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周一澤

賀兵,26歲,橫店影視基地的不少角落都留下過他扛著攝像機起早貪黑為劇組拍攝工作花絮的身影。那是1月31日下午一點多,他正捧著飯盒吃午餐,只聽工作人員一陣嚷嚷,“吃完就收工了!”嘴里還含著米飯的他一頭霧水地追問:“下午不拍了?”隨后便被告知,“因為疫情,橫店所有組都要停工了。”當時誰也沒想到,這一次收工后,劇組中的有些人至今無工可開。
一腳踩空跌落懸崖,是影視從業者們最直觀的感受。“男送外賣,女開直播”成為了無活可干的劇組工作者糊口的唯一選擇。28歲的影視策劃小孟正在網上投遞簡歷,目標行業已轉向了廣告。她此前的公司在疫情期間倒閉了,約八成的同行都同時掛上了求職的牌子,小孟不死心地在家里刷了一個月的簡歷,最終還是向現實低頭,去其他行業碰碰運氣。
投資中斷,項目停工甚至流產……行業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問:“大逃殺”后,太陽何時才能照常升起?

曾經熱鬧非凡的橫店因疫情而冷清 圖 / 全景網
過去的幾個月里,中國影視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今,約有六千家影視公司注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注銷或吊銷數量的2倍。不止國內,全球影視市場同樣遭受了疫情的打擊。不僅電影票房收益減少,影視拍攝、后期制作等產業鏈各環節均受到沖擊。據預測,疫情將使中國全年票房收入減少300億元,對全球電影業則會造成至少50億美元(近35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
疫情之下,上游擱置項目,謹慎出擊;下游“節衣縮食”,但求生存。盡管目前國內的疫情已得到極大控制,但對于需要“聚眾”和“外出”的影視行業來說,傷害依舊存在。不少業內人士判斷,2020全年電影行業恐將難以恢復元氣。公開資料顯示,受疫情影響,全國上萬家影城、6萬多塊屏幕已暫停營業逾百天,近3000家院線電影傳出倒閉風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影院經理表示,“除了租金、電費、人員工資之外,被迫囤積的零食飲料和不能按約投放的映前廣告等等,都是我們要實際承擔的損失。”這樣算下來,一家一線城市的影院每天基本要“燒”掉上萬元。
目前業績虧損幅度最大的當屬萬達電影。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萬達電影已開業直營影院 668 家,合計 5882 塊銀幕,2019 年自營影城累計票房市場占有率為 13.3%,居國內首位。其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營收12.55億元,同比下滑70.12%;虧損6億元。萬達電影早前業績預告,受疫情影響,2020年1月23日至今,公司下屬影院全部停業,同時萬達影視計劃春節檔上映的影片未能如期上映。預告期內公司電影放映收入大幅下降,而固定成本費用支出卻較為剛性,導致經營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

電影院內,工作人員在消毒 圖 / 視覺中國
同病相憐的還有中國電影公司,其旗下共有141家控股影院,已全部暫停營業。據公司今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2.58億元,同比下滑88%。而在2019年春節期間(2月4日至10日)公司票房收入為1.44億元,占2019年全年票房總收入的7.94%。
“悲情”之下,已經有不少傳統院線被迫“轉行”,私下接起了“影樓”的業務。不少公司還會根據場地使用時間、拍攝套餐,實行不同程度的價格收費;將電影院改造為室內籃球場、其他訓練基地的也不在少數。除此之外,部分電影院還開啟了“線上”營業模式,不僅要求員工以直播的方式,售賣影院囤積的小零食、飲料、文創衍生品等,還與外賣平臺聯合開展影城外賣服務……目前,萬達影城、SFC上影影城、新遠國際影城等部分影院,已逐漸加入到“線上”營業的行列當中,這一通過淘寶、抖音等平臺運營求生的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同行所效仿。可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些“轉行”只是權宜之計,再拖下去“就撐不住了”。
萬達電影總裁曾茂軍認為,影院復工正面臨兩大難點,分別是目前疫情防控政策的整體安排,以及是否有優秀的片源保障,“電影局正在積極組織國內外經典影片的復映及新片的上映,增加影片供給,滿足觀眾觀影需求。”在5月9日的萬達電影業績說明會上,他這樣說。還有影院負責人表示,目前連網絡購票都已成了問題,因為此前為了“節流”,絕大部分電影院已經暫停網絡服務模式,全職員工工資標準按照當地最低標準進行發放,部分影院還采取了“裁員”政策,僅留下值班人員定期清掃場地和檢查機器,所以“各地影院準備需要時間,至少還要等到6月份。”
“我想開工!” 5月8日,電影院有望復工的消息一出,負責對接電影《唐人街探案3》(下簡稱《唐探3》上海地區發行、路演工作的DD火速轉發,句末還附加了一個祈禱的手勢,虔誠之心溢于言表。春節前,《唐探3》預售票房在23小時內突破1億元,創下華語電影預售票房最快破億的紀錄。這本意味著DD豬年的最后一個項目可順利收官,但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這場熱鬧來了個急剎車,影視業的近乎停擺也讓她工作量銳減。曾經,她的生活被提案和活動塞得滿滿當當,甚至連續幾天只睡三小時,而如今,雖然陪伴愛貓的時間多了,但一周基本只出門一次的現狀讓她迫切想回到“痛并快樂著”的忙碌中去。

