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云
對于小學生低年級書寫教學,很多情況下,都是強調老師的教學,很少去關注小學生的主動性,其實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失去了書寫本身的意義。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書寫筆畫結構教學的時候,一定要讓小學生養成寫字的習慣,能夠自行分析書寫字形,從而提高自身欣賞書寫的水平,在沒有教師教學的情況下,小學生能夠寫出一手好字,這就是書寫教學要達到的目標。
一、鍛煉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如果書寫姿勢不正確,不僅影響了字體的美觀,甚至會導致發育不良,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小學生要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教師就要從低年級著重培養,并把端正書寫姿勢作為語文課堂上考核的內容,盡可能用多種方式,端正學生書寫姿勢。讓學生在端正書寫姿勢的同時,逐步體會行筆用筆收筆的感覺,掌握書寫的速度、力度,體會鋼筆和鉛筆書寫的不同。
二、鍛煉低年級小學生正確使用鉛筆寫正楷字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筆順規則;使學生對漢字和書法的豐富內涵及文化價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三、培養小學生對于書寫的自主能力
教師對于小學生的書寫教學,很多情況下,只是一味地灌輸,而沒有嘗試讓小學生自主觀察思考,鍛煉他們書寫的自主能力。因此很多小學生在書寫的時候養成了不思考、不觀察,一看到字就馬上下筆去寫的習慣,這樣不僅徒勞無功,而且還會顧此失彼,導致小學生養成粗心的習慣。其實,在書寫教學中,僅僅仿寫是不夠的,老師應該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鍛煉小學生對字體進行觀察分析,包括筆畫筆順和字體的架構等,逐步養成讀帖的習慣。在書寫前,小學生必須要做到看和思這兩個步驟,教師有步驟去引導學生觀察字體的筆畫是在哪里,在字里面占了多少比例,包括字的長短、等距、垂直等等,讓小學生逐步形成觀察的能力和習慣。
四、增強小學生對于書寫變通的能力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不但要傳授給小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舉一反三和變通的能力,并學以致用。例如教師教“千”的書寫時,第一筆畫是短撇,就要寫得較平,而不能傾斜得太厲害了,從千字的書寫,讓學生自行思考一下,有哪些字體也是這種結構形式的,學生或能總結出“乘”“看”“禾”等字體,都是這種結構形式,那以后遇到這種結構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了。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書寫課堂上的效率,還能拓寬小學生的思維。
五、增強小學生對于書寫的欣賞水平
中國的漢字從甲骨文開始,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從抽象到形象,到現在簡約的造型,都有中國漢字的美感。教師在書法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引導學生書寫的時候,要讓學生注意字體的點畫輕重、結構的疏密、行筆的緩急等,還要專門開設一些書畫的欣賞課,提高小學生書寫的欣賞水平,增加對于書寫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為要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必須讓學生欣賞到美的書法作品,才能激發學生寫字的欲望。教師也要時刻留意學生在書寫上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六、教師要因材施教,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
在書寫的課堂上,不同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有個體差異的,有些學生作業完成的速度很快,完成的質量也非常高,對于這類型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多寫。對于書寫速度較慢,書寫質量不夠理想的學生,這個時候就要先保證質量,再來要求學生的數量了。通過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加信心,還能逐步提高書寫水平。雖然個體有差異性,可是每天隨堂的15分鐘練字還是必要的,這樣可以改變原有的寫字教學弊端,端正學生的寫字態度,提高學生寫字的技能和質量。
書寫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內容,也是基本功,因此教師要在小學低年級抓起,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姿勢,書寫端正、規范和整潔的漢字,感受中華文字的美,這樣會令學生終身收益。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