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棟
【摘要】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序推進,我國更多企業“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如何適應駐在國監管環境,完善境外企業內部管理,充分發揮企業財務核心管理作用,促進業財資稅閉環管理,確保境外企業經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為眾多企業關注的問題。文章從堅守財會管理初心角度,提出加強國際業務業財資稅管理的工作建議,以期與大家商榷并希望得到指正。
【關鍵詞】財務管理;業財資稅;國際工程
一、財會管理初心
(一)財會起源
馬克思對財會內容的定義出現在《資本論》第二卷第六章中,“過程越是按社會的規模進行,越是失去純粹個人的性質,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就越是必要......薄記對資本主義生產比對手工業和農業的分散生產更為必要,對公有生產比對資本主義生產更為必要?!瘪R克思這里提到的“過程”,就是對社會生產或者具體為企業生產管理的高度概括,“控制和觀念總結”就是對社會會計或者企業會計的統稱,并且明確指出了會計工作中的管理控制和核算報告兩大職能,這兩點永遠是從事財會工作人員的初心。
(二)財會與業務
隨著現代社會公司制管理的發展,財會與業務聯系更加密不可分。一方面,因為會計具有抽象企業業務運轉過程各經營要素,僅以統一的貨幣形式反映各環節收支的特點,所以財會工作必然圍繞企業經營、生產、管理、銷售、再生產這個循環進行綜合反映(即會計核算職能),在此基礎上按國家會計準則形成財務報告,進一步體現財會工作的“觀念總結”職能。另一方面,對于會計核算過程中反映的企業管理問題,也將通過制度、規章、規則等管理職能得以體現,這就是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上述“核算/報告”與“財務管理”就形成了“財務會計”的職業概念。
(三)財會學分支
作為社會生產職能的基本單位——企業來講,基于其價值創造和社會適應性要求,其內部管理效率和質量高調回歸,正在倒逼企業尋找更為有效的財務模式,企業財務組織需要在傳統的會計核算與報告的基礎工作之上,圍繞企業戰略、運營與績效目標,進一步開展公司整體資源預算配置并進行準確衡量、對企業成本費用消耗實施全程控制和監督,確保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這些基于企業經營“過程控制”要求的體系化和理論化,已經發展成為新的財會職能,即管理會計。所以說,管理會計成為財會學的重要分支已是必然,并且越來越成為企業業財一體化管理、實現財務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
綜上所述,財會學從一開始就是與社會活動密不可分,并成為社會生產和企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對于企業生產經營進程的“觀念總結”——會計核算與報告就是財會工作的初心,而對企業業務的“過程控制”——管理會計則是財會學的重要分支,并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梢詮膱D1中看出企業生產經營與財會業務密不可分的閉環式管理模式。
二、國際業務之業財資稅管理
面對駐在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稅務政策、外匯收支等屬地化要求,財務人員如何適應當地管理規則,充分發揮財會作用,真正做到財會源于業務、財會管服業務的目標,實現國際業務業財資稅管理的有機結合?筆者認為各級財務人員仍應不忘初心,始終圍繞“觀念總結”和“過程控制”這兩個主題,具體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入鄉隨俗
凡是進入一個新的國家或市場,財會工作應以當地財稅準則為依據,財務人員必須要認真研究當地的“財、會、稅、勞、匯”政策,并能適應其要求,這就是入鄉隨俗的理念。比如在固定資產折舊政策方面,我國企業大多采用直線法,但在國外大多數國家,則可在直線法、快速折舊法等方式上自由選擇,一旦選定就不能隨意變更;而且,對于不同類別的不動產(土地或房產)或者機械設備,其折舊年限也沒有具體統一的要求。又如員工勞保方面,因為我方人員大多在當地時間超過183天,所以很多國家要求中方員工要在當地完成社保申報。由于大多中方人員畢竟只有三至五年的國外工作時間,所以如果為他們繳納當地社保金,不僅中方人員大多不能享受該國社保待遇,更重要的是當地以及中國境內的社保雙重繳納(國內繳納不可避免)會增大項目成本。所以,對于這項政策就需要財務人員與當地政府部門進行有效溝通,盡量避免繳納當地社保金這樣的事情發生。當然,各國在稅收類別、繳納要求方面畢竟與國內不同,所以財務人員對此必須高度重視,避免在經營過程中或項目結束后產生不必要的稅務損失,或者在當地稅務審查中再被要求稅務補繳、罰款等,產生額外損失。
(二)知己知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在企業國際化經營中尤為重要。開展國際業務的企業,不僅要按照我國會計準則開展會計核算和定期披露會計報告,而且更要按照駐在國財會政策要求完成當地賬務處理和按期完成會計報告,所以我們的財務人員必須要對我國及駐在國的財會政策進行對比,明確政策異同,對于差異化政策要制定出特別的應對策略。比如在國內總部管理費用分攤、技術使用費和專利使用權、中方人員工資避免雙重征稅等方面,都要認真研究該國或兩國簽訂的有關協議規定。要在適應當地外匯管制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出中方員工薪酬方案以及項目利潤匯出的方案,對于稅務方面的永久性差異,要分析該政策對項目盈虧的影響,避免因兩國會計政策不同引起不必要的稅務支出。在BEPS行動計劃適用范圍越來越廣的今天,轉移定價政策更需要財會人員認真研究和謹慎、合法使用。
(三)雙腦模式
對于參與國際業務的財務人員來講,與國內財會工作最重要的區別就是要用“雙腦模式”處理財會業務。也就是說,對于某項經濟業務處理,要采取“先考慮按當地準則進行賬務處理,然后按國內準則進行核算”的方式處理。比如,在具有外匯管制國家開展的外匯兌換和匯出業務,必須要在采取符合當地要求的形式下處理才能在當地賬務中進行體現,否則違反當地外匯管制規定的外匯操作模式計入當地賬務,勢必會引起日后該國有關部門的審查和懲罰。再如,對于內部合作方式進行的工程項目,其內部合作單位的整體收支必須納入總包方賬目中進行反映,其支出發票和工程款收入必須以總包名義開具,內部合作單位沒有對外法人資格不能獨立對外,所以會計處理中總分包雙方必然應是一個會計主體對外。為此,國際財會業務處理必須事先研究和確定核算模式后方可進行,要按國內國外不同的會計準則要求內外兼具,做到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