《唐人街探案 3》海報
影院遲遲不開,讓許多像DD一樣的影視宣發從業者無所適從。熱鬧的線下活動在疫情結束前全部泡湯,線上的市場成為了影視宣發的唯一窗口。擁有多年影視宣傳工作經驗,且負責過多部好萊塢大片國內宣傳項目的羅拉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現狀:“線下宣傳方面,包括主創見面會、點映、路演等重要宣傳手段現在階段都是不會獲批的,所以在工作方向上要轉向抖音之類的線上平臺。”
據了解,集體降薪、裁員是不少公司的現狀。羅拉直言:“目前疫情給工作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宣傳上的被動。原本已大致確定檔期的項目被迫停滯、正在籌備期的項目無法確定檔期,一切都要視影院正式開業時間和政策而定,很多準備好的方案和合作也隨時可能有調整,甚至‘黃掉。”
事實上,受困的不僅是國內影人。疫情之下,全球各大電影公司的項目基本都調整了檔期。如迪士尼的《花木蘭》《黑寡婦》、環球的《速度與激情9》、米高梅的《007:無暇赴死》、派拉蒙的《壯志凌云2:獨行俠》《碟中諜7》、華納的《神奇女俠1984》等。因而作為宣傳公司,如果手頭上有項目,基本都處在提案比稿的階段。

多部好萊塢大片因疫情調整了制作及上映計劃
“大家都處在相當長的一段前期籌備過程中,但心態都還算穩定吧。這幾個月下來,已經從一開始的慌和急當中緩過神來了,項目要繼續做下去,日子也還是要繼續過下去。一旦院線開了,我們說不定馬上會回到007的工作狀態,立刻就被項目淹沒了!”羅拉半開玩笑地期待著。
但是被疫情影響的大片真的能隨著院線的開門營業立刻“滿血復活”嗎?受訪從業者大多表示“很難”,就連《唐探3》的導演陳思誠也在“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專題網絡會議上憂心忡忡地表示:“我挺擔心疫情過后,大家未來對電影這個文化形式的需求到底還能抱以多大的熱忱,其實就連我自己也沒有那么樂觀。”
陳思誠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

陳思誠(右)在電影拍攝現場給演員講戲
首先是影片宣發成本的增長。擔任電影發行工作的笑笑告訴筆者,緊急撤檔對影片帶來的損失很大,前期宣發的投入基本都是做了白工。一般春節檔的頭部作品在排片上都屬于千萬級,如果要重新定檔上映,算上重新制作部分宣傳物料的支出,估計會額外增加40%左右的宣發費用。
當然,新增的宣發成本還只是小錢,真正能決定電影商業成敗的還是票房。以《唐探3》為例,數據顯示,萬達出資4.39億元參投《唐探3》,參投占比為34.5%,由此推算,該片的總成本超13億元。按照業內通用的換算方式,片方能拿到的票房分成在3成左右,即《唐探3》的票房需得超過40億元才能盈利。而在撤檔之前,萬達對其票房的預估是超45億元,身為導演的陳思誠自然壓力不小——假設影院開門后《唐探3》依然能保有原來的排片量和上映周期,僅因影院限流導致觀眾減半,那票房預期也只是原先的一半,何況這還只是理想狀態下的簡單估算。

