30例無菌包、30例經消毒清潔的器械以及2臺下送車,一次性無菌用品為:一次性注射針15例、一次性滴注器15例,醫療器械包括:手術刀15例、手術剪15例,兩組所使用的器械、下送車均來自于同一生產廠家,所選取的患者及工作人員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該研究可行。
1.2 方法:對照組的消毒供應中心采用傳統管理模式,觀察組的消毒供應中心采用創新質量管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針對院方所接收的患者的情況進行職務分配,細化工作流程,并監督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制定的流程規 范工作。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提高對細節的重視程度;首先,應該成立準備的質量管理控制小組,定期對照《消毒技術規范》及《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強制衛生行業標準》進行質量檢查,嚴格對質量進行規范;其次,應該完善消毒供應中心持續質量改進的各項規章制度,對于傳統的規章制度進行創新和自查,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更正。對于中心各工作人員,具體落實責任到個人,管理小組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考核和自查,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最后,院感科負責人或者相關工作人員,也應該定期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相互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責任護士長進行整改,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修改之后再觀察效果,然后進入下一輪的考核和校驗,直到符合工作標準規范為止。②保證醫療器械的潔凈度。院方應在國家標準規范的基礎上,根據醫療器械的不同用途、用法等情況,制定醫療器械清洗、檢驗標準[2-6];③消毒滅菌技術的更新。消毒供應中心應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在實踐中不斷更新消毒滅菌的技術;④對物品進行分類的一體化管理。消毒供應中心的物品包括管道類、注射類、液體類等,對于這些物品的管理應當進行分類,避免其出現交叉感染[7-8];⑤科學設置硬件設施。消毒供應中心的硬件設施主要包括無菌存放區、去污區、檢查包裝區等,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距離應合理,同時,區域位置的安排應結合空氣流向來進行[9];⑥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地板、物表、通風系統進行定期清潔,并通過日常教育,來提高衛生員的守衛生依從性;⑦強調工作人員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激勵工作人員自我考評為主,不斷提升自己,監督自己發現自身問題,督促自己不斷進步。在工作中的各個流程和環節中,護士長每半月進行統計,并且組織質量管理小組共同商討,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措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應該讓認真落實,讓消毒中心的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和嚴格化。
1.3 觀察指標:對患者在院期間感染的概率進行調查,同時從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清潔知識掌握程度、清潔技能操作熟練程度、工作失誤率、守衛生依從性五個方面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除此之外,對醫療器械的潔凈度合格率、一次性無菌用品及滅菌包的合格率進行調查,同時對下送車的清潔度進行調查。其中,醫療器械的潔凈度從清洗質量、檢查質量兩個方面進行評估,一次性無菌用品的合格率從產品質量的包裝、生產批號、滅菌批號、合格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從消毒供應中心的地板、物表、通風系統三個方面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環境進行綜合考核,三項的分值分別為30、30、40分,總分為100分,總得分取三項總和。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均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以χ2檢驗。當P<0.05時,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感染率調查:觀察組患者感染率為2%,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感染率比較
2.2 醫療用品及環境合格率情況比較:觀察組醫療器械清潔度合格率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觀察組一次性無菌用品及滅菌包的合格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觀察組下送車清潔度的合格率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療用品及環境合格率情況比較[n(%)]
2.3 工作人員綜合工作情況調查:觀察組工作人員綜合工作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醫院的消毒滅菌工作關系著患者的身體健康,而消毒供應中心為醫院主理該工作的部門,因此,其工作效率對控制院感來說十分重要[10-12]。為了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必須以實踐為基礎,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創新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醫院的衛生情況,達到保障患者權益的目的[13]。

表3 兩組工作人員綜合工作情況比較[n(%)]
本次研究中,選取本院消毒供應中心于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采用傳統管理模式下所得的數據為對照組,在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對消毒供應中心采用創新質量管理的模式進行管理,以該管理模式下所得的數據為觀察組,分別隨機選取在不同期間在院內接受治療的患者50例,50例工作人員以及30例器械、滅菌包、一次性無菌用品、下送車(P>0.05),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感染的概率為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觀察組醫療器械清潔度合格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觀察組一次性無菌用品及滅菌包的合格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觀察組下送車清潔度的合格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觀察組消毒控制中心環境的總評分為97.5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23分,觀察組工作人員綜合工作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實踐結果表明,在消毒供應室實施質量管理,能明顯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提高消毒供應室消毒工作的整體質量。
綜上所述,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質量管理,對控制醫院感染十分有效,值得推廣。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讓高度重視質量管理工作,不斷提升提神綜合素質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