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劍平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整理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梳理,還有方法的提升,能力的發展。如何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特點,達到復習課的功能呢?
一、課前繪圖,自主梳理
由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是一個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需要較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交流。為了更好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需要把自主整理或小組合作整理,繪制導圖初稿的階段放到課前,提前布置任務,并明確制圖步驟和要求。小組合作整理時要求小組人數以二人或三人為限,選出組長,明確分工,充分討論后進行合作繪圖。整理步驟為: 第一步根據復習主題,回憶新知學習過程、再次深入閱讀課本、翻閱作業找出錯題,第二步繪草圖。可以以章節為綱領,確定一級和二級或更多的分支,再提煉關鍵詞,然后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各部分知識關鍵詞作為一個個節點用曲線進行溝通串聯,初步形成知識網絡圖。第三步設計修飾思維導圖:選擇喜歡的主題和風格,充色運用形狀、顏色等進行圖形創造,使導圖的知識導向更清晰美觀,富有個性。
經過這個過程的復習整理與制圖,學生頭腦中的舊知被喚醒,知識得到溫習鞏固。
二、課中互動,優化完善
在課堂中以思維導圖為引領,通過匯報展示等方法,調動學生“我知道”“我想說”的表現欲望,使學生踴躍匯報展示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和制作過程,教師適時提問和補充并引導全體學生評價,如在討論某一分支內容時,鼓勵其他同學通過補充、質疑發表自己的意見,進一步豐富這個分支的內容。在自評、互評、師評中,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完善知識系統,形成知識網絡,學生發現自己對知識點、知識塊及它們之間內在聯系理解的不足,從而在修正、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更好地把握好復習主題的重要知識點。這個過程的具體步驟為:說圖——評圖——改圖——再說圖——優秀作品展示。
三、對點練習,加強應用
思維導圖發散出的知識點涉及面較廣,分散是其特點,但如果學生不合理分散,會顯得理論化條框化甚至出現無意義分散,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進一步內化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繪制了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后,教師應根據思維導圖的知識網絡,及時給出學生相關的題目進行練習,以檢測學生對知識內容是否真正掌握,能否熟練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也可以根據復習課的教學重點,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就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內容進一步深入分析和理解,還可以啟發學生就某一個或幾個知識點自己出題,或相互出題檢測知識掌握的情況,使學生的思考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練習部分,指導學生進行錯題整理,幫助他們養成錯題整理的良好習慣,更有效地查漏補缺。要求學生把日常學習中自己在某個知識點出現的錯題進行對應整理,課中拿出來與同學們交流討論,既強化了自己對知識的正向理解,也給其他同學提供了參考,避免他們進入知識理解或應用的誤區。
四、課后復習,深化記憶
課堂時間緊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不盡相同,那么,課后讓學生對照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將課堂上所補充的主要內容、所遇問題和所受啟發及老師建議重新梳理,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重構和再創造,是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繪制好的思維導圖,作為資料保存,可以重復利用,除了鼓勵他們向家人或同學再次分享解說自己的見解,進一步鞏固知識以外,鼓勵他們在單元復習、學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時拿來復習鞏固,思維導圖以其獨特的圖文并茂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喚起記憶,提高復習效率。
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良好策略。作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陣地,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作為“學”的策略,能改變學生散雜的、機械的學習狀態,使知識變得生動有條理,使學習變得有趣有意義。
【本文為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度課題“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811622)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