《749 局》拍攝現場,陸川(左)正在給演員講戲
不過,作為《唐探3》宣發工作的參與者之一,DD認為這個項目的未來還不至于說是愁云慘霧。她解釋說:“首先,《唐探3》并不是一部內容與春節主題緊扣的電影,它的賣點是探案懸疑,換個檔期也可以。其次,跟其他幾部已經做了點映的春節檔影片不同,片方一開始在宣傳策略上就是想保留探案的神秘感,所以不光前期物料上沒有劇透,路演和發布會也沒有做提前點映,所以對外界來說,整個片子還是一個保密的新鮮狀態。第三,《唐探》系列還是有一定口碑和國民度的,一旦電影院恢復營業了,可能會迎來一波需求釋放。當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影院會‘限流,觀眾對于相對封閉的公共娛樂場所也會比較謹慎。針對這些情況,片方會有比較多的考量,所以到底是選擇暑期檔、國慶檔,還是其他,都還是要看片方的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張文宏教授等專家的觀點,新冠疫苗成功研發上市最快要到明年3至6月,但也可能要等到明年年底。在此之前,人們的生活很難回到疫情爆發前的狀態,口罩、避免聚集仍將是防疫的“標配”。因而不少受訪業內人士認為,短期來看,就算影院開業,實際運營狀況也不一定樂觀,“具體可能還要等影院開放后,看國慶檔的表現再做判斷。”
在這一情況下,也有大片選擇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由陸川自編自導,王俊凱、苗苗、鄭愷等主演的電影《749局》。去年,陸川曾透露影片預計于今年暑期檔上映,但近日卻有《749局》將更換跑道,爭做第一批復映影片的消息流出,讓不少影迷大吃一驚。
影迷們吃驚的原因在于,《749局》中有大量動作、冒險元素,需要大量特效支撐,而疫情暴發時正是《749局》后期工作,尤其是特效鏡頭要全面鋪開制作的階段。影片的特效團隊不僅有中方團隊,還有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外團隊,但疫情在國內外爆發使得很多供應商都停工了。按理來說,這次疫情對后期制作影響相當大,但如今提檔似乎不僅僅是傳言,更有導演陸川的近期采訪來做旁證——最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用在《749局》后期工作中的他“希望可以把因為疫情損失的進度逐步彌補回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749局》欲做院線第一批復工影片,極有可能是為了“變相自保”。首先,《749局》雖未公布投資金額,但從目前的所知的特效需求而言,耗費必然不小;其次,陸川作為以文藝片揚名的導演,其上一次單獨執導商業片的戰績還要追溯到2015年的《九層妖塔》,近兩年幾乎淡出影迷視線,商業電影價值許久未受市場檢驗;其三,擔綱男1號的王俊凱雖然擁有堅實的粉絲基礎,但在廣大觀眾心目中仍是個偶像藝人,參考由其擔綱主演的《解憂雜貨店》(2017)2.23億元的票房,在票房號召力上可能并無優勢;其四,目前有不少消息認為疫情后首批登陸院線的影片將獲一定補貼。綜合以上因素,以院線首批復工影片的身份上映,雖可能票房受損,但卻可將實際的補貼和“為院線復工做貢獻”的贊譽收入囊中。

電影票房歸零直接影響到了各大影視公司的業績。從一季度發布的公司財報來看,除華策、光線等極個別影視公司實現小部分盈利收入外,其余主業為電影或院線的影視公司基本都面臨著虧損。像萬達、華誼這樣的巨頭更是分別面臨著5.5~6.5億元和1.37~1.42億元的巨額虧損。
此前連續強勢產出《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等口碑賣座影片的博納影業方面透露,疫情對其新片《冰雪長津湖》已造成了1.5億元的直接損失。疫情發生時,博納籌備了九個月的新片《冰雪長津湖》全部人馬已經到位,本已準備年初開機,但疫情一來只能全部停拍,1800人的劇組不得不滯留在丹東,200人滯留天漠。由于該片以抗美援朝為背景,需要大量雪景,錯過了今年,想要完成拍攝只能等到下個冬天。項目停擺,意味著制作周期加長以及拍攝成本的增加,制作與上映計劃也全部都被打亂。經此一役,博納接下來在項目投資上定然會趨于謹慎。

博納影業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冰雪長津湖》因疫情造成了 1.5 億元的直接損失。由于影片需要大量雪景,錯過了今年,想要完成拍攝只能等到下個冬天。圖為早春時節冰雪漸消的取景地丹東。圖 / 視覺中國
海外巨頭也難逃疫情沖擊。截至3月,迪士尼、索尼、環球等好萊塢制作公司因疫情影響,已有22個影視項目停拍,其中由于迪士尼項目類型多線并進,開機電影數量多,因此影響巨大。2019年,迪士尼及其附屬電影制作公司電影票房總計26.2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電影作為短期內成型的項目,停拍或延拍將給迪士尼在內的巨頭們造成不小的損失。
“‘衣食住行類行業在疫情影響后可以迅速抬頭,而電影行業不是消費中的剛需品,想要恢復如初可能需要兩年,甚至更久。”制片人雅動動評價道。
“看看朋友圈,男的送外賣、女的做微商。”參與過《流浪地球》等電影項目的選角導演王曉(化名)在疫情之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前有在直播間承受男主播低俗笑話的楊冪,后有為了“帶貨”當場上演倒立的劉濤。一線女星變身“導購”,讓不少人覺得疫情讓影視演員工作驟減,甚至失業了。
其實,明星做主播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2019年,知名主持人李湘就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經過短暫的磨合期,李湘在2019年的雙十一一戰成名,累計成交額1.3億元,成交96萬單,成為淘寶直播平臺帶貨明星TOP1。但在最初,李湘轉型帶貨主播也曾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一部人認為明星開辟“副業”無可厚非,也有一部分人覺得一線主持人忽然開始做主播,似乎是“為五斗米折腰”。

