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學良
【摘要】經濟新常態推動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發生質的變革,企業治理出現新的戰略方向和發展機遇。內部審計作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是企業管理的第三道風險防線,在企業戰略發展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文章基于現代企業動態環境的變化趨勢提出青海戰略,積極探索適合青海戰略格局的內部審計制度,推動內部審計內在價值的提升以及有效維護企業經濟秩序。
【關鍵詞】青海戰略;內部審計;制度創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三期疊加”的狀態,國家經濟結構逐漸從一種常態轉型為另一種常態,經濟模式逐步向新常態過渡。經濟新常態強調我國在經濟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結構實現優化升級,從傳統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為創新驅動。《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1]?;谡邔用娴囊龑В覈洕l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經濟運行速度從高速進入中速,經濟發展逐步從高消耗、重資本階段轉向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階段[2]。內部審計作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是企業管理的第三道重要風險防線,同時也是企業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順應時代變革、實現創新升級成為現代企業內部審計面臨的難題。
一、青海戰略的含義和戰略定位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W·錢·金(W Chan Kim)教授和勒妮·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教授經過長達二十多年的研究,在其合著的《藍海戰略》一書中首次提出“紅海戰略”與“藍海戰略”的概念。紅海戰略(Red Ocean Strategy)即通過價格、生產從競爭者手中搶奪顧客的戰略, 其實質是生產力競爭[3]。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是開創無人爭搶的市場空間,超越競爭的思想范圍,開創新的市場需求,開創新的市場空間,經由價值創新來獲得新的空間[4]。紅海戰略是一種競爭戰略模式,藍海戰略是一種高速增長模式,青海戰略是前兩種模式的創新。青海戰略(Green Ocean Strategy)強調企業戰略發展需要考慮社會、經濟、環境、政策多個領域,企業的增長結構不必是高速增長,企業需要構建一種可持續性穩步增長格局,維護環境與企業共生的生存模式。
青海戰略的戰略定位分為三種:創新、控制、可持續。創新強調企業需要審時度勢,通過對動態環境的研究,從制度、文化、技術、管理等層面進行綜合改革。控制強調對企業風險進行管理控制。主張企業擴大風險控制的廣度,除財務風險和運營風險,企業需要重視對聲譽風險、人力資本風險、環境風險、社會責任風險等多個領域進行綜合管控??沙掷m作為企業的戰略目標,泛指一種發展模式,不單指經濟發展,亦包括企業存續可持續、生態可持續、合作可持續等。青海戰略為企業戰略規劃提供一條綠色發展的指引,增強企業綜合水平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企業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二、青海戰略與內部審計制度的聯系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下行態勢,發展速度相對回落,這是新常態最基本的特征和最直觀的表達。企業需要正視新常態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通過研究青海戰略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建立健全完善的企業管理體系。
青海戰略的戰略定位分為:創新、控制、可持續。內部審計制度可以基于青海戰略的三大定位進行全面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在環境、技術、觀念、戰略等方面突破原有的限制,朝著綠色審計、大數據審計、人本審計、戰略審計的方向積極變革與創新,著力推動我國內部審計制度與企業戰略規劃相滲透。
綠色審計強調內部審計在審計覆蓋范圍實現創新,不僅僅對經濟活動實施監督,同時,也關注責任部門或責任人受托責任履行情況,其中包含對相關部門、人員承擔的資源環境管理和保護責任履行情況所進行的評價[5]。
大數據審計強調內部審計在技術領域實現創新,“互聯網+”“云會計”環境下的大數據審計能夠為內部審計業務的高效開展提供重要支撐,大數據審計不僅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技術上的便捷,同時提升了內部審計的總體工作效率。
人本審計強調內部審計制度應圍繞“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企業能夠借助內部審計有效控制財務風險、經營風險、聲譽風險、人力資本風險、環境風險、社會責任風險,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進程。
戰略審計是站在公司整體的視角上對青海戰略的執行情況提供可理解的評估。戰略審計是對公司戰略及戰略制定過程進行審計的公司治理工具[6]。
三、青海戰略視閾下企業內部審計制度變革與創新
當前宏觀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以應對新常態的變化,這意味著傳統的內部審計制度逐步受到沖擊。青海戰略要求內部審計制度要適應宏觀經濟波動,加快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創新和職能轉型,明確內部審計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推動企業綜合管理效率的高速提升。
(一)發展綠色型內部審計
1969年美國審計署對水污染控制的項目進行審計,是世界環境審計的雛形。我國在21世紀初期逐漸意識到環境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2007年至今我國環境審計蓬勃發展,相關法律法規陸續涌現,但目前我國缺乏一套體系化的環境審計法律,沒有統一化的環境審計評價標準,無法從科學的層面準確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綠色型內部審計內容主要概括為三個層面:環境容量審計、環境成本審計和環境管理審計。企業環境容量是指企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的最大容納量,即自然環境承受企業污染物的最高限制。內部審計部門需要量化企業釋放的污染量,制定企業的環境容量標準值,客觀評價企業經濟發展、產業布局、主體功能區規劃是否超越企業環境容量承載能力。企業環境成本是指由于企業經濟活動造成環境污染而使環境服務功能質量下降的代價[7]。環境成本審計主要是審查企業環境保護資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情況。環境管理審計重點審查企業環境保護綱領建立健全情況、重污染項目環境保護落實情況和綠色型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情況等。青海戰略主張企業邁向綠色型內部審計,加快企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步伐,推動企業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大數據內部審計
