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義
如今,行走在汶川的土地上,無處不在的變化讓人欣喜、振奮。
自2015年義烏對口幫扶四川省汶川縣,始終堅持“真扶貧”與“扶真貧”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汶川實際和所需,特別自2018年開始,深入實施以“黨建+市場+電商+物流+加工貿易+X”為引領的義烏特色幫扶模式,取得較好成效。
截至目前,義烏共援助汶川資金9324.9萬元,落實項目61個,助力汶川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
青山綠水一幅畫,白云生處有人家。
初夏時節,位于汶川縣雁門鎮通山村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腰上,漫山遍野的櫻桃樹一片翠綠,紅果掛滿枝頭,又是一年豐收季。
“進入直播間的各位朋友,后面這片甜櫻桃,就是我們汶川三寶之一,現在就可采摘上市,預訂果子的朋友,我們會優先安排發貨。”
5月7日,作為義烏青年電商創業孵化種子計劃培訓班的優秀學員,汶川縣藏羌西咪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羌族小伙董益順,一大早就帶著直播設備來到通山村村民董艷慧的櫻桃園,開始網絡直播預售。
別看董益順現在對直播營銷熟門熟路,可在兩年前,做電商他還是個門外漢,種植的水果主要靠商販上門收購,價格波動大,利潤微薄。
通過兩地政府的牽線搭橋,2018年6月,董益順作為汶川縣相關部門選拔的致富能人,前往義烏青巖劉村,參加青年電商創業孵化種子計劃培訓班。
培訓班的創業導師教授了他專業的電商知識,手把手地教他直播、建網店、修圖、客戶交流等方面的知識。接觸到電子商務,董益順的觀念發生了巨變。
回到汶川后,董益順就從一名電商小白變成了電商創客,利用所學電子商務知識和運營技術,注冊了淘寶網店,開通了快手、抖音直播賬號,把直播間搬進了果園,通過直播預售幫助當地果農增收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電商創業領頭雁。
目前,董益順已與周邊多個村寨的農戶簽訂購銷協議,聯系果園面積超過100畝。
不僅是汶川各族群眾在搭乘電子商務致富快車,汶川相關企業也乘勢而上,謀求與義烏開展合作。
“以前,汶川雖然有大規模的特色水果種植,但由于山高坡陡,路途險峻,存在銷路難問題。但是,一根網線、一臺電腦、一部手機的電商模式,讓農產品走出大山有了希望。”
汶川食里八鄉農業科技發展公司總經理趙建康說,從去年開始企業與義烏綠禾網、瀾蘭匯、順聯動力等公司合作,建立了網上汶川館,打造“義烏銷售+汶川發貨”的電子商務模式,幫助雁門鎮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銷售甜櫻桃3000斤,每戶增收1.5萬元。
如今,在義烏“黨建+電商”“汶川銷售+義烏發貨”“義烏銷售+汶川發貨”模式的助力下,汶川特色農產品的電商銷售量從5%提升到35%。
汶川發展電商,人才是關鍵一環。對于汶川來說,義烏對口幫扶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期限內,盡可能地把義烏電商人才培育體系復制到汶川并生根發芽,成了兩地有關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5月,汶川三寶之一的甜櫻桃成熟,當地群眾忙著采摘。圖/吳峰宇
“要實現精準幫扶,把義烏電商人才培育體系的優勢植入當地,是最重要的舉措之一。”
義烏市場發展委電商科科長喻中華說,自義烏汶川兩地結對以來,在兩地電商主管部門的牽線下,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對口幫扶阿壩師范學院、威州民族師范學校,按照電商班—電商專業的步驟共建電商學院,為汶川構建造血式電商人才培育體系。
同時,義烏3年內預排了2253萬元資金幫助汶川發展電商產業,為汶川提供師資培訓、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精準幫扶。
在電商幫扶中,義烏充分發揮電商優勢,支持汶川發展電商產業,引導和鼓勵義烏電商企業與汶川電商開展合作,將成熟電商資源、經驗導入對口地區,幫助汶川培育本土電商企業。
四川陽光凈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聰說,前年他作為汶川縣有關部門選拔出來的優秀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前往義烏青巖劉村接受為期10天的電子商務理論、技術、實操練習。
“夸張點說,這是改變命運的10天。”在川青甘高原物流產業園,創業青年張騁感慨頗深地說,通過在義烏的學習,讓他對電子商務前沿知識和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思想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到了很多電子商務的運營、銷售技巧,也親身感受到了義烏濃厚的創業氛圍。
他還與義烏市瀾藍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共建《阿壩州電子商務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
“學成歸來后,我們利用京東、天貓、微信微店等電商平臺資源,結合義烏所學的運營技術和營銷技巧,今年5月中旬就幫助汶川當地群眾銷售甜櫻桃達到1000公斤,成交額上百萬元。”
張騁邊說邊拿出手機,點擊進入微信“康養汶川”微店,一個種類豐富、操作便捷的網購平臺便呈現在眼前,“微店不僅能買到汶川當地的產品,還能買到義烏的小商品。”
借助義烏成熟的電商資源、技術,幾年來,汶川縣在12個鄉鎮建立了100個村級電商服務站,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幫助高山深處的各族群眾銷售農特產品,讓互聯網這股致富春風,吹進了汶川的千家萬戶。
5月上旬,在綿虒鎮郭家壩片區的義烏福田街道—汶川綿虒鎮東西部扶貧協作來料加工扶貧車間,10多位縫紉工正腳踩縫紉機,麻利地加工著從義烏運來的襯衣布料。不一會兒,一件成品就完工了。
作為汶川縣致富“經紀人”,林福美是這家來料加工點的車間主任。她正手把手地教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志芳踩縫紉機制作襯衣。