李湘(左)、葉璇(右)轉戰直播
但如今,疫情讓不少項目陷入暫緩模式,一些上游公司開始選擇只留存特定項目,原本計劃春節過后開機的新項目選擇了規避風險,推遲到下半年甚至年末再做觀望,這讓不少演藝人員陷入了僧多粥少的窘境。嚴苛的環境下,大部分演員“無戲可拍,無事可做”,為了維持曝光度和收入,不少藝人都開始搶著接電商直播的通告。某護膚品牌工作人員向筆者透露,在直播間內做推廣,非頭部藝人也基本可憑借一條產品鏈接獲得約30萬元的報酬。回報豐厚、干活不累的直播平臺成為了疫情寒冬下藝人們的首選。
在疫情中失業的藝人甚至已經開始把直播作為主業經營。曾經是女團偶像的小穎坦言:“做主播一個月的收入已經比在團里一年的通告收入還多。”由此看來,“藝人主播化”已經成為當下不可逆轉的趨勢。
主演過《國色天香》《竊聽風云3》的TVB前當家花旦葉璇也已經把直播當成了自己的主業,至今已經連續直播了五十多天,每一場直播長達4小時,堪稱業界的“勞模”。葉璇的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最開始直播時人氣低迷,而后才靠著出色的能力逐漸在直播界站穩腳跟,如今葉璇的直播間單日最高銷售額高達一百萬元。
另一方面,品牌方因疫情削減線下宣傳預算,轉投線上直播的策略也在客觀上為藝人們創造了轉型機會。某廣告從業者向筆者透露,目前她所服務的快消品牌均削減了線下宣傳預算,“大約在30%~40%,這其中有一大部分轉投到了線上直播上。”
與此同時,除了藝人的個人形象,品牌也越來越看重轉化率和安全性。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今年的整體大環境及影視圈和演藝圈洗牌期當中,相比以前的重曝光,品牌現在更在意直接投資回報率,“能不能完成導流甚至直接轉化是相當重要的”。所以相較于網絡主播,國民度和口碑良好的演藝明星更具“吸睛”和“吸金”的優勢。

除了收入,直播平臺也為他們帶來商業價值的延續。換言之,這是另一種“品牌代言”,而劉濤的“轉型”恰恰屬于這一范疇。
5月9日,劉濤發微博宣布,自己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大家庭,成為了聚劃算官方優選官,入駐聚劃算百億補貼直播間。5月14日,劉濤牽手阿里,開啟了淘寶直播首秀,直播當天達成1.48億元的成交額,直播間內在線觀眾巔峰達到2100萬人,從演員到主播的轉型跨界之路堪稱完美。

朱丹和許久未見的老搭檔華少“合體”直播
不僅劉濤,陳赫、歐陽娜娜、汪涵、朱丹等主持和演藝明星也紛紛投身直播大業,這似乎預示著入駐直播平臺將是愈來愈多知名藝人青睞的副業選擇。
如果說直播帶貨對知名藝人而言是錦上添花,那么對于因私生活丑聞而無戲可拍的李小璐來說就是救命稻草。4月20日,李小璐直播首秀,4小時的直播中,李小璐的直播間觀看人數突破了3791.3萬,銷售額超過4791.5萬元,這個業績在直播行業內中已經屬于頂級“頭部主播”。隨后網上有爆料稱范冰冰、李小璐這樣的劣跡藝人會被禁止直播帶貨,爆料是真是假,李小璐本人對此不做回應,僅表示“直播是為了生活下去。”
因疫情而進一步陷入低迷的影視行業促使藝人傾向于通過直播獲得收入,電商平臺伸出橄欖枝,與藝人達成“雙向選擇”。可以說,正是這次疫情給網絡空間的“線上服務業”迎來發展機遇,讓消費者完成了線上與線下的“轉換”。如果可以促成某種消費習慣,那么這種短期沖擊的影響,就可能成為提升長期經濟運行效率的機會。

行業的調整加上疫情的沖擊,對2020年的影視行業是一次嚴苛的考驗。但歷時多月的隔離期,卻給影視劇的小屏幕市場帶去了機會。一批優秀電視劇和網絡影視作品都收獲了不錯的成績,其中網絡電影還先后在春節檔和“五·一”檔創出佳績。
與門庭冷落的影院以及愁眉苦臉的院線電影相比,小屏幕影視作品因“宅家模式”受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成為影視寒冬中逆流而上的那一批幸運兒。
《大蛇2》分賬票房破3000萬,《降龍大師之捉妖榜》《民間奇異志》位居骨朵電影排行榜日榜TOP3,五一上線的《倩女幽魂:人間情》6天點擊破1.4億,4天分賬近1800萬……“五·一”小長假期間,網絡電影用史無前例的數據創造了一個屬于網絡院線的勞動節黃金檔。

