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夢雅
摘要:教育改革的重點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對于小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成長與我們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他們的素質就代表了未來我國國民的素質,而素質教育是幫助他們具有良好素質的重要手段。從素質教育的內涵、小學素質教育難以發展的原因,以及提高小學素質教育的措施幾個方面來探析小學素質教育,以便更好地促進其發展。
關鍵詞:小學素質教育 發展 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140-02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得到了飛速發展,我國也越來越重視教育。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教育政策和方法必定要作出相應調整,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模式,轉而以素質教育為重。小學生是初開的花朵,處于人生最初的階段,正是吸收各種知識、思想的階段,因此需要精心培養,素質教育,使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好準備。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把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質作為目標,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主要的教育模式。
教師在素質教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對學生開展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二、小學素質教育難以發展的原因
1.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存在矛盾
從古至今,我國一直存在應試教育,像隋唐時期開始推行的科舉考試就是一種應試教育。隨著國家、社會的發展,教育形式也需要相應的改進。應試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種新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應運而生。由于應試教育的存在時間過長,不僅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長重知識和分數、輕能力和素質的思想根深蒂固。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既不能過度否定應試教育也不能過度鼓吹素質教育。應試教育的目的雖然是為了升學,但是它所發揮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語文學習,不止是傳承了優秀文化,還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數學學習,能使學生擁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更好地明辨是非。學習英語,能了解其他國家的語言和文化習慣,開闊自己的視野。相反,如果沒有應試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那么素質教育就會成為一座空中閣樓,無從談起。
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當前國際競爭的重點是以科學技術水平為代表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科技的進步離不開創新,而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在新時代的基礎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只有應試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開展素質教育。
2.地區間教育不均衡
當前我國城鄉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城市地區的學校與鄉村地區的學校相比,軟硬件設施齊全,課程設置完善,學生們不僅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充分發展各方面的潛能。鄉村地區軟硬件設施差,既缺少供學生們鍛煉身體的各種體育器材,也沒有可以供教師們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課程設置也不完善,像音樂、美術、手工這些課程往往被忽略。此外,師資力量城鄉也存在分布不均的問題。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8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專任教師數量持續增長,生師比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雖然有大量優秀的師范畢業生,但是大部分因為城市的生活條件好、待遇優厚、有晉升機會而選擇留在城市。這就導致了城鄉之間在師資力量上有較大的差距,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城市地區,孩子普遍都是爸爸媽媽自己帶,他們都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特長班。農村地區,大多數父母外出務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老一輩大都沒什么文化,只是關心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對于孩子的學習就算是有心輔導也沒那個能力。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由于條件落后,大多數的孩子不會上補習班。上補習班的孩子比不上補習班的孩子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導致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此外,秦玉友教授在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調查研究中提到,城市學校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高于縣鄉學校,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多寡在城鄉間極不均衡[1]。這種教育的不均衡加大了素質教育的推行難度。
3.教師素養還有待提高
一般情況下,不同的教育主體施加的教育影響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教育主體的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等存在差異,他們所施加的教育影響也可能不協調[2]。因此,不同教育主體對于素質教育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理解過于片面,認為素質教育就是給學生“減負”,即給學生們少布置點作業,把品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全部。因此,教師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教導學生要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卻忽視了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只是單純地重視德育的發展,是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
由于部分教師素質的缺乏,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思想根深蒂固,對素質教育認知不足,沒有認識到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的真諦。另外,學校對于升學率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們的最終評比也是以學生們的成績來衡量的。因此,教師對學生們進行的素質教育只是表面的素質教育,他們的教學重點仍舊是教授學生們各種考試所需的知識和考試技能,以便于他們能夠考出好的成績。
三、提高小學素質教育的措施
1.使考試為素質教育服務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只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會使小學生缺少成長的快樂,扼殺他們的興趣愛好;只重視素質教育而忽視應試教育,會使小學生空有興趣愛好,而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做支撐,最后的結果也不會盡如人意。因此,應該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使考試為素質教育服務。
考試只是檢測學生在某一階段學習成果的工具,通過考試,可以知道學生的優劣之處在哪里,優的地方繼續保持,劣的地方及時彌補。要使考試為素質教育服務,那么考題就要與小學生心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適應,不出難題[3]。以考試來引導學生,對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做到考試與素質教育相適應,更好地把小學生培養成為祖國的接班人。
2.合理規劃教育資源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的重點,面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國家的各個方面都需要作出努力。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特別是對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鄉村地區。可在教育資源缺乏的鄉村地區建立公共的圖書館,供學生們免費閱讀,使他們在課堂之外也能獲得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政府可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勵高校優秀畢業生下鄉支教,使鄉村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
在對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一生的教師。家長需要轉變過去那種只以分數為重的觀念,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鼓勵孩子學習發展自己的特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要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對話,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3.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為學生傳授知識、解答疑惑的。若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高,又怎么能教出好的學生呢?素質教育不僅能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特長,還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明辨是非。小學階段,學生的三觀還未形成,各種潛能和特長都處于萌芽的狀態,正是需要有高素質教師來幫助他們的時候。因此,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
教師的需要主要有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學校不僅要解決好教師的衣食住行,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對于工作做得好的教師要給予肯定,對于工作還有不足之處的教師要給予鼓勵,讓他們再接再厲[4]。但最關鍵的還是在于教師自己,只有教師自身意識到自身的不足,主動提高自身,為學生做好榜樣,才是最有效的。
四、結語
鄧小平同志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生的成長與我們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他們的素質就代表了未來我國國民的素質,而素質教育是幫助他們擁有良好素質的重要方法。通過解決當前素質教育推行過程中的困難,可以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學校、深入到人心、惠及每個小學生,提高他們的素質,為我們國家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繼續前進的人,培養出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人。
參考文獻:
[1]盧云婷,尚帥文,張歡.淺談中小學素質教育實施現狀及改進方法[J].教育園地,2018.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48.
[3]盧買英.論小學素質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8(11).
[4]張立亞.教育主體視角下的農村小學素質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7).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