伴隨著管理方式和科學技術的變革,審計技術和方法也不斷進步。傳統的內部審計制度下,無法獲取審計對象的全面信息,勢必導致審計效率低下,進一步擴大審計風險。為適應青海戰略視閾下公司治理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內部審計應致力于大數據審計建設,切實提高信息化、數字化、系統化的審計水平。
青海戰略視閾下大數據內部審計技術方法的應用,主要涉及云計算平臺、NoSQL技術、分布式處理系統、數據可視化、統計分析、聚類分析等多種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手段[8]。大數據環境下,企業擁有龐大的數據量,內部審計需要借助云計算平臺對重要審計數據進行過濾和篩選。NoSQL技術是審計數據分析應用的技術手段,審計人員可以借助NoSQL技術對大數據中重要的審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進一步拓寬數據應用水平。分布式處理系統注重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實時監控,降低審計工作徇私舞弊現象,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數據可視化是將審計數據信息進行動態化處理,保證數據分析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確保審計數據分析的使用效果。統計分析通過回歸分析、判別分析、因子分析對審計數據進行分類和預測,通過構建標準化統計模型對被審計單位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預測,協助內部審計人員鎖定審計風險點。聚類分析能夠為不同的信息用戶提供與眾不同的信息集合,通過識別稀疏和密集的區域發現審計數據的分布模式和屬性關系,進一步確認高風險領域。
(三)發展人本內部審計
當前人的社會價值得到全方面的關注,因此產生了人本經濟學、人本管理學、人本主義哲學、人本財務、人本會計等學科,沖擊著傳統的物本審計理論的理論基礎。審計環境面臨重大變遷,作為受托經濟責任產物的審計,迫切要求不斷創新和發展,調整甚至變革審計理論體系和實務模式也成為必然[9]。紅海戰略和藍海戰略的內部審計呈現審計活動的機械化、集體行為的同步化、市場交易的契約化和人情交往的功利化等不良現象,使得內部審計人員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逐漸凸顯,人性的蛻變和個性的消退使得內部審計工作變得平淡無味,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也相對下降。青海戰略視閾下的內部審計強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通過滿足內部審計人員的個人需求實現內部審計工作價值最大化。
(四)發展戰略型內部審計
青海戰略主張企業領導層需要重點關注企業戰略對企業擁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戰略型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戰略管理活動的制定實施情況和企業績效等方面進行度量和評估,發現并分析同戰略基準的差距和原因,最終提出彌補戰略差距的可行性方案。
結構——功能原理告訴我們,要實現所要求的功能,必須有相應的結構設計。那么戰略審計的架構設計直接決定著戰略審計的功能[10]。戰略型內部審計的主體是指對企業戰略實施和執行審計工作的內部審計人員;戰略型內部審計的客體是指內部審計工具和內部審計內容,因此戰略型內部審計的結構框架主要包含三部分:審計主體、審計工具和審計內容。審計主體即是指審計工作由誰執行,因為本文研究的是內部審計和企業戰略,因此戰略型內部審計執行主體主要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審計工具要求內部審計過程中可以采用哪些評判工具、評判標準和分析指標。而本文重點介紹戰略型內部審計的審計內容。
戰略型內部審計的審計內容主要包括:戰略內容審計、戰略管理審計和戰略主體審計。戰略內容審計的范圍包含企業戰略目標、戰略階段、戰略部署、戰略措施以及企業愿景。青海戰略視閾下的戰略格局強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戰略內容審計需要重點審查企業的外部環境是否存在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風險因素,通過SWOT戰略分析架構和Porter的“五力模型”審查企業的宏觀環境、行業環境、內部資源等內容。戰略管理審計重點審查青海戰略模式下的制定程序和更新情況,以及相關企業資源的配置情況。首先,戰略管理審計應該審查企業戰略設計的程序,判斷企業員工對青海戰略認識和支持程度,了解青海戰略對員工的激勵情況和實現青海戰略的信心度。其次,審查青海戰略執行情況、人力資源配置、財務資金配置,以及研發、供應、生產、物流、營銷等領域的投入等。最后,需要對青海戰略的內容實施周期性滾動審計和戰略更新,實現每個會計年度對戰略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每隔5~7年進行戰略部署調整和重新規劃。戰略主體審計主要審查兩個方面:戰略設計主體和戰略執行主體。戰略設計主體審計重點審查設計主體的設計能力以及成效和過失,對設計主體的職業勝任能力進行評估審計,通過其戰略視野、行業背景、行業知識和設計經驗多個角度進行綜合審查。戰略執行主體審計重點審查在職人員的執行情況以及成效和過失(即日常性工作),并對有過失的執行主體進行綜合評估,審查其戰略執行的改善情況。戰略型內部審計目前還未成為內部審計的主流,但隨著青海戰略模型逐漸滲透到企業戰略管理規劃中,戰略型內部審計也將逐漸邁入審計研究的視角。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S].
2013,(11).
[2]陳嵐,劉升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金融審計與區域金融穩定[J].審計研究,2015,(05):48-51.
[3]馬建威.中國企業需要藍海戰略[J].財務與會計,2007,(16):14-16.
[4](韓)W·錢·金(WChanKim),(美)勒妮·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藍海戰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5]王淡濃.加強政府資源環境審計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審計研究,2011,(05):18-23.
[6]密斯雨,范偉紅.戰略審計:內部審計的轉型與升級[J].中國內部審計,2016,(07):34-39.
[7]審計署駐重慶特派辦理論研究會課題組,尹樹偉,曾穩祥,劉珂,王萃,王兵.區域環境審計研究[J].審計研究,2013,(02):40-45.
[8]周霞,林津翹,華峰.大數據時代企業內部審計新常態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7,(03):13-17.
[9]徐國君,姜毅. 審計學革命——從物本審計到人本審計[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10):57-62+3.
[10]余吉安,楊斌.企業戰略審計架構設計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26(12):89-94.
作者單位:中鐵北京局城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