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棟
摘要: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背景下,PPP模式由于其具有的諸多特點,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推崇,逐漸成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重要融資手段和工具。隨著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參與到PPP項目的運作,如何有效防控PPP項目運作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風險,已成為施工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PPP模式 機遇 風險 施工企業
PPP模式是目前新興的一種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將政府與企業的利益融為了一體,實現了項目融資與基礎設施供給的有效結合,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改革的重大舉措。施工企業PPP項目在運作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的機遇與風險,以下對施工企業PPP投資項目的風險防控進行簡要探討。
一、PPP模式為施工企業帶來的重大機遇
(一)PPP模式有利于企業創造更好的品牌效應
相對于一般的鐵路公路項目,以城市基礎建設為主的PPP項目擁有更廣的知名度,一個成功的PPP項目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遠遠高于企業的投入各項資源總和,有利于企業獲得良好的市場聲譽。
(二)PPP模式有利于企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
PPP項目的運作給施工企業提供了打通投資、設計、總包、施工、運營一體化的機會,推動了企業實現縱向一體化的進程。施工企業由原來單一的施工承包商變成了集投資商、設計商、承包商、運維服務商為一體的綜合角色,企業的經營渠道得到了拓展,有利于做大做強企業。
(三)PPP模式有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PPP模式下,企業需要懂投資、會設計、精預算、善管理的綜合性人才才能滿足項目運作的要求,倒逼企業招聘、培養、選拔使用更多的綜合性管理人才和技術專才,促進了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的實現。
(四)PPP模式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
成功的PPP項目運營可以為企業帶來持續的經濟利益,優質的工程質量和合理的運營維護價格勢必產生更強的輻射效應,有利于企業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拓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施工企業PPP項目運作中面臨的風險
(1)可行性研究階段存在的風險,如:公眾反對風險、征地拆遷風險、項目的經濟與技術風險、規劃缺陷風險等,后三個風險是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所需要重點考慮的風險源。
(2)融資階段存在的風險,如:融資結構風險、通貨膨脹與貨款利率風險、項目對銀行的吸引程度風險、銀行貸款中斷的風險、合作方風險等。其中的合作方的風險主要包括公募私募基金、私營企業、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地方政府合作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將會直接影響到項目融資的成敗。
(3)項目設計階段存在的風險,如:項目周期風險、批準設計的時間太長、項目設計頻繁變動、設計缺陷等。
(4)正式施工階段存在的風險,如:通貨膨脹率加大與工程變更帶來的風險、工期延誤風險、質量風險、工程建設資金不到位造成的風險、安全事故風險等。在PPP模式下,施工企業在面臨此類風險時,不僅需要站在承包商的角度來看待這些風險,還應該站在管理方和投資方的角度考慮風險。
(5)運營過程中的風險,如:服務價格變化與市場需求量減少、利率提高、運營者經營能力有限、產量低、在PPP項目合同期內終止、運營安全事故、環境污染等風險。一般情況下,施工企業往往都是將風險評估的中心放在施工階段,而對運營階段的風險關注并不大,但是在PPP模式下,施工企業應該加大對運營階段的風險關注,因為這一階段是決定還本付息加贏利的關鍵時期,這直接關系到PPP模式運營的成敗。
(6)移交階段的風險,如:移交失敗的風險、工程使用價值降低的風險。施工企業應該提前對這一階段的風險做好評估。
三、PPP模式下施工企業應對風險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開展PPP項目的前期調研與論證
施工企業要切實轉變以往風險意識淡薄的積習,充分開展對PPP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公開招聘國際國內專業的咨詢機構,對法律法規、政府資信、PPP項目的規劃許可、社會效益、融資風險、施工成本、運營維護、移交終結等各個環節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的評估,
切實考察項目的可實施性,按照國家法律、企業相關管理制度履行集體決策和審批程序,避免為盲目追求產值和社會效應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二)充分重視特許權項目協議條款的簽署
特許權協議是PPP模式中存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協議,協議規定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對風險的分擔、各自所享有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等,核心問題是產品定價和服務標準的條款,國家發改委在頒布的系列政策中指出要加大對產品服務成本與投資成本的監測,盡快理順產品的價格問題,避免項目法人隨意定價,出現不合理獲利情況的產生,另外也要盡力規范價格行為,以便提高政府定價的科學性。鑒于政府在PPP項目中的強勢市場地位,企業應該高度重視特許權項目的條款規定,并予以審慎評估。
(三)加強溝通協作突出主業優勢
PPP項目大多是公共投資設施項目,事關民生福祉,社會影響巨大,施工企業要充分發揮主業優勢,嚴控質量工期目標,充分關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爭創優質工程。同時,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業務溝通,充分依靠政府協調處理項目運作中存在的棘手疑難問題,與政府友好合作,提高企業的形象,以現場保市場,取得正當合法的經濟利益。
四、結束語
總之,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引入PPP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政府解決基建資金短缺的問題,還能夠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在政府部門推動的這輪投資中,施工企業采用PPP模式運營,只有充分重視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合理掌控項目各個階段的運營風險,才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君.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前景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1(03):56-58
[2]王秀萍.施工企業PPP項目風險管控措施[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6(0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