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森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加關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種樹造林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通過對林業技術關鍵問題的相關分析,能夠進一步改進造林技術,并在實際應用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關鍵詞:林業;種植;技術
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保護促進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戰略是長期以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標準之一。林業是實現這一建設目標的重要保障,促進林業發展和保護環境可成為建設國民經濟的基本保障。
1 林業栽培種植技術的原則
調查不同地區的作物分析,考慮到我國地理情況不同,地區不同,土壤肥力不同,氣候條件不盡相同,例如,在水資源相對稀少的北部地區,對水的需求更大,該地區的種植樹木的成活率很低,水對植物生長有重大影響,從而使種植更加困難。在選擇樹種時,應選擇生長速度最快、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樹種,以提高樹木的生存能力,避免浪費資源;還有必須高度重視種植多樣化。對人工造林和天然林的比較發現,天然林中的樹木種類和生物多樣性遠遠優于人為造林。
2 林育苗與種植技術要點
其中兩個主要方面是:第一,建造苗圃。苗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提高苗木存活率。這種種植方式對選址要求不高,但對土壤要求較高。在土壤監測的同時,還要進行簡單的土壤處理。如果土壤不符合苗木生長的實際需要,則必須通過土壤替代和土壤條件的改變來改善土壤。第二,土地管理的要點。土壤質量對樹木生長和生長健康有很大影響,因此種植區土壤的酸堿度或堿度必須在種植前進行測試,還必須考慮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和污染程度。
3 林業栽培技術的優化措施
3.1 選擇合適的地理環境
根據種植的要求,應進行地理、環境、氣候變化、土壤狀況、光照時間、降雨和水源狀況的實地調查和研究,以確定最適合樹種生長的地理環境。與此同時,必須收集和整理關于樹種的詳細信息,以便了解其生長習慣和規律,并正確選擇要種植的樹種。特別是在種植和修建排水邊坡之前清理垃圾,種植樹木的土壤必須是最佳狀態,并及時灌溉和施肥;根據土地條件和規劃要求、樹種等,則根據樹齡和樹種高度進行選擇。
3.2 科學優選種植土質
在樹坑挖掘方面,必須考慮到栽培物種的種類、規模和未來生長情況,并為樹木的生長提供足夠的空間,以促進其健康生長。必須遵守植物根部土壤的體積大小,在樹坑挖掘中,必須在深度大于30 cm、直徑大于50 cm的基礎上遵守種植標準。
3.3 嚴格控制澆水施肥
一般來說,春天是植樹造林集中的時期,在此期間,植樹的存活率很高,其根不會在旱地退化,移植后的樹木能夠迅速適應新的土壤條件。但是,必須注意控制灌溉的數量,因為如果灌溉太頻繁或水量太多,很可能會使土壤飽和,使過多的水窒息,從而導致樹根受潮,最終導致樹木死亡。因此,除了嚴格控制樹木灌溉的水量之外,還必須確保樹木生長所需的足夠水量和根的良好滲透性,并使根與土壤緊密相連。此外,施肥是種樹的重要組成部分。肥料可以為樹木提供營養,增強它們的抗病能力,但控制肥料的比例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肥料太少,無法產生營養刺激效果,肥料太多,可能會導致植物生病。因此,施肥必須以科學的方式進行,對植被期間樹木氮、磷、鉀的施肥控制在3∶2∶1最為有效。
3.4 做好病蟲害防治措施
目前,我國的造林病蟲害頻發,受災地區巨大,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做好防治措施:(1)為了預防災害,林業工作人員必須對其日常巡查中發現的昆蟲進行登記,并在發現可疑的昆蟲后立即加以處理,以便及時控制昆蟲和疾病的發展。(2)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以控制造林地區的蟲害和病害,將它們扼殺在萌芽狀態,并通過有效方法保護樹木。(3)通過生物控制和生物鏈關系尋找疾病和昆蟲的天敵。此外,還需要加強對林業工作人員的職業培訓和對病蟲害的全面了解,以便更好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并進行預防,提高打擊病蟲害的準確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環境保護的附加值。
在新的時期,應更加重視森林的生態和環境發展。目前,森林種植和種植技術已發展出比較先進的方法,需要更加重視學習和掌握專門技術。森林種植和園林種植不僅可以使城市變得更加綠色,美化花園,改善人類目前的生活環境,而且可以為提高經濟效益和促進共同的經濟發展作出不可逆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丹丹. 馬褂木繁殖與栽培技術探討[J]. 綠色科技, 2019(9).
[2] 王曉霞. 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探討[J]. 農村實用技術, 2019(1).
[3] 原會營. 半干旱區金鈴圓棗豐產栽培技術[J]. 遼寧林業科技, 2018(3).
[4] 毛濃勤. 板栗山地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19(12).
[5] 鄭金子. 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J]. 農民致富之友, 2017(11):210.
[6] 鞏祥仁. 現代林果業種植中設施果樹栽培技術的應用[J]. 農業與技術,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