她介紹,這間來料加工車間由義烏提供的扶貧資金援建,兩條襯衣生產流水線成套設備由福田街道捐贈,價值近30萬元。
目前,在來料加工點做工的都是當地閑置勞動力和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有40余人,其中貧困戶6人,每人每月可領到加工費1000元以上。

羌族小伙子董益順正在工作室進行網絡直播預售。圖/吳峰宇
一直以來,汶川閑置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轉移就業難度較大。
汶川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汶川縣普遍留守在家的婦女大多數為30到60歲,由于年齡偏大,要照顧家庭,很大一部分勞動力不愿意外出務工。加上因病、因殘致貧的貧困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大量婦女勞動力因照顧小孩、老人不能外出務工,更有故土難離的青壯年勞動力不愿外出……
盡管閑置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轉移就業的難題卻成為汶川縣就業扶貧工作的桎梏。
而同時,遠在數千公里外的義烏,用工難、用工荒困擾著當地勞動密集型企業。一個“走不出去”,一個“招不進來”,迫切需要一條“撮合”兩地合作發展、互惠共贏的“紅線”,這就是東西部扶貧協作。
汶川有所需,義烏盡所能。為幫助汶川群眾加快脫貧奔小康步伐、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自義烏與汶川深入扶貧協作以來,這就被義烏作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上了日程。
2018年,義烏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抓住培育和激活汶川內在生產力這個牛鼻子,輸血、活血、造血三管齊下,借助在來料加工產業發展方面的成熟經驗,提出在汶川建立來料加工扶貧車間,讓當地各族群眾承接義烏來料加工產品,得到汶川黨委政府的積極響應。
當時,來料加工產業對于深處川西北高原的汶川縣來說,還是個新鮮事。市場前景如何?如何爭取到穩定、量大、價高的訂單?很多人充滿疑慮。
來料加工產業在東部沿海早已不是新鮮事,已經在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福田街道扶貧辦主任、義烏市來料加工聯合會會長周偉力看來,近年來義烏企業面臨用工成本上升、用工缺口大等實際問題,企業向外發放來料加工業務量越來越大。通過在汶川設立來料加工車間,義烏企業可進一步優化生產、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扶貧幫困,單純輸血只能解燃眉之急,想徹底擺脫貧困,還是要增強當地自身造血功能。而促進當地產業發展,無疑是增強造血能力的最佳途徑。
2018年8月下旬,義烏與汶川簽署來料加工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按下兩地合作快進鍵。時隔一月,來自2000公里外,滿載義烏來料加工合作項目的首批小商品訂單到達大禹村來料加工車間,這標志著汶川來料加工產業全面啟動。
“剛派送完8萬件無痕短褲加工任務,10萬條質檢合格的無痕短褲也已經發往義烏廠家。”
在汶川川青甘高原物流園的來料加工扶貧車間總部,車間主任楊梅正在電腦上統計各鄉鎮加工點的一組組數據,詳細記錄各加工點收發、配送、發運來料加工訂單任務。
“大家手上做的手工品,是義烏運過來的原料,經過簡單組裝、加工,制作成精細的小商品,如蝴蝶結、胸花等,我們這里的留守婦女、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能很快上手。”作為汶川縣致富“經紀人”,楊梅多次到義烏接受來料加工專業技術培訓,也是汶川縣最先建立起來料加工車間的人。如今,在她的來料加工扶貧車間里,員工大多是威州鎮、綿虒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留守婦女、老人。
據了解,按照義烏—汶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部署,截至目前,在義烏的鼎力支持下,汶川已在全域建立34個來料加工車間,其中標準化、上規模的鄉鎮車間12個,分車間22個,總面積7450多平方米,購置并投產使用的生產設備共80臺,有1000余名各族群眾從事來料加工,其中大部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特殊群體,人均每月增收1000元。
汶川地處川南與川西喉舌部位,作為區域重要門戶,伴隨災后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及都汶高速建成通車,依托區位地理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汶川積極規劃建設川青甘高原物流產業園,謀求培育發展物流業,打造區域物流高地。
然而,沒有產業支撐,沒有運營經驗,沒有專業人才,川青甘高原物流園的發展面臨重重困難。
此時,千里之外的義烏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在市場體制機制、管理模式、園區建設規劃、招商引資等方面經驗豐富,這也正是汶川所需。
以義烏所能,補汶川所需。為推動汶川物流行業發展壯大,義烏以“黨建+物流”幫扶模式,安排義烏市場集團與汶川國企組建合資運營公司,投入資金900萬元,幫助汶川建設運營川青甘高原物流園項目,并抽調精干人才赴當地掛職,主導園區招商運營工作。
每年,義烏投入運營資金100萬元,因地制宜植入產業,帶動就業促進增收,推動兩地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希望將川青甘高原物流園建成少數民族地區管理最優、發揮效益最好的物流園。
如今,一批國內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園區,優質國內外商品在園區匯聚、中轉,汶川當地的優質農產品從園區走向國內外……
在義烏—汶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推動下,阿壩州第一個現代化物流高地—川青甘高原物流產業園區正逐漸從藍圖變為現實,成為連接四川、青海、甘肅,貫通藏區與內地的物流大通道、川西北區域經濟大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