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媒體時代,新浪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平臺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分享信息的重要媒介。文章以新媒體時代的黨媒為研究對象,以其在不同平臺的語用特征為研究主體,從語用主體、話語實體、語言環境三個要素入手,對新媒體時代黨媒的語用特征進行分析,以期為業界提供借鑒。
【關 鍵 詞】新媒體;黨媒;語用特征
【作者單位】王雅萱,吉林大學文學院。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7.027
一、新媒體時代下的黨媒現狀概述
相較于紙質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黨媒最主要的任務與職能并未有較大改變。對于黨媒而言,其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在黨政機關相關政治理論的指導下,對社會各界人士進行政治理論的傳播普及,并且依據不同形勢對社會各界人士進行針對性的輿論引導。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我國黨媒在使用互聯網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政府各個部門基本上實現了數據化、信息化改革,無論是思想傳播速率還是信息輻射面積,在新媒體的推動下都實現了有效提升。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媒,實現了在新媒體平臺上與普通網民群眾進行雙向溝通,溝通效率、互動頻率大幅提升,有效解決了過去政府單方面傳播信息、與民眾交流溝通渠道欠缺所造成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人民日報》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利用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轉型升級為新媒體。《人民日報》于2012年7月開通了新浪微博,于2014年開始運營《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由紙質媒體升級為新媒體,《人民日報》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首先,法人微博的運營。截至2019年2月1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共有1.09億粉絲,日閱讀量超過一百萬次,與粉絲的日互動數可達千萬次。由此可見,新媒體環境下,《人民日報》不僅成功轉型,還保持了較強的信息傳遞能力。其次,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度嗣袢請蟆穯⒂昧宋⑿殴娞栕鳛榱硪粋€新媒體傳播渠道。微信公眾號是建立在微信用戶基礎上的,其獨有的關注內容推送模式彌補了新浪微博信息更新快、用戶定位不細致的短板。同時,微信公眾號還擁有微信作為社交軟件所構建的用戶關系網和便利的信息傳播渠道,通過這個平臺,《人民日報》收獲了一批穩定的用戶。
本研究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其語用特征及語用效果,以期為黨媒工作者在科學用語、合理用語方面提供借鑒。
二、新媒體時代下黨媒語用特征分析
本研究從語用主體、話語實體、語言環境三個要素入手,對《人民日報》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所發布文章的語用特征進行分析。
1. 語用主體
語言的運用離不開人,信息的傳播離不開表達主體與接受主體。語言作為人類語言交流活動中所使用的工具,存在于溝通交流活動的雙方之間,不能單獨存在。由此可見,語用主體必然是成雙成對出現的。在交流活動過程中,表達主體即是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表達主體為實現讓接受主體接受信息的目的,必然要對其所使用的語言進行處理,通過選擇合適的角度、選用恰當的詞匯、采取合理的模式,組織出能夠準確表達自己意圖的語言,使其具備一定的語用特征,并通過媒體媒介來傳遞給目標受眾群體。接受主體在交流活動中作為接受者存在,不僅會吸收接納表達主體所傳遞的內容,還會在特定情況下向表達主體反饋,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在本研究中,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黨媒是媒介平臺,其往往起到發起話題、引導輿論的作用,處于主導地位。普通民眾則是接受黨媒所傳遞信息的人群,是接受主體?!度嗣袢請蟆沸吕宋⒉┏税l出本報的簡訊快訊,還會發布從各類表達主體獲取的信息,并對信息的表達主體進行標注。如《人民日報》新浪微博會使用“【】”標注表達主體。
整理《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的相關資料可發現該微博的表達主體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官方。如2020年1月18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發布了一條博文,其要點為“全文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共和國聯合聲明”;2020年2月1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發布了一條博文,其要點為“國務院:防控疫情進口物資不對美加征關稅”;2020年2月1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發布了一條博文,其要點為“交通運輸部公布全國應急物資運輸電話”。其中的表達主體分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緬甸聯邦共和國”“國務院”“交通運輸部”。第二,媒體。如2020年1月30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發布了一條源自環球網的消息??梢姟度嗣袢請蟆沸吕宋⒉┎粌H發布新聞和相關的新聞評述,還會轉發其他媒體發布的新聞。第三,知名人士。如2020年1月30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發布了鐘南山院士介紹的正確摘口罩方法。
新媒體時代,受眾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自由,他們能自己決定是否要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反饋,以及要以什么樣的形式反饋,這與傳統媒體時代大有不同。
2. 話語實體
