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平

聚千鈞于一擊,畢其功于一役。
今年2月,貴州省銅仁市調集9個已脫貧區縣和兩個開發區、高新區的人才和產業優勢,集中力量向深度貧困的沿河縣發起最后的總攻。
在9+2幫扶模式下,短短兩個月時間,全市已脫貧區縣向沿河投注產業資金5300多萬元,建立34個幫扶產業,用實際行動回應了“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7萬人,貧困發生率24.74%,全市下轄10個區縣均為貧困縣,這是2013年底銅仁市的沉痛現實。
6年過去,至2019年底,除深度貧困縣沿河之外的9個區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全市貧困人口減少至4.3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6%。
“我們盼望這條路已經有幾十年了啊!”萬山區茶店街道老屋場村村民張新妹感慨道。“以前每逢趕場天,村民們背著、挑著糧食蔬菜去街上賣,凌晨四五點就得摸黑出門。那時最大的祈求就是老天別下雨,路能好走些。”
現在,家門口就能坐車,20分鐘就能進城,賣完菜回來還能干半天活。張新妹和她的鄉親,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近年來,銅仁市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實現縣縣通高速、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基礎上,實施農村“組組通”公路3年大決戰,累計完成農村“組組通”硬化路1.2萬多公里,受益人口122.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9萬人,實現30戶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徹底解決全市農村交通不便的問題。
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累計解決155.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3.95萬人,目前全市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6%、自來水普及率達95%、供水保證率達95%,各項指標均超過“十三五”農村飲水安全規劃目標,確保群眾喝上放心水。
實現農村電網綜合電壓合格率99.3%、農村供電可靠率99.75%,所有行政村基本實現光纖寬帶、4G網絡、廣電網絡全覆蓋,93.85%的30戶以上自然村實現4G網絡覆蓋。
如今的銅仁市廣大農村,人居環境大變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就業。
產業興,百姓富。
近年來,印江縣木黃鎮鳳儀壩區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建立起1200畝的標準化食用菌基地,覆蓋附近4個村,帶動141人長期務工,用工高峰期可達300多人,直接帶動群眾增收。像鳳儀村這樣的500畝壩區,印江縣共有13個,是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和依托,也是帶動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銅仁圍繞產業發展“八要素”,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由13位市級領導領銜推動發展六大主導產業,全面推進壩區產業調整,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蔬菜、食用菌、生態茶園、中藥材、油茶等現代高效農業,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150.5萬畝,累計投產生態茶園125萬畝、中藥材63.89萬畝、油茶117.64萬畝;累計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0716家,帶動11.59萬名貧困群眾穩固增收。
銅仁農村發展方式正在從傳統向現代,從單一產業向融合發展轉變。
“我老公外出廣東打工去了,我在家照顧老人和學生,每天還能在這里做工,一天有幾十塊錢,家照顧好了,還能掙點零用錢。”從松桃縣瓦溪鄉巖桑壩村搬遷至蓼皋街道團山社區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楊紅英介紹自己目前的情況。
楊紅英一家如今的幸福生活,得益于銅仁市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
近年來,銅仁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根本途徑。以全市125個貧困鄉鎮、1565個貧困村為主戰場,做到以崗定搬、以產定搬。全市共規劃建設安置點144個,搬遷規模6.6萬戶29.36萬人,其中跨區域搬遷至銅仁主城區12.55萬人、占全省跨區域搬遷人口的54%,涉及整體搬遷自然村寨1853個。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居住條件不斷改善。目前,銅仁全面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正在扎實抓好“五個體系”建設,持續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真正讓搬遷群眾“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
同樣是搬遷群眾的歐忠學是貧困戶。因腰部骨折,治病花費了六七萬元,加上兩個孩子上學的經濟壓力,使得本就不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現在有了農村醫療保險,生病住院報銷了75%,省了好大一筆。”歐忠學說。
近年來,銅仁市堅持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作為工作著力點,切實提升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義務教育上,持續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用于支持教育扶貧,精準落實教育扶貧資助政策,確保應助盡助,全市小學、初中輟學率均控制在省定標準以內,無因貧輟學情況。
基本醫療上,認真落實“五個全覆蓋”和“五個全面建成”要求,全市175個鄉鎮(街道)衛生服務機構均完成標準化建設,2616個行政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住房保障上,銅仁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評定全覆蓋,全面完成14.2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針對農村木結構住房較多的實際狀況,專項整治透風漏雨老舊住房2.26萬戶,切實提高農村人居環境。
兜底保障上,銅仁精準推出提高低保標準、完善醫療救助、健全臨時救助制度等兜底脫貧攻堅“十招”。對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特殊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生活。已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臨時救助金、特困供養金、醫療救助金80億余元。
通過全面落實保障政策,全市貧困群眾實現學有所助、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困有所濟,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確保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也是銅仁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