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蘭
把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需要符合以下幾個要求,首先所選用的紅色革命資源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所熟知的資源;其次,對所選用的紅色革命資源的使用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另外把紅色革命文化資源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并不限于課堂,要拓展更多的途徑。
一、充分利用廣州本土的紅色革命文化資源,促進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曾經也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有著豐富的紅色革命文化資源,這些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紅色印記和精神血脈,蘊含著黨的初衷和使命,體現著我黨艱苦奮斗的作風、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對國家、對民族的擔當。像學生所熟知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中國共產黨三大會址、農民講習所、黃埔軍校等,這些都是我們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特別寶貴又極具特色的素材,利用好廣州本土的紅色革命文化資源,可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可信度和親和力,讓學生能近距離的認識了解我們的革命精神,并從這些精神中吸取營養,從而實實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生能很自然地對國家有認同,對文化有底氣,對發展有信心。
二、挖掘紅色革命文化資源的深刻內涵,促進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教學中很多老師會認為這些紅色資源很難用得上,就算能用,也僅是看個圖片而已,比如在進行《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這一內容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會通過圖片、文字等方式給學生展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農民講習所的來歷;還有老師會帶學生參觀黃埔軍校舊址,或者動員學生參觀中共三大會址;等等。但這樣并沒有真正挖掘紅色革命文化的深刻內涵。
對紅色資源的應用不能流于表面,要做到真正挖掘紅色資源蘊含的深刻內涵。就拿農講所來說,農講所全稱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里面存有上千件的文物,農講所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培養農民干部的學校,農講所是為適應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形勢而創辦的。針對這個背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黨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后,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的革命必須依靠農民,農民的力量是異常強大的。這就是我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的表現,也能體現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宗旨。這些內涵學生理解之后,我們再用這樣的素材去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我們的一切工作要立足于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也能用于幫助學生理解我國對脫貧攻堅的決心,以及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用心了。
三、在多種場合創設條件,從課堂內到課堂外,促進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當前教學的各個環節,互聯網技術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在思想政治課堂,我們常常會給學生展示一些代表紅色革命文化的圖片,播放視頻等,并結合課堂實際,跟學生剖析所用資源的深刻內涵,引導學生理解課堂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除了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其實在很多場合我們都是可以滲透紅色資源教育的,比如學校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典禮,以及主題班會課,這些場合都可以作為思想政治課堂的延伸,以適當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紅色思想的教育,就拿升旗典禮來說,從升旗儀式到國旗下講話,短短的十幾分鐘可以有很大的容量,比如可以以紅色革命文化主題演講的方式,也可以播放紅色紀錄片片段,還可以邀請專業人員來講述廣州的紅色故事。平時我們應該多創設機會,讓學生走進紅色革命遺址或場館,近距離接觸我們的紅色文化內涵,像我們學校就會鼓勵學生成為中共三大會址講解員,參加農講所參觀引導員志愿者等活動,這就把思想政治教學課堂延伸到了課外,拓展到了社會實踐,這樣學生能主動的獲取紅色革命資源的相關信息,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把紅色革命精神很好的內化為個人的情感價值觀,以此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四、善于捕捉最佳個性化教育時機,實現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教育的最佳時機可能在課堂的某個時刻,也有可能出現在課堂以外,比如學生心靈受到啟發的時候,或是師生進行交流碰撞的時刻。要實現紅色資源滲透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針對不同的場合因材施教,有些學生平時就很喜歡在課堂以外與老師探討問題,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及時把握時機,針對性的進行紅色革命精神的滲透,這種方式,往往能促成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共振,在這種交流和共振中,教師應著重讓學生從心底里理解和認同我黨在理想和革命精神,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還有些學生喜歡關注老師的朋友圈或博客,我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以這樣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適時地進行紅色精神的滲透,
五、重視家校合作,實現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家庭是學生心智成長的主陣地,父母的“三觀”對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因此,為了促進紅色資源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合理應用,作為老師一定要意識到加強家庭熏陶的重要性,我們要加強家校溝通,老師可以通過家訪、家長會、微信平臺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宣傳紅色資源,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家長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紅色精神,說服家長支持學生參加紅色革命文化的宣傳活動,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紅色精神的熏陶,這樣能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陪的效果。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培養人的工作,要著眼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紅色革命資源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廣州本土的紅色資源,挖掘紅色革命資源的深刻內涵,利用多種途徑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同時,要使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學習中得到有效運用,還要依靠學校工作的重視,以及家長和社會的配合。
【本文系2019年廣州市“百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題”項目“利用廣州紅色資源開展思政課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013)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