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藝術教育是面向社會培育優秀藝術專業型人才重要教育形式,為此,職業院校需積極總結育人經驗,針對學習曲目整編進程緩慢、學生練習困難、學生學習訓練興趣匱乏等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提高職業藝術教育質量,使音樂專業學生合唱素養得以提升,助推高職音樂專業育人活動科學發展。
【關鍵詞】高職;音樂專業;合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174-02
【本文著錄格式】張佳蕊.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探析[J].北方音樂,2020,04(08):174-175.
現階段,我國高職音樂專業教學普遍存在學習曲目整編進程緩慢、教學方法單一、生源條件各異及學生學習訓練興趣匱乏等問題,已經成為音樂專業教學主要阻力。職業院校需在積極育人經驗基礎上進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優化教學方法并解決上述問題,找到合唱教學優化關鍵及路徑。通過建立特色育人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調整育人思想,科學規劃合唱教學方案,提高學生音樂水平及其音樂能力,促進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發展,實現高職音樂專業合唱教學優化發展目標。
一、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阻力
(一)教學方法單一
有些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方法相對較為單一,教師習慣應用灌輸式、模仿式、填鴨式等根深蒂固的單一化教學方式展開合作教學活動,采用二聲部教學為先,而后過度為多聲部教學思路,在此基礎上中華優秀傳統曲目合唱教學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需長期研究實踐方可與時俱進,單一化教學方法對合唱教學優化帶來的消極影響隨之凸顯。
(二)生源條件各異
學生音樂素養及先天條件存在區別,在吐字發音、咬字矯正、音色統一教學指導過程中難度較大,加之典型示范類教學方法大行其道,學生學習、訓練存在難度,合唱學習興趣有所削減,學生合唱統一程度仍有待提高,需教師通過教學優化提升學生合唱能力。
(三)合唱曲目整編進程緩慢,特色育人體系有待發展
我國優秀音樂傳統文化是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重要資源,傳統文化與固有音樂教學素材的整合尤為必要。但部分高職音樂專業教學合唱曲目整編進程緩慢,不利于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與習承,無法突出高職音樂專業合唱教學特色及優勢,影響了學生合唱綜合素養的有效培育[1]。
二、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關鍵
(一)創新爭優
通過對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難點進行分析可知,教師教學方法欠佳不僅打擊學生音樂知識學習及合唱練習積極性,還影響合唱教學資源綜合調配成效?;诖耍呗氁魳穼I教師應緊抓“創新爭優”關鍵,統籌育人經驗,積極教改,探索全新合唱教學之路,為科學培育學生合唱素養鋪平道路。
(二)學生為主
合唱教學主體是學生,教師需了解、關注、關心學生,根據學生性格特點、音樂基礎、學習能力打造生本化合唱教學方案;同時根據學生發展靈活轉變育人計劃,賦予合唱教學靈動性,將學生帶入音樂世界,感受合唱魅力,提升個人音樂修養,使高中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更具實效性。
(三)傳承發展
音樂文化是合唱教學優化支柱之一,高職音樂專業教師需引領學生繼承我國優秀傳統音樂藝術文化,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在學生學習傳統歌唱藝術基礎上賦予其新時代審美,助推音樂文化與時俱進,通過傳承發展探索更優的合唱教學路徑[2]。
三、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路徑
通過優化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形成規范、系統合唱教學體系,弘揚時代感鮮明、傳統文化底蘊濃厚、旋律感突出的合唱藝術文化,使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可以熟練掌握中華優秀傳統經典合唱曲目,本校合唱教學課程不斷完善,同時在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精神,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團隊協作、自主學習等綜合素質,在解決合唱教學問題同時達到培育優秀音樂專業人才目的,主要優化路徑包括:
(一)豐富合唱教學模式
為保障學生音色統一、咬字清晰、發音準確,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模式的優化需滲透在教學指導、發聲練習各個環節,使合唱教學模式更為豐富、多元。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時不在腹式呼吸理論、胸式呼吸等基礎知識層面浪費過多精力,避免陷入灌輸式教學指導誤區,而是適當加入肢體運動,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科學發聲方法,教師在學生呼吸時應提醒學生控制肌肉收縮,增強肌肉記憶,提高發聲練習教學指導質量,為學生準確發音、咬字清晰、增強合唱能力奠定基礎。
教師在音色統一訓練時應致力于創設和諧環境,使學生熱愛合唱,積極參與訓練,如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標準微笑、提眉、保持氣息等形式統一聲音,妥善運用模仿、想象、比喻等方式活躍訓練教學指導氣氛,突出合唱音色統一柔和、暗淡、明亮、通透等對比,提高合唱教學指導的有效性。
(二)提高合唱教學生本性
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模式,針對入學新生進行系統考核,從學生音樂修養、音樂基礎等角度出發將學生分為A、B、C等層級,根據各層級編設教案,統籌合唱教學資源,充實現有教學體系,形成不斷改編、整理、收集合唱教學曲目的系統性、生本性、發展性教育模式;根據學生學習表現調整合唱教學層級,使學生合唱知識及技能學習效果更優,教學優化路徑與學生針對性學習需求契合度更高;在應用分層教學法同時教師還可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合唱學習需求創編微課,以短視頻、圖文解說、在線指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合唱能力,優化配置合成教學資源。
(三)打造特色教學體系
教師在創新合唱教學方法時打造生本性、信息化教學體系,其本質是探索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特色發展之路,突出本校教育優勢,為此,教師需加速合唱曲目整編進程,從二聲部合唱過渡至多聲部混聲合唱,從本地民族風格合唱曲目過渡至中國經典合唱曲目,從合唱基礎性教學內容過渡至能力主導型教育內容,使高職音樂專業特色教學體系更為完善,一方面契合學生合唱學習規律;另一方面落實傳統音樂藝術文化習承發展目標,擴寬學生合唱知識及技能學習路徑,挖掘學生學習潛能,突出本校合唱教學特色[3]。
四、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意義
立足高職音樂專業教學實況,探析學生合唱教學優化路徑具有如下價值:其一,明晰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優化阻力,找準新時代教育改革及合唱教學器具等資源優化配置立足點,為高職音樂專業學生良性發展指明方向;其二,參與教學研究,積累教研經驗,根據本校音樂教學需求及人才培育現況推行更具針對性的合唱教學對策,使教育行為契合實際,教學效果得到保障;其三,通過探索合唱教學優化路徑提升音樂專業教師育人水準,使教師可更好地解決教改新常態下合唱教學現實問題?;诖?,為使高職音樂專業合唱教學質量得以提高,探析教學優化難點、教學優化關鍵及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為使高職音樂專業學生合唱教學路徑得以優化,教師需豐富合唱教學模式,提高合唱教學生本性,打造特色教學體系,優化配置合唱教學資源,使學生可以在掌握合唱知識及技能的同時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典.高職高專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教學述略[J].北方音樂,2018,38(24):174-175.
[2]王菲菲.關于高職音樂專業合唱指揮課程現狀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5):138.
[3]陳珊.關于高職音樂專業合唱指揮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6(5):200.
作者簡介:張佳蕊(1992—),女,山東省威海市,漢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大學本科,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