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蘭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多維度的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這一動態過程不斷地將新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引入課堂教學,使各種因素重新組合并轉化成可操作的教學實踐活動。對照新課標的新理念,本人淺談幾點看法。
一、課堂教學的改變
1.教師角色
“新課程表面上難度是降低了,但是對老師來說實際上是變難了,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老師必須德才兼備、文武雙全”。每位學生都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而且都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老師不可能完全理解學生的思維,因此,作為教師,什么事情都越權包辦、都事先設計好,這樣的做法無疑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創造性,我個人認為老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課前給學生準備充足的活動、學習材料,課堂上讓充分運用這些材料、進行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參與學習的全過程。(2)抓著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生長點,讓已有的經驗幫助新知識的學習。學生會的老師不說,請學生說。(3)歸納總結不再由教師包辦,而是由學生自己總結,老師的“話”少了是好事,說明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真正的增強,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的作用發揮得更好了。
2.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
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一些話“呵,原來數學就在我身邊”“買東西也是數學啊!”“學數學還能幫我們整理書包呢。”在一聲聲稚嫩的驚嘆聲中,學生的應用意識也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如:學了“上、下”學生就會留意街上有關上下的數學知識問題,學了“認識鐘表”每天總會關心一下,現在是什么時刻了等等,我們的數學生活走的越來越近,很好的體現了數學生活化的思想。而課改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已成為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我在教學中經常組織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小組合作,在合作學習中,使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例如《認識物體》一課,在小組合作搭一搭時,只見各組成員分工明確,有的設計,有的選擇材料,有的記錄……有模有樣,有聲有色,爭當學習的小主人。
3.注意運用激勵性語言
小學低年級學生都喜歡老師表揚他們,因此,我經常在上課時用:“你真棒”“真能干”“好樣的”“與眾不同”“愛動腦子的你肯定有高招”等表揚鼓勵的話,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使我班的每一位學生都感到“我能行”。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生們都說現在的老師表揚多了,微笑多了,學數學真有趣。
二、開放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長期以來,學生都很畏懼數學,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傳統的數學教材大多內容單調、枯燥而且封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啟發引導,大多是將學生思維引入預定的圈子。學生動手實踐,大多是在機械的執行命令。我認為教學過程應該成為教材內容持續與轉化的過程。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更好地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讓學生自由生動地參與活動。例如,教《美麗的對稱圖形》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剪自己喜歡的對稱圖形,在同伴中比較,討論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在一旁充當觀眾,從而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三、兒歌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低年級學生在剛接觸數學時,心中一片茫然,焦躁不安,充滿了陌生感和畏懼感,顯得非常緊張。教師適時用兒歌教學,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想象,增強學習的興趣。我在一年級新學期的第一堂數學課上引導孩子們先來一起朗讀一首兒歌:“學數學,很重要,工作生活處處要,學數學,作用大,建設祖國現代化。”一陣朗讀后,學生的緊張情緒顯得放松下來,課堂氛圍很快就活躍起來。學生在我的引導和激勵下,學習態度得到了端正,學習情緒慢慢穩定下來,課堂教學步入了正軌。
總之,只有教師創造性地教,才能使學生創造性地學,我們應該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積極進行探索和創新,給學生創造多一些“互動”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互動出創新 的欲望,讓新課標的精神真正走進小學低年級數學大課堂中!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