由于黨媒所選擇信息傳播媒介的改變,話語實體這一重要的語用要素受到了相應的影響。以往傳統媒體出版刊物需要開展一系列工作,比如題材的選擇、題目的擬定、素材的獲取、信息的考察、文字的組織等,要解決很多細節問題。傳統媒體對報刊的發行時間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有的刊物為月刊,一月一出,有的刊物為旬刊,一旬一出;《人民日報》等報紙則一日一出。傳統媒體還對刊登的文章有嚴格的篇幅限制。新媒體在這些方面則相對比較自由。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具有即時性、快速性的信息傳播特點,其能夠通過簡訊、快訊與圖片配合的方式讓受眾迅速抓住新聞要點,并且附上文章鏈接,讓有興趣的受眾進一步了解新聞內容;受眾可以在相關評論區中通過留言的方式反饋意見。具體來看,《人民日報》新媒體具有如下話語特點。
第一,具有動態性。微信公眾號中的推文以新聞簡訊作為推文標題,大大提高了受眾的閱讀效率,比如“挖掘機天團來了”這一篇文章的標題就很貼合觀看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受眾的網絡用語習慣。從“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正在直播!湖北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最新!西藏啟動一級響應”等博文的要點不難看出,《人民日報》新浪微博講究時效性。在湖北省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時,《人民日報》新浪微博幾乎每隔5分鐘就更新一條信息,由于其發布的新聞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因此能夠保持較大的關注度,同時由于評論、轉發、關注、點贊等功能的互動性,該微博吸引了大量受眾對其持續關注。
第二,具有深度與廣度?!度嗣袢請蟆沸吕宋⒉┌l布的微博內容深度與廣度并存,有官方性質較強的發布類信息,有當前大眾比較關心的社會熱點事件解讀,還有針對大眾的科普,以及心靈雞湯類激勵人心的小故事。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推文中不乏充滿哲思之作,比如“【夜讀】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重新開始”??偟膩碚f,《人民日報》新浪微博與微信公眾號所發布的內容深度與廣度并存,有效發揮了《人民日報》新媒體的作用。
3. 語言環境
相較于傳統紙質媒體,新媒體具有十分特殊的語言環境。新時代背景下的黨媒依然要扎根于網絡語言的大環境中。因此,雖然《人民日報》新媒體依然具有黨媒的嚴肅性與嚴謹風格,但從整體來看,它的語言環境有較大的包容度。無論是《人民日報》新浪微博還是《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其用語在保持嚴謹風格的前提下增添了一些活潑色彩。如2020年1月29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發布的博文:“一起轉!我們在一起!武漢加油MV發布!”所使用的便是擬人化的手法,更貼近人心,更溫暖,更好地給大眾傳遞了信心。此外,設問的修辭手法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中的推文標題“人民銳評丨唐主任被問責,為誰敲響警鐘?”“關注!醫療物資緊張啥時才能緩解?”巧用句式,不但巧妙地抓住了受眾心理,還能進一步達到信息傳播、輿論引導的目的。
4. 語用效果
新媒體時代,黨媒使用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作為全新媒介,其影響力也因媒介的數據化得以量化。語言的傳播速率、信息的輻射面積,是黨媒話語權的表征體現,亦是黨媒影響力的體現。語言的傳播速率能夠通過單位時間內微博文章以及微信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轉發量、點贊量與評論數進行判斷,信息的輻射面積則可以通過對用戶群體進行社會群體分布調查,得知用戶群體在社會各界人士中的分布情況。一般來說,一個媒體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越多,該媒體能夠影響的人就越多,該媒體所傳遞的信息能夠輻射的面積也就越廣;單位時間內微博文章及微信公眾號文章獲贊數量越多,說明該媒體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影響力越大,其話語權的根基也就越牢;單位時間內微博文章、微信公眾號文章所獲的評論數越多,則該話題對應的受眾群體越活躍,這一類受眾群體所能給出的反饋就越真實、廣泛。
新媒體時代,語言交流溝通雙方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溝通雙方的影響力權重進行了重新分配。傳統紙質媒體對受眾群體及時反饋道路的缺失在新媒體時代得到了良好的彌補。當前,受眾群體向黨媒進行反饋、表達自身意愿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溝通使得受眾群體更加貼近、理解黨媒所傳遞的信息,黨媒也能夠通過溝通更好地為大眾服務。并且,黨媒在與受眾群體互動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優化所使用的語言體系,改善語言結構,從而提升自身的話語影響力。
新時代的來臨不僅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更為他們提供了信息上的便利。在這樣一個充滿改革與機遇的時代,習慣了傳統紙質媒體的黨媒究竟該具有怎樣的特質,才能更好地為大眾服務,值得探究。
|參考文獻|
[1]張會森. 修辭學通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建華. 語用研究的探索與拓展[M]. 上海:商務印書館,2009.
[3]郭亮. 微博將帶來什么[M]. 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0.
[3]何英楠. 政務新媒體“網語”運用探微——以微博、微信為例[J]. 社會科學(全文版),2016(11):110-111.
[4]葉新. 論政務新媒體的語言應用[J]. 學園,2015(27):115-117.
[5]閆月英. 人民日報微博的傳播策略[J]. 青年記者,2012(25):51-52.
[6]劉辰辰.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特色分析[D]. 保定: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7]王文娟.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研究[D]. 鄭州: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8]肖江. 中央媒體微博運營策略分析[D]. 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