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5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有關情況。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劉永富表示,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4月30日,駐村幫扶工作力量全部到位,掛牌督戰全面實施、有序推進。
國務院扶貧辦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底,未摘帽的還有52個貧困縣,分布在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7個省區。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工作難度大的縣和村掛牌督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今年1月下發文件,對掛牌督戰提出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了督戰目的、督戰范圍和督戰內容。
其中,督戰范圍是2019年底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貧困人口超過1000人的88個村和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1025個村,共1113個村。
督戰內容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等要求,重點督戰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保障情況;貧困家庭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情況,公益崗位新增就業情況,無勞動能力家庭兜底保障情況等;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和后續幫扶措施落實情況;不穩定脫貧戶和邊緣戶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情況;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2019年扶貧成效考核以及各地“大排查”等發現問題整改情況。
在5月18日召開的發布會上,劉永富表示,7個省區都制定了掛牌督戰的實施方案,所有縣和村都制定了作戰方案。
“有哪些問題要解決、怎么解決、什么時候完成、誰來做,一系列措施非常實在和具體。”劉永富指出,對這些掛牌的縣,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加大了投入,僅中央和省級財政對這52個貧困縣就投入了308億元資金,各省區對1000多個村在扶貧資金上也給予了傾斜。
5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對自治區扶貧辦關于上林縣等2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的請示作出正式批復,同意上林縣、馬山縣、隆安縣、融安縣、灌陽縣、藤縣、桂平市、博白縣、德保縣、靖西市、凌云縣、田林縣、賀州市平桂區等21個縣、市、區(以下統稱縣)脫貧摘帽。
上述21個縣脫貧摘帽后,廣西還有河池市都安縣、大化縣、羅城縣,柳州市三江縣、融水縣,百色市隆林縣、那坡縣、樂業縣8個縣未脫貧,實行掛牌督戰。

2016年,十八洞村實現整村脫貧,如今正在打造精準脫貧“升級版”。
4月27日,廣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扶貧辦主任蔣家柏表示,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西堅持目標任務不變、安排部署不變、完成時間不變的總要求,有效分析應對疫情影響,實施掛牌督戰,持續打好“四大戰役”,著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抓好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全力推進各項脫貧攻堅工作有序開展。
據介紹,廣西將進一步加大掛牌督戰力度,較真碰硬抓好問題整改,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幫助和督促8個縣、48個村,對照問題短板,逐個逐項解決;嚴格落實整改責任和措施,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扶貧政策穩定,堅持標準不動搖,緊咬目標不放松,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5月12日起,廣西再次開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掛牌督戰。
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20多個督戰隊帶著問題清單趕赴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13個設區市、78個縣市區,加快推進中央巡視“回頭看”和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等各類檢查、考核、審計反饋問題整改,推進集中安置點補短板項目建設等專項工作存在問題的整改“清零”,確保5月底前完成。
“全省7個未摘帽縣、300個未退出貧困村,全部在涼山。”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涼山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屬于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是影響全省乃至全國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
3月份,四川省委在西昌市召開掛牌督戰涼山州脫貧攻堅座談會,聽取涼山州和7個未摘帽縣工作匯報,針對問題研究對策措施。
地處大婁山脈和武陵山脈交錯地帶的沿河縣,是貴州省9個掛牌督戰縣之一。
該縣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至今仍有22個貧困村未出列,6612戶20239人未脫貧。該縣以深化黨建工程作為經緯,全力促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堅持以“督”促“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