2020 年 05 月 02 日日榜 │ 網絡電影、全平臺
受疫情影響,電影院陷入“沉睡魔咒”,卻也在客觀上助力網絡電影迎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數據顯示,春節以來,互聯網日活躍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均創歷史新高,全網長視頻有效播放量大幅增長,電影日均有效播放較2019年提升32%,全網會員內容日均有效播放較2019年度增長74%。
千萬別以為網絡電影的播放量主要由院轉網作品貢獻,先不說今年院轉網作品僅有《囧媽》《大贏家》《肥龍過江》這三部,從骨朵電影排行榜便可知,撐起網絡院線數據的主力軍絕對是“純血”網絡電影。云合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開年至今一共有200多部網絡電影登陸全平臺,春節期間的有效播放總量達到8.53億次,是去年同時期的兩倍。

在票房收益方面,“五·一”檔幾部網絡電影的好成績也并非孤例。3月19日,《奇門遁甲》上線5天,在愛奇藝、騰訊視頻雙平臺的分賬票房雙雙突破千萬,打破了網絡電影最快破千萬的紀錄;3月29日,主打奇幻愛情類型的《大魚》上線便收獲了235萬分賬票房;熱門怪獸網絡電影IP續集《大蛇2》上線86天,分賬票房達到了3230萬。
在騰訊、愛奇藝、優酷三家主流視頻網站的VIP會員數均達億級的情況下,網絡電影在林子里捕到了自己的“鳥”,形成了一定的觀眾群。另一方面,在大多觀眾眼中,大屏幕與小屏幕之間并不像院線電影創作者所說的那樣存在天壤之別。從凡影針對網絡電影受眾所做的調查可見,網絡泛內容觀眾群體在“院線還是網絡”這個問題上,并沒有想象中的敏感,院線電影與網絡電影之間的界限在他們眼中十分模糊。

多方面的因素助推網絡電影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越來越多投資人把網絡電影當成了新風口,業內人士算了筆網絡電影的收益賬:“如果網絡電影的單片價格2.5元,1億會員看就是2.5億元的收入,這就相當于院線七八億元人民幣的成績。”

數據來源 :凡影
驚人的投資回報率也在吸引傳統影視公司布局網絡電影,比如華誼兄弟。季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華誼兄弟實現約2.29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1.38%,歸屬凈利潤約為-1.43億元,同比下降262.32%。相比昔日“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的盛況,如今的華誼兄弟可謂慘烈,但是公司卻在網絡電影方面找到了一線生機——其下屬公司參與出品的網劇、網絡電影在疫情期間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網絡電影《九指神丐》1月19日在愛奇藝平臺播出,3月底時票房分賬已超2000萬。
作為一種專門針對網絡視頻用戶開發,將視頻網站做為主要播放平臺,以付費點播和視頻網站收成分賬為主要盈利模式的新興電影體裁,網絡電影的歷史并不長。最早在業內引發關注的是2014年的《道士出山》。這部影片用24萬元的成本、8天的拍攝時間換取了2400萬元的票房分賬,這一奇跡在令人咋舌之余,也吸引了一大波熱錢涌入。市面上的網絡電影作品大多以武俠、玄幻、懸疑等題材為主,但由于制作成本低、準入門檻低,無論是視覺效果、故事、演技等方面都難以教人滿意,也導致網絡電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與“爛片”劃上了等號,庸俗和粗制濫造也成了網絡電影至今難以完全摘掉的標簽。
事實上,選擇在線觀影的泛內容觀眾并非對電影口碑毫無要求。凡影針對觀眾在網絡上和電影院里看電影的考量因素分別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在電影院看電影時,觀眾最在意的是電影的類型題材、演員陣容、故事情節與視覺特效。而在網絡平臺上,觀眾對電影的選擇更看重的是故事情節與電影口碑,也就是最直觀的觀眾評分。(見右圖)
經過六年多的市場洗禮,“去蕪存菁”早已成為了各方對網絡電影的期待。去年10月,中國電影家協會網絡電影工作委員會聯合優愛騰,倡議將“網絡大電影”更名為“網絡電影”,可見行業精品化轉型的迫切性。
愛奇藝發布的《2019網絡電影行業報告》顯示,2018年投資成本在300萬以上的網絡電影僅有19%,2019年投資成本在300萬以上的影片數量達到了48%,成本達到1000萬的有18部。2019全年上線789部網絡電影,上線量同比下降49%,但累積正片播放量增長超24%,43部分賬票房破千萬,占比5.4%:看起來數量減少但質量上升,其體量和單片盈利能力都在往上走。

