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
【摘要】文章從施工企業留抵稅額定義和存在形式出發,選取了典型國有施工企業留抵稅額數據分析對企業的影響,結合施工企業特點指出了留抵稅額形成的主要原因,諸如進項行為不匹配、業主履約不及時、預繳稅款不及時、非主觀故意、稅率調整進銷錯配、暫停預繳不支持等,最后為減少留抵稅額積壓或潛在沉沒,提出了強化稅收政策解讀、視同資產開展管理、理清進銷差異專項消化、爭取業主合約履行、準確判斷納稅義務、制定采購策略減少留抵、辦理增量留抵退稅、利用財務共享加強管控等八項管控措施,以達到消除相關稅務風險,確保企業持續向好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施工企業;留抵稅額;管控措施
“營改增”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以來已有4年時間,在此期間國家“營改增”相關政策不斷出臺完善,增值稅率也先后兩次下調,施工企業增值稅率從11%降為9%。根據施工企業項目平均毛利率和成本各項費用占比情況測算,施工企業增值稅理論稅負約在2%~2.5%之間,但目前多家大型施工企業增值稅稅負卻遠低于該稅負區間,究其原因是施工企業存在了大量留抵進項稅額和預繳增值稅款。這些留抵稅額占用了施工企業較大資源,加劇了項目資金壓力。為此,加強留抵稅額管控,盤活企業資源是本文的主要論述內容。
一、施工企業存在留抵稅額的情況分析
留抵稅額,廣義上是指一般納稅人企業由于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所形成的留抵稅金。本文所述施工企業留抵稅額,是指除上述留抵稅金外,異地提供建筑服務預繳增值稅在匯總納稅申報時未實現抵扣形成的留抵稅額、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未及時認證的進項稅額、已發生支出未及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所對應的進項稅額,即留抵進項稅額、留抵預繳稅額、待認證進項稅額、待結算進項稅額。
(一)主要問題
本文選取了一家特大型國有施工企業作為案例分析,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顯示,2017——2019年應納稅額分別為3.25億元、2.61億元、1.73億元,年末留抵進項稅額分別為1.23億元、2.69億元、4.17億元、年末留抵預繳稅額分別為0.66億元、0.98億元、2.26億元。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
1.企業在有留抵稅額的情況下,仍然需繳納增值稅款,說明這部分稅款主要為簡易計稅工程項目應納增值稅,企業進項稅款和預繳稅款無法抵扣簡易計稅方式應納稅款形成留抵。
2.企業應納稅額逐年減少,減少幅度分別為19.69%、33.72%,且上述兩項各年末合計留抵稅額1.89億元、3.67億元、6.43億元分別為當年應納稅額的0.58倍、1.41倍、3.72倍,倍數增長幅度分別為143.10%、163.83%,說明隨著“營改增”的進程,企業簡易計稅工程項目逐漸減少,留抵稅額逐年增多,且增長幅度大于簡易計稅項目減少幅度,企業留抵稅額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除上述三年增值稅納稅申報數據外,該企業2019年財務報表還顯示,“其他流動資產”列報“待認證進項稅額”2.61億元、“待結算進項稅額”1.10億元,以及經營性凈現金流量為凈流入40.94億元。考慮到前述納稅申報留抵稅額,企業2019年末留抵稅額合計10.14億元,占經營性凈現金流量比例24.77%,留抵稅額大大占用了企業現金資源。
(二)形成原因
為找出留抵稅額的形成原因,以便企業對癥下藥,本文結合施工企業的行業特色,總結留抵稅額形成原因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1.進銷行為不匹配。施工企業發生施工生產設備購置、工程原材料備料采購、投融建項目承建等經營行為時,一次性取得了對應經濟活動的進項稅額,但此時工程項目尚未實現與之匹配的應稅收入和銷項稅額,使得當期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形成留抵稅額。
2.業主履約不及時。工程項目在取得業主驗工計價確認后,業主單位不按合同約定內容及時撥付工程價款,施工企業已發生工程成本無法實現工程收入,不能確認應稅收入和銷項稅額,無法抵扣進項稅額,形成留抵稅額。
