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加利 崔艷霞 張 錕 魏文海 孫通華
痤瘡是一種發生于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青春期,有文獻報道12~24 歲青少年階段痤瘡的發病率可高達85%[1],有超過80%的女性和90%的男性在21歲時發病[2]。不僅影響患者的外在形象,而且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是一種值得引起足夠重視的心身性疾病。筆者于2018 年4 月—2018 年11月觀察了自制中藥紅蓮祛痘搽劑對面部尋常型痤瘡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為門診病例,其中男97例,女83例,平均年齡(26.63±8.11)歲,平均病程(2.18±1.32)年。臨床診斷明確,診斷標準參照國際改良的Pillsbury4級3度分級法[3,4]。所有受試者均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阿達帕林組和紅蓮祛痘組,每組90例;根據痤瘡輕重每組又分為單用藥組和聯合用藥組。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和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紅蓮祛痘組輕度患者單用紅蓮祛痘搽劑外涂,每天2次;重度患者聯合口服鹽酸米諾環素(50 mg/粒,惠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00 mg,每天2次。阿達帕林組輕度患者單用0.1%阿達帕林凝膠(商品名:達芙文,法國高德美制藥公司生產)外涂,每晚睡前1次;重度患者聯合口服鹽酸米諾環素100 mg,每天2次。各組患者療程均為8周,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和第12周末各復診1次,觀察記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紅蓮祛痘搽劑組方中主要藥物如下:天山雪蓮50 g,紅藤50 g,蒲公英30 g,黃柏20 g,黃芩20 g,金銀花30 g,浙貝母30 g,皂角刺30 g,白芷20 g,寒水石50 g,靈磁石50 g,連翹30 g,魚腥草30 g,桑白皮30 g,生白芍30 g,三七50 g,丁香30 g,冰片10 g等。將上述諸藥用醋泡72 h,文火煎煮,煮開后繼續文火煎10 min,過濾除渣,取汁液,冷卻,備用。
1.3 觀測指標 本研究采用全球痤瘡綜合分級系統(GAGS)評價臨床療效[5]。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進行GAGS評分。療效判定標準:根據毛囊皮脂單位的密度、分布和面積,計算皮損分值,根據治療前后皮損總積分減少的百分率來評價整體療效,于治療第8周末評價療效。積分減少>90%為痊愈;積分減少60%~90%為顯效;積分減少30%~59%為有效;積分減少<30%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安全性指標:包括用藥后局部耐受性(紅斑、脫屑、瘙癢等)、皮損加重情況和口服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頭暈、胃部不適、血生化異常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GAGS評分比較 治療前后相比,各組GAGS評分均有統計學差異;治療后,紅蓮祛痘組和阿達帕林組GAGS評分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各組在治療第2周末、第4周末GAGS評分下降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治療第8周末GAGS評分下降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8周后,紅蓮祛痘組和阿達帕林組總有效率對比,無統計學差異。見表3。