“錢包鼓了起來”的網絡電影制作方有了追求上層建筑——口碑的意識和底氣,更不乏打造“爆款”的野心。因而近年來的網絡電影作品,不論是制作成本、題材內容,還是制作水平,都在不斷做出拓展和提升——
題材上,年初出品的《我來自北京之過年好》《辛棄疾1162》等,分別是扶貧題材和歷史題材,突破了傳統觀念中對網絡電影題材上的固有印象。
評分上,《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2》《辛棄疾1162》《少林寺十八羅漢》《功夫宗師霍元甲》在豆瓣評分超過了6分。雖然與院線電影相比依然落在了下風,但是對于評分長期在2、3分徘徊的網絡電影而言,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宣發上,想要“打造網絡電影標桿”的《倩女幽魂:人間道》邀請流量歌手阿云嘎獻唱主題曲;《大蛇2》在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平臺全面鋪開營銷,并開展網吧線下營銷活動,提前30天開始宣發。這一切都表明,網絡電影正積極對標院線電影。
“旱澇保收”的春節檔沒保住,“能沖一沖”的情人節、清明小長假、勞動節假期也一個接一個地溜走,面對被迫“剃光頭”的票房和不甚明朗的復工日,壓力和陰云縈繞在每一個出品方和制片方頭頂上,為了自救,他們中的有些人把目光投向了“院轉網”——《囧媽》的投石問路,為院線電影帶來一個嶄新的方向。
環球影業的《魔發精靈2》也試了一把水,同樣引起了院線的強烈反對。然而環球在《魔發精靈2》的數字下載發行上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在3周取得約1億美元收入,不僅大大超過了預期,還創下環球影業最高首周末數字下載紀錄。

嘗到甜頭的環球首席執行官表示,影院恢復營業后,環球會繼續同時采取院線上映和網絡上映兩種發行方式。作為回應,全球最大電影院線AMC發布聲明,稱AMC將不再放映任何環球影業的電影。
選擇“背叛”院線來“自保”的電影正惹來爭議無數,但電影投資人燕妮卻直言“佩服徐崢的選擇”。她認為《囧媽》“片子本身質量不錯,但如果是正常上映,不會獲得這么良好的口碑。所以單獨從這部電影的角度來看,上網絡平臺是非常有魄力的決定。”
與此同時,短視頻平臺也瞄準了這一契機。5月8日,快手短視頻在微博注冊新賬號“快手影視”,并發布第一條消息,宣布將于5月10日在快手平臺獨播第一部合作的院線電影《空巢》,這也是繼抖音之后,又一短視頻平臺發展影視化的長視頻業務。

2014 后, 網劇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精品化轉型,話題之作不斷涌現。
充實的內容題材、持續的優質內容輸出,都是拉動會員增長的利器。與依然被質疑品質的網絡電影相比,萌芽于2007年的網劇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告別了粗制濫造,在口碑升級中實現了華麗轉身。日前,“飛天獎”宣布首次將“在全國性重點視頻網站首播的電視劇”納入評選范圍,這一消息更是提振了從業者投身網劇的創作熱情。
網劇的精品化轉型可以歸結為從量變到質變。不少人將2014年稱為中國的“網劇元年”,這一年網劇年總產量達205部,同比增長310%,迎來了爆發式的上漲。2017年,一部《白夜追兇》實現了網劇的真正破壁,不僅主演潘粵明一夜翻紅,海外版權也被美國流媒體巨頭、全球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Netflix(網飛)買下,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第一部在海外大規模播出的網絡劇。此后幾年中,《延禧攻略》《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慶余年》等話題之作不斷涌現,去年騰訊出品的《陳情令》還開啟了付費會員若想提前收看大結局,需再次購買付費點映權限的全新模式。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隨著網劇和電視劇的口碑趨同,越來越多的劇集實現了臺網聯動。2019年,臺網同步劇有90部,先臺后網的4部,先網后臺的為8部。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過去都是以先臺后網為主,但2019年先網后臺比先臺后網劇多出一倍。這也說明互聯網在具體播出當中,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我們還發現另外一個現象,如果作品在互聯網上播得很熱,但如果沒在電視上播出,往往引發的社會關注度就比較低,而傳統的電視渠道和視頻渠道聯動的影視作品,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比如去年的《都挺好》《少年派》《小歡喜》《親愛的,熱愛的》這幾部劇集都屬于在臺網聯動中成為爆款的典型。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網臺聯動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強。

傳統電視渠道和視頻渠道聯動的影視作品,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
當然,疫情對網劇也并非毫無影響。2019年,影視行業大環境不佳,視頻平臺的劇集上新降幅已經比較明顯。2019年,騰訊上新劇集119部、愛奇藝162部、優酷98部、芒果TV54部。其中,網劇數量領先,純網劇占比76%(即拿到電視劇許可證,也只在網上播出,不在電視播出的劇集),處于優勢地位。整體來講雖然數量有所減少,但互聯網仍然比電視上新劇目要多。

