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云 李俠
摘要:改革開放后,中國打開國門,參與國際分工,在全球分工體系中,中國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中國雖高度融入全球價值鏈中,但是參與水平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清楚了解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紹全球價值鏈對國際分工的影響,然后從制造業和服務業兩方面分析中國參與全球分工的地位并基于此提出相應提升策略。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地位;提升策略
一、全球價值鏈與國際分工簡析
全球價值鏈是一個連接商品或服務生產全過程的鏈條,把商品或服務的各個環節分散到不同的國家實現,由于各個國家的要素稟賦不同,導致不同國家在國際分工中擔任的角色不同,承擔的環節不同,所獲得的價值增值也不同。目前發達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主要承擔的品牌設計和產品營銷等高端要素環節的工作,低成本的制造業國家從事的主要是生產加工、組裝制造為最終產品,之前的中國主要在國際分工中承擔著這樣的角色,價值增值低。全球價值鏈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國際平臺,讓產品生產的整個環節不僅在國內進行,還可以通過分析比較各國要素稟賦的不同,把環節轉移到適合的國家進行。全球價值鏈作為一個提升實力的重要機遇,中國積極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充分發揮了中國的優勢,國際分工地位有所提高,但是,隨著全球價值鏈的不斷深入,中國處于全球價值鏈中的劣勢不斷顯現,以下將從制造業和服務業兩方面分析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下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
二、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
(一)中國制造業目前仍處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中低端
從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走出國門,參與到國際分工中,但中國長期以來依靠的是國內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推動國內相關制造業發展,促進出口產品的增加。目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制造的產品隨處可見。但是,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從事的主要為全球價值鏈中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環節,要素收益較低。中國主要通過進口中間產品和零部件,經過中國工廠的制造加工為成品后再出口到其他國家,目前中國有很多像富士康這樣的加工制造廠,這些工廠雖出口貿易額增加,但實際利潤率低。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普及,勞動力素質提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但是像品牌、專利等高端生產要素尚未形成,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向高端制造業轉型的壓力,造成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鎖定”的局面。
(二)中國服務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的程度亟待提高
微笑曲線中,位于兩端的分別是研發和售后服務,都是屬于附加值高、獲利空間大的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發達國家主要扮演著這種角色。之前的發展中低估了服務業的作用,隨著逐步發展,中國的服務業參與國際地位逐漸提高。從2019年1-9月中國服務出口類別數據中看出,傳統服務業如運輸業、旅游業和建筑業分別占服務業總出口的16.3%、12.1%和9.7%,這三大行業占服務業總出口的38.1%,占比較高;新興服務貿易行業如金融服務和保險服務分別占比1.3%和1.5%,占比較低,而金融服務中的衍生品開發和保險服務中的需求分析等行業處于服務價值鏈的上游,附加值高,從新興服務貿易行業占服務業總出口的比例看出,目前中國對此類行業的開放力度不足,服務業又是國家重點發展產業,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獲利空間,也是產業結構變革的最后方向,所以中國服務業融人全球價值鏈的發展潛力巨大,仍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
三、中國參與國際分工地位的提升策略
(一)貫徹“一帶一路”倡議,重構全球價值鏈
“一帶一路”倡議惠及亞歐非大陸,覆蓋136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前景廣闊。倡議結合各國國情,為會員國提供開放共贏合作平臺,促進中國出口,提升大國形象。“一帶一路”倡議不同于之前的經貿合作,它通過提升各方面的基礎設施,提高各國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產品優勢,通過國際貿易實現產品增值,促進全球價值鏈在沿線國家的重構。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者在重構全球價值鏈過程中擁有獨特的優勢,能夠提高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樹立良好大國形象,在重構全球價值鏈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參與國際分工地位。同時,“一帶一路”把貿易的視野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這在客觀上促使中國提升產品質量,生產出符合各個國家真正需求的產品,而這由要求中國企業創新升級,滿足個性化需求,提供質量上乘的產品和服務,致使中國提升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
(二)培養高級要素,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積極推進人才戰略,培育高素質人才,積極引導外資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通過技術外溢效應學習外商先進技術和組織管理經驗,培養高級要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通過創新,能夠改進工藝,降低成本,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中國政府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通過政策扶持新興企業的成長,培育新興智能化的產業,中國的創新道路發展迅速。但中國仍應持續加大創新力度,鼓勵高等學校培育學生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性的創新創業大賽,讓學生在競賽中進發創意的想法,并不斷完善創意,由此提升高等院校學生的創新意識。企業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力度,成立研發團隊,針對企業實際做合理創新,自主研發解決企業自身的實際矛盾。
(三)制定政策,扶植本土品牌
微笑曲線中,品牌處于上游,屬于高附加值環節,能夠獲取高額利益。此外,品牌還可以提高企業美譽度,客戶滿意度,增強企業的自身建設。之前,中國忽視品牌建設,知名商標被掠奪的現象時有發生,阻礙企業的品牌效應建設,致使中國有關企業損失慘重,也阻礙了這些企業成為國際知名企業的步伐。因此,中國政府應完善相應政策推動中國自主品牌的建設,制定法規保護企業的商標建設。企業應增強品牌意識,依托中國悠久的文化創造中國文化氣息的品牌,通過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完善售后服務體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打響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再推向國際市場。
(四)把握信息。了解市場需求
融人全球化要掌握信息,進行有效的市場研究,要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貼近市場,定位準確,化解產業升級的風險。市場經濟存在滯后性、復雜性,及時了解國際市場需求變化,掌握國際市場需求動態,利用市場已有信息,通過各類統計數據、信息評論、財務數據等渠道,甄別篩選有用信息。分析顧客需求,洞悉市場動向屬于微笑曲線的上端,是目前的不足也是亟須提升的方面,要合理設計市場調研問卷,直接了解客戶需求,同時具備國際視野,參照國際知名企業走在信息時代的前沿,通過對信息和市場需求的把握,做好企業市場定位,針對目標群體,銷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往全球化方向發展,世界經濟聯系愈發緊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之一亦應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機遇,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但由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現狀可知,從相對位置看,中國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從產業結構看,中國服務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程度仍需提高。但本文僅從制造業和服務業兩大行業中分析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現狀,提出的僅為針對這兩方面的對策,沒有涉及其他方面的對策,這是本文的不足,也是之后繼續探究的重點。針對本文探究,中國企業仍需砥礪前行,改革創新,培育本土品牌,擴大開放程度,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時代機遇,爭取處于重構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