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博,陳水生,戚翠萍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眼科,廣東 湛江 524045)
新生兒淚囊炎主要是淚道發育障礙導致的先天性眼科疾病,以結膜囊分泌物、溢淚為主要表現,對嬰幼兒的眼睛發育造成不良影響[1-2]。臨床針對淚囊炎多先使用局部抗生素和淚囊按摩,如不能改善則采取淚道沖洗,進一步則采取淚道探通術[3-4]。相關報道[5-6]提出淚道探通手術的治療時機對新生兒淚囊炎的治療效果有顯著的影響。本文探討不同時機應用淚道探通術治療新生兒淚囊炎的療效。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接受淚道探通術的新生兒淚囊炎100例(138眼),根據年齡將其分成3組,A組45例,年齡3~6個月,平均(4.52±1.24)個月,男26例,女19例,56眼(左眼30眼,右眼26眼);B組32例,年齡7~10個月,平均(8.65±1.25)個月,男18例,女14例,42眼(左眼23眼,右眼19眼);C組23例,年齡10個月以上,平均(11.85±1.38)個月,男14例,女9例,30眼(左眼16眼,右眼14眼)。排除肝腎功能異常、藥物過敏和其他先天性疾病。3組新生兒的性別、患眼位置、臨床表現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3組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
3組患兒術前滴抗生素滴眼液,擠壓淚囊并沖洗淚道(2~3 d),分泌物減少后采取淚道探通術。患兒取仰臥位,固定好其四肢和頭部,取消毒紗布置于患眼處,表面麻醉處理后拉開眼瞼,暴露淚點,使用淚點擴張器擴大淚小點,使用5 mL注射器(內含生理鹽水)連接5號探針(探針外可涂少許抗生素眼膏進行潤滑),輕輕拉患眼下瞼,沖洗淚道,若沖洗時阻力大、淚點有反流、伴分泌物沖出、患兒無吞咽動作說明沖洗不通,需將探針推進至骨壁,碰到骨壁后回退1~2 mm,然后往上旋轉90°,緩緩推動探針,插入鼻淚管下端,推動探針時注意阻力情況,若阻力十分明顯時切勿強行推進,避免造成假道,探針通過淚道閉塞處會有落空感,緩慢注入沖洗液,推注沖洗液時須注意阻力情況,觀察沖洗液流出和淚囊區腫脹情況,觀察患兒吞咽動作,如果推注沖洗液時阻力小,沖洗液無反流,淚囊區無腫脹,患兒有吞咽動作,說明探通成功。此時可留置探針5~10 min,以擴張淚道閉塞處。3組治療期間均給予精心護理干預。
比較3組療效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治療后溢淚消失,淚道無分泌物,且在2次內探通成功;有效,治療后溢淚消失,淚道無分泌物,3次內探通成功;無效,3次探通癥狀改善效果不明顯,仍需繼續治療[7]。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使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據,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3組治療效果比較
*P=0.017 4(χ2=5.654)與B組比較,P=0.009 8(χ2=6.665)與C組比較;#P=0.782(χ2=0.076 6)與C組比較。
新生兒淚囊炎是常見的新生兒眼科疾病,據統計占到嬰幼兒眼科疾病的5~6%[8-9]。主要原因是鼻淚管下端封閉或管腔阻塞,由于阻塞淚液和分泌物無法排除,細菌在淚囊中逐漸增殖引起感染[10]。淚囊炎對新生兒的生長和發育造成影響,可能引發角膜炎、結膜炎等其他感染,嚴重影響嬰幼兒的眼睛功能[11]。恢復淚液引流通路是治療淚囊炎的目的,傳統治療方法一般先采取滴抗生素滴眼液和淚囊按摩,無效后再實施淚道沖洗,進而再選擇性實施淚道探通、淚道插管或淚道激光等手術[12-13]。按摩、滴抗生素滴眼液等療法簡單安全,起效時間長,難以滿足患兒家庭的需求。而且保守治療中仍有流膿、皮膚濕疹、炎癥等癥狀。淚道探通因方法簡單、創傷輕微,對新生兒淚囊炎的治療效果得到廣泛認可,林巧玲等[14]報道,淚道探通術治療不同年齡新生兒淚囊炎的治療總有效率均在80%以上,其中3~6個月新生兒的總有效率達98%。有報道[15]指出淚道探通手術的時機關系到新生兒淚囊炎的療效。國內外文獻[16-18]中有主張6月齡以上患兒采取淚道探通術,也有主張3~6月齡是實施手術的最佳時機。近年來多主張盡早實施探通手術,盡快疏通淚道,緩解炎癥[19]。部分學者指出新生兒眼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應立刻實施加壓沖洗或手術治療,另有學者認為至少2月齡以后采取手術更為安全[20-21]。一般不足2月齡的新生兒因神經系統發育并不完善,吞咽反射不靈敏,采取淚道沖洗容易發生嗆咳[22]。因此國內更傾向于對2月齡以上的患兒采取淚道探通手術。
本研究對3月齡以上的新生兒淚囊炎接受淚道探通術治療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顯示A組3~6月齡新生兒淚囊炎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最佳,明顯高于6月齡以上的B組和C組患兒(均P<0.05),和已有報道[23]結果相符。3~6月齡淚道中膜性組織薄,淚道組織中炎癥時間尚短,炎癥所致粘連或狹窄比6月齡以上新生兒要少,因此手術探通率更高。3月齡以內的新生兒因吞咽活動不協調,沖洗后發生誤吸的風險高,手術稍有不慎可能引起淚小點損傷,因此建議3月齡以上的患兒采取手術。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抵御功能隨之增強,本研究中3~6月齡患兒無明顯不良反應,不比6月齡以上的患兒的不良反應多,說明手術安全性良好,精心的護理干預對預防感染和淚囊腫脹等并發癥有顯著作用。
綜上所述,新生兒淚囊炎實施淚道探通術的治療時機為出生6個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