數據來源 : 2019 騰訊娛樂白皮書 ;愛奇藝、優酷、芒果 TV 網站,傳媒頭條
制片人周宇寧告訴筆者,與國外一些國家邊拍邊播的模式不同,目前視頻平臺播放的劇集都是此前的已制作好的,并不會因為一季度的劇組停工而出現停播現象,但疫情確實使得不少項目延后或流產。加之目前各大平臺的口風都是“收緊”,所以今年的上新總量可能還會進一步減少。“不過這些影響都只是暫時的,只要疫情沒有大的反復,政策沒有大的變動,預計明年可以恢復到正常的體量了。”
在他看來,短期的“收緊”都是由于上游資本的謹慎。“早幾年不是有個流傳很廣的業內笑話么,說‘土豪煤老板一窩蜂投錢拍影視劇。后來是做房地產的,再后來是做餐飲的……2016那兩年,行業最火的時候,隨便做個PPT,在擬邀那邊寫上老板們喜歡的明星,拉投資不是什么難事兒。但現在呢?就我所知,疫情期間有個劇組,一共5個投資方,有4家受疫情影響,本業上出了問題,資金跟不上了,劇組又停工,每天的食宿都是真金白銀啊!與其繼續‘燒著,不如壯士斷腕,干脆停了項目,把影視公司注銷了。不幸中的大幸在于,他們那個項目才剛開頭,關了就關了,也算是及時止損。”
事實上,周宇寧的劇組也遭遇過資金上的問題。疫情期間,他參與投拍的某小成本偶像劇停工了。劇組在某沿海城市取景,1月31日,為了響應政策,也是出于安全考慮,全組停工,原地待命。由于該劇已經早早地賣給了某視頻平臺,所以在這部劇上,周宇寧并無貸款方面的擔憂。按合同,只要平臺方依照工作進度分期打款就行,但停工卻打亂了資金鏈。
他告訴筆者,他的劇組共約有150人停工待命,“為了方便管理、避免交叉傳染,我們把人都安排在同一家酒店,還都是單間,每天僅食宿上面的支出就在三萬元左右。”
2月中旬,聽過生活制片匯報的周宇寧已經感到了吃力,平臺方也突然提出本該到位的第三筆款子要“緩緩再打”。這讓他立刻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然而項目拍攝已經過半,不想血本無歸就只能咬著牙堅持。于是,他厚著臉皮一邊向平臺方催款,一邊求爺爺告奶奶地四處借錢周轉,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活得像個孫子”。最難的時候,周宇寧甚至考慮過抵押掉手上的一套房。幸而,最壞的情況并未出現,合作過多次的平臺方并未拖他太久,靠著這筆款項和向朋友們借來的錢,他的劇組撐到了復工殺青。
談及此,尚未到不惑之年的周宇寧話里滿是劫后余生的味道。至于接下來的項目計劃,自認已經“佛”了的他幽默回應稱:“等‘金主爸爸們的本業穩定下來再說吧。”
行業停擺兩個月之久,有的人還在等待,有的人則已經抓住了機會,比如華誼兄弟。4月28日晚,2019年巨虧近40億元的華誼兄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其股票發行預案中稱,公司擬以2.78元/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發行對象為:阿里影業、騰訊計算機、陽光人壽、象山大成天下、復星系旗下的豫園股份、名赫集團、信泰人壽、三立經控、國有全資的山東經達等九家公司。23億定增計劃一出,次日開盤,華誼兄弟迅速漲停至3.94元,創下一個半月來的新高位。
豪華陣容緣何組團“抄底”華誼?分析人士指出,或許是看好了華誼轉型網劇的表現:今年1月,華誼兄弟出品的網劇《人間煙火花小廚》登陸優酷視頻,分賬票房突破1億,創造了網絡劇分賬票房的新紀錄;網劇《古董局中局之鑒墨尋瓷》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雙平臺熱播后也引發話題。

2020 年華誼兄弟的劇集項目超過 15 部,類型也較為豐富,其中有不少網劇“潛力股”。
據了解,2020年華誼兄弟的劇集項目超過15部,類型也較為豐富。除已經上線播出的《人間煙火花小廚》《古董局中局之鑒墨尋瓷》等作品之外,大部分儲備項目都處于后期制作或制作完成待播的狀態,其中《古董局中局之鑒墨尋瓷》同系列作品《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已經關機進入后期制作階段;《宣判》已經關機進入后期制作階段;《流動紫禁城》《戰地少年》(原名《心宅獵人》)《喵喵汪汪有妖怪》《胭脂債》《鄰家爸爸》《我們的西南聯大》等多部作品也在穩步推進中,其中不乏將登陸視頻平臺的“潛力股”。
網劇觀看人數逐年攀升,高點擊率和密集的宣傳攻勢下,龐大的市場已經逐漸成型。但說到全民性,電視仍舊是傳播媒介中的“老大哥”。根據CSM2019全國測量儀基礎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年齡4歲及以上的電視劇觀眾規模12.81億人。全國家庭電視機擁有率為95.7%。全國范圍內,電視觀眾存量依舊龐大。
任職于國內某知名影視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楊朵認為,疫情造成項目減少不假,但相較于其他影視創作形式,電視作為傳統媒體,覆蓋率接近96%,擁有著最廣泛的受眾,市場對電視劇的需求仍在,許多制作公司正在“清庫存”,因此,電視臺上劇集的播放不會受到影響。