表1 治療前后各組GAGS評分比較 (例,

表2 各組GAGS評分下降值比較 (例,
注:與同期阿達帕林組對比,1)P<0.05,2)P>0.05

表3 2組患者治療8周后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2組患者復發率比較 治療結束后4周,2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復發,新發皮損表現為粉刺、炎性丘疹,未出現其它皮損。紅蓮祛痘組的復發率明顯低于阿達帕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2組患者復發率比較 (例,%)
2.4 安全性和耐受性 紅蓮祛痘組4例患者、阿達帕林組6例患者出現輕度局部刺激癥狀(紅斑、干燥、脫屑),囑其減少外用藥量后,癥狀自行緩解。
由于痤瘡的病因病機復雜,涉及多個環節,因此在治療中應從多方位考慮。中醫發揮辨證論治、標本兼顧的優點,既能消除外部痤瘡皮損,又能綜合調理,達到標本兼治之功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醫對痤瘡的病因病機就有了初步認識,《黃帝內經·素問》中有關于痤瘡的最早記載[6]。隨著對痤瘡病因病機認識的不斷深入,歷代醫家將痤瘡的病因病機歸結為外感風熱、飲酒生熱、血熱郁滯和體虛感邪[7]。
本研究中的自擬中藥紅蓮祛痘搽劑正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清熱解毒、活血散結、養肌潤膚的原則選藥組方而成,方中桑白皮、黃芩、魚腥草、寒水石宣肺泄熱,蒲公英、黃柏、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天山雪蓮、紅藤、生白芍活血利濕,三七行血散瘀,浙貝母、皂角刺、靈磁石軟堅散結,白丁香、白芷解毒消積,冰片清熱止痛。諸藥合用,清熱解毒、活血散結、養肌潤膚,功效顯著。
紅蓮祛痘搽劑方中諸味中藥可通過作用于痤瘡發生的多個環節而發揮治療作用,目前對各藥物的作用機理研究較多的是黃芩、金銀花、蒲公英、丁香、連翹等藥。已有研究證實黃芩具有抗痤瘡丙酸桿菌和抑制皮脂腺分泌的雙重功效。蔣獻等[8]進行的體外抑菌試驗顯示,黃芩浸膏對痤瘡丙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為0.98 mg/ml(以紅霉素標準品為對照);鞠強等[9]的研究顯示黃芩苷可能是通過抑制雄激素受體mRNA 的轉錄而直接或間接抑制皮脂腺細胞活性。
近年來有許多的名老中醫和專家學者也對中藥治療痤瘡開展了大量的臨床試驗和動物試驗。馮永芳等[10]用痤瘡膏原液(大黃、苦參、黃連、白芷、僵蠶、白及、桃仁、茯苓) 外用于金黃地鼠左側皮脂腺斑,30 d 后左側皮脂腺斑塊較右側顯著縮小,推測此作用是通過競爭性阻斷雄性素和/或抑制5-2還原酶發揮的;有研究還將痤瘡霜及單味藥水煎濃縮制成100%清膏后進行抑菌試驗,發現痤瘡霜藥清膏和單味藥清膏對痤瘡常見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11]。這些研究驗證了中醫中藥治療痤瘡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第2周末和第4周末時,紅蓮祛痘組和阿達帕林組GAG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紅蓮祛痘組評分下降更快,2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單用藥和聯合用藥均是P<0.05),提示與阿達帕林凝膠相比,紅蓮祛痘搽劑起效更快。在治療第8周末時,紅蓮祛痘組和阿達帕林組GAGS評分下降無統計學差異(單用藥和聯合用藥均是P>0.05),說明紅蓮祛痘搽劑的療效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快速增長。在治療8周療程結束時,紅蓮祛痘組和阿達帕林組的GAG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單用藥和聯合用藥均是P>0.05),2組的總有效率比較也無統計學差異(單用藥和聯合用藥均是P>0.05),這兩個結果是一致的,提示紅蓮祛痘搽劑也是一種有效治療痤瘡的藥物,療效可與阿達帕林凝膠媲美。不良反應方面,紅蓮祛痘組有4例患者出現輕度局部刺激癥狀,表現為紅斑、干燥,囑其減少外用藥劑量后,癥狀自行緩解。未觀察到其它不良反應的發生。這些說明了紅蓮祛痘搽劑治療痤瘡的安全性是肯定的。
一般單味中藥的抗菌譜比較窄,其效用難以適應復雜的痤瘡病情,而中藥復方制劑因含多種有效成分,可發揮多方位的綜合效用,具有效能高、抗菌譜廣、不易產生耐藥等優勢[12]。夏明靜等[13]對22 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藥進行了厭氧藥敏試驗,發現痤瘡丙酸桿菌對丁香酚、桉葉素高度敏感,而且兩者合用效果更好。另有研究者采用牛津杯法考察5 種單味中藥的醇提物對痤瘡丙酸桿菌的抑菌活力,結果顯示,丁香、丹參、厚樸均具有較好的抑菌活性,通過正交試驗得出三者的復配比為1∶1∶1 時,抑菌效果最佳[14]。
由上可以看出,中醫藥對痤瘡的研究,已經從單一的癥狀改善到客觀的實驗室指標,從免疫學、內分泌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個方面研究其治療痤瘡的具體作用機理,進而發現中醫藥具有抑制皮脂分泌、抗痤瘡丙酸桿菌、調節激素水平、抗皮脂腺導管角化及抗炎、免疫調節等作用,這與目前西醫對痤瘡的發病機制研究所一致,從而側面印證了中醫藥的科學性,為中醫藥治療痤瘡提供了確鑿的理論依據[15]。
痤瘡往往并不是單一因素致病,單純針對某一病因病機的藥物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而中醫藥外用,不僅可以直達病灶,而且是多靶點共同發揮作用,能夠更有效的治療痤瘡。痤瘡是一種易復發性疾病,本研究結果顯示,紅蓮祛痘搽劑組患者的痤瘡復發率明顯低于阿達帕林組(單用藥為8.8% vs 25%,P<0.05;聯合用藥為5% vs 23.68%,P<0.05),提示復方中藥制劑能更有效、更持久的發揮治療作用,從而減少了痤瘡的復發。這與龍福泉等[16]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后者認為單獨使用阿達帕林無論是在治療初期還是中長期療效均欠佳,且復發率較高。
目前,治療痤瘡的方法多種多樣,應靈活變通、內外兼治、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無論從古代文獻的記載,還是從現代醫家的辨證施治,都充分顯示了中醫中藥治療痤瘡的優勢和良好的前景。本研究采用紅蓮祛痘搽劑單用和聯合米諾環素口服,治療尋常型痤瘡,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