3.稅款預繳不合規。工程項目以資金緊張或未足額取得分包單位發票為由,為延緩稅款預繳或后期取得分包發票差額預繳,對當期取得應稅收入不及時申報預繳稅款,匯總納稅機構無法及時獲知應稅收入,未能及時確認銷項稅額。
4.非主觀故意。企業因疏忽大意、計算失誤、信息錯誤以及納稅申報要求誤解等非主觀故意原因,未能準確申報應稅收入銷項稅額,導致當期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
5.稅率調整進銷錯配。國家先后兩次調整稅率,業主單位驗工計價滯后,通常延后1~2月甚至半年,才就稅率調整前工程進度進行確認和撥付工程款項,施工企業在取得業主驗工計價后方可參照數量向分包單位辦理結算。業主在完成上述驗工計價確認后,強勢要求施工企業開具原稅率發票,由于施工企業稅率調整前因未取得結算憑據而沒有申報應稅收入,使得企業不得不通過補申報納稅的方式開具原稅率發票,這種情況下企業一方面補繳稅款和滯納金,另一方面進項留抵稅額在稅率調整后取得無法抵扣補申報稅款,形成留抵稅額。
6.暫停預繳未到位。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2《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第一條第(十一)項規定,對于跨省提供建筑服務,若機構所在地申報納稅計算的應納稅額小于已預繳稅額,且差額較大的,可暫停預繳稅款。但實際操作中,由于需國家稅務總局通知建筑服務發生地或者不動產所在地省級稅務機關,施工企業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無法辦理,企業在有大額留抵稅額的情況下,仍需據實預繳增值稅,進一步加大了留抵稅金額。
二、加強留抵稅額的管控措施
(一)強化對稅收政策解讀
國家稅收政策的日益變化,對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要在加強自身管理的前提下,及時開展稅收政策解讀,加強公司內部制度宣貫,確保企業合規經營和稅負優化。
(二)視同資產開展管理
將留抵稅額視作一項企業資產,通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資產經營質量和效率,對待認證進項稅額,要做好清理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時認證抵扣,對待結算進項稅額,要及時取得分包單位發票,減少無票列賬風險。
(三)理清進銷差異專項消化
施工企業要分工程項目清理留抵稅額,健全增值稅管理臺賬,掌握預收賬款、原材料備料形成進銷不匹配、未申報收入、承建投融建項目等形成進項不匹配的原因,按照“一項一策”原則制定管控措施,積極消化已有留抵稅額。
(四)爭取業主合約履行
工程項目取得業主驗工計價確認后,要積極與業主單位溝通,按照合同約定內容及時、足額取得工程款的撥付,及時確認應稅收入和銷項稅額。
(五)準確判斷納稅義務
施工企業要加強上下溝通、提高稅收遵從度,確保工程項目準確判斷納稅義務發生與否,及時預繳稅款、申報納稅、抵扣留抵稅款。
(六)制定采購策略減少留抵
施工企業要調整采購策略,將留抵稅額的減少納入綜合成本測算,優先選擇綜合成本最低的采購方案,在降低工程項目成本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留抵稅額。
(七)辦理增量留抵退稅
按照《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第八條規定,施工企業對于滿足退稅條件的增量留抵進項稅額應積極申請退還。同時還要研究納稅申報規則,優先抵扣預繳稅款,使得企業留抵稅額最大限度的以留抵進項稅額形式存在。
(八)利用財務共享加強管控
施工企業要推動財務共享的運用,有效促進稅收管控與共享平臺的結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稅務日常監督、風險預警、屬地稅款繳納、納稅申報、稅負分析等工作。
三、小結
綜上所述,當前施工企業增值稅留抵稅額已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面臨留抵稅額積壓或沉沒的不利影響,施工企業只有在認真理解國家稅收政策的基礎上,通過深挖自身潛力、規范進銷環節、合理規劃納稅申報等方式,加強企業留抵稅額管控,才能消除相關稅務風險,確保企業持續向好發展。
作者單位:中鐵八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