疫情之后,各大影視公司紛紛采取一線制作班底 + 當紅演員的制作模式,比如近期市場中備受關注的《斛珠夫人》和《千古玦塵》。
楊朵的這番話里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頭部影視公司能夠渡過難關,二是電視劇依然“活得很好”。
的確,從前不久公布的一季度財報看來,盡管絕大部分影視公司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虧損,但劇集市場依舊有公司屹立不倒。
比如成立于2005年的華策影視,在新開機的30余部影視項目中,華策一家獨大,僅作品數量就占據了6部,其中4部為古裝題材、2部為都市題材。從演員陣容來看,分別聚集了李易峰、陳鈺琪、迪麗熱巴、吳磊、譚松韻、宋威龍、胡一天等當紅偶像;制作班底上,則匯聚了一線制作班底。
歡瑞、檸萌、耀客、嘉行、歡娛等一批市場中較為有名的劇集向影視公司,也在疫情之后,有了進一步行動。目前,每家公司手中基本人手一部“開機劇”,且在陣容與配置上,也基本與華策保持同步調,紛紛采取一線制作班底+當紅演員。
比如近期市場中備受關注的《斛珠夫人》,是楊冪、陳偉霆繼《古劍奇譚》后的又一部合體之作;檸萌繼《扶搖皇后》后再次征戰古裝劇市場,旗下開機劇《千古玦塵》是周冬雨“再度封后”之后的又一部電視題材,其與許凱的陣容搭配也是市場一大看點。不過,從近年來電影演員下場“電視劇”的行情來看,周冬雨“小熒幕”之路并不好走。
值得一提的是,新開機項目中,可依靠廣電系或互聯網公司的平臺型公司開始加碼。比如騰訊系的企鵝影視,僅主控項目就達到6部,芒果TV次有4部自制劇在手,優酷和愛奇藝則在目前第一輪開機項目中,僅開機了3部和2部項目,之后勢必還會有更多的自制項目入局。

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生滋味、命運浮沉,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他們的生活,才應是構成現實題材創作的主要內容。
由此來看,無論是頭部影視公司,還是平臺型選手,在新一輪“寒冬”的籠罩下,他們的目標變得更為清晰,制作班底和演員陣容也在逐漸加碼。這或許就是當前“影視寒冬”賦予市場的新方向。
雖然從數量上已經達標,但電視劇品質下滑、類型單一的現狀已無法滿足廣大觀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據2019年4月公布的《2018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影視劇類電視節目制作時間11.78萬小時,2018年全國制作發行電視劇323部、1.37萬集,播出21.76萬部。但近幾年的電視劇卻進入了尷尬期,“甜寵戀愛片真的快看膩了,已經不奢望回到看到‘百花齊放,能有‘曇花一現就不錯了。”一名忠實的電視劇觀眾小何苦笑道。
電視劇題材單一已是近兩年市場走向不爭的事實。本應多元化的表達如今只有披著各種外皮的“甜寵戀愛”,職業劇也被人詬病“無非是換了個職業談戀愛”。
針對電視劇內容雷同和敘事套路化的現象,《人民日報》曾發文表示,現實生活的主體,永遠是平凡的百姓。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生滋味、命運浮沉,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這些普通人的生活,才應是構成現實題材創作的主要內容。
此前,負責過央視黃金檔某熱播劇新媒體工作的繆女士向筆者透露,接下來對主旋律題材的需求很大。“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二是扶貧,三是明年的建黨100周年,現在又有了疫情,醫療劇的需求一下子就上來了,很多編劇都在埋頭創作。這種情況下怎么用當下年輕人的語言,講好像《流浪地球》一樣的、他們喜聞樂見的中國故事,展現出這個時代風貌,就很考驗功力了。希望我們能迎來一批真正專業的精品醫療劇,而不是披著白大褂的醫療偶像劇。”
“施展拳腳”的空間雖然受到擠壓,但優秀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每次出現仍然會博得觀眾的歡呼和喜愛:改革開放題材的《雞毛飛上天》《大江大河》、都市家庭教育劇《小歡喜》、經偵題材的《獵狐》等,憑借著優質的內容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視率。“希望這樣的好片子再多一些,不然晚上和父母一起吃飯都無片可看。”這是觀眾小何樸素的心愿。
懷念《編輯部的故事》,懷念《我愛我家》,懷念《漢武大帝》,懷念《鐵齒銅牙紀曉嵐》,懷念《大明宮詞》……觀眾在懷念經典電視劇的時候,懷念的不光是那段歲月,更是敢寫敢拍的故事內核。想要打造真正的精品劇集,處于“康復期”的電視劇行業,需要顧慮的問題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