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愛峰
“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成都軌道交通集團80后黨員羅杰作為金牌業主代表、四川省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優秀建設者,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五四精神,“每次拿到新的工程項目,心中就會產生一種亢奮,覺得自己又可以為建設家鄉而努力奮斗了。”
八年磨煉:
經歷得越多,越發現自己的不足
當羅杰還是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時,便時常跟著老師和同學們去成都地鐵軌道施工現場參觀學習。2007年設計畢業作品,羅杰更是對成都地鐵建設情有獨鐘,希望能進入成都地鐵參加建設工作。
要獲取心儀的崗位,當然得有工作經驗。畢業后,帶著地鐵建設工程師的夢想,羅杰加入了當時正在修建成都地鐵一號線的施工單位,深入到施工一線積累經驗。“一開始參加工作,就深深感受到其中的艱苦。每天跟盾構機及其挖出的臺面打交道,特別是上夜班時,常常就是累了在盾構機內靠著休息10分鐘。”
要說沒有“情緒”,那是假的。在施工一線,工作辛苦,加上流程重復,羅杰曾一度想到了辭職,“當時覺得自己該掌握的技術都掌握了,不想再繼續干枯燥的工作了。”妻子發現他情緒異常,請家里一位長輩來跟他聊。長輩問他,“你能確保以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掌握了嗎?”那時,羅杰意識到:無法肯定地回答這個問題。重新審視自己后,他沉下心來,回到崗位繼續積累經驗。
逐漸地,因為工作認真踏實、業務能力突出,羅杰在施工單位得到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從技術操作到管理體系,“之后經歷得越多,越發現自己知識和技能的局限,不會再認為工作是簡單的重復和無聊了,因為隨時都會發現新的問題,也會積累新的經驗。”經過近八年的實踐磨煉,2015年,羅杰進入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成都軌道集團有限公司。
工匠作為:
高難度區間,沉降量不到1毫米
地鐵是百年工程,既要保證工程質量萬無一失,又要在修建時盡量減少對市民的工作、生活和出行的影響。作為軌道集團地鐵工程的業主代表,羅杰面對著艱巨的任務和巨大的挑戰,始終堅持用“工匠精神”要求自己和工作。
在地鐵7號線修建過程中,羅杰負責的路段是九里堤—府青路共5站盾構區間隧道工程。這一段隧道結構特別復雜,連續穿越15棟房屋,地面上人流如織,出不得一絲差錯。
而這一段還有更艱巨的問題,負責區間的隧道要通過大型建筑萬通商貿大廈下方,同時,7號線火車站站點也在保持運行的1號線車站正下方。這兩處工程施工最大的問題就是沉降風險,按照工程規劃的要求,大型建筑沉降量不能超過10毫米,1號線車站軌面沉降不能超過4毫米。如果超過規劃要求的沉降量,有可能會導致地面萬通商廈出現裂縫和其他損壞,而軌面沉降則可能導致1號線運行不平穩。
面對挑戰,羅杰經過反復的實地勘查和技術比對,利用大斷面橫向擴挖技術,經過專家論證后同參建單位協商確立了高度可行性技術方案,即采用分段分塊分臺階分時序的方式鉆挖,并且每挖0.5米就立即進行套管填充加固。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羅杰嚴格要求參建單位組織安全專項方案補充評審、施工前對邊界條件及準備情況詳細核查、施工過程中對建筑物進行專項管控,每天到現場同參建單位對接總結遇到的問題。
在日常管理中,羅杰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經常在后半夜去現場檢查工序銜接和資源投入等,“后半夜人容易放松警惕,也容易發生問題,必須更加注意防范。”羅杰說。
工程完工檢測時,羅杰負責的這兩個高難度區間沉降量分別控制在了4毫米和1毫米以內。類似的難題一個接著一個,但羅杰憑借自己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責任感,沉著應對挑戰,既利用技術降低工程風險,又時刻控制工程推進節點、確保了工程進度,地鐵7號線按時、安全、保質開通。
安全管理:
像用篦子一樣,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在6號線三期工程中,羅杰負責的路段探測到屬于高瓦斯作業地段。“瓦斯”這個詞,人們都不陌生,高瓦斯作業操作不當容易引發爆炸,有可能影響建筑面10余個工人的生命安全,瓦斯積聚越大危害越大,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地面建筑物出現裂縫等情況。而負責建設該路段的是新進入成都軌道交通市場的單位,這種情況下,羅杰需要把安全作業的“弦”繃得更緊一些——既要考慮工程進度的安全推進,又要考慮和建設單位的快速協調。
開工前,要組織參與建設的所有人員進行學習、培訓,完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并對每一個安全風險防控點進行重點梳理,強力推行現場標準化施工;開工后,羅杰又通過組織投融資單位、監理單位及標段施工單位從門禁管理開始對現場問題進行了全面拉網式排查,像用篦子一樣把問題梳理出來及時整改。
在施工過程中,羅杰也一刻都不敢放松管理,定期組織相關參建單位開展現場檢查,自己也經常和監理單位一起守在入口處,檢查門禁管理的執行情況:是否有人沒有全部更換全棉的衣服,是否會有人帶入違禁物品……也要進入在隧道內檢查風帶、通風機、堆料間等環節是否安全規范,“每一個細節都得在心里反復地過,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
在羅杰的辦公室,我們碰到了來找他的地鐵19號線二期長順停車場項目經理劉士恩。說起羅杰,劉士恩感嘆:“他在工作中要求特別嚴格,絲毫不能馬虎;在需要他幫忙協調工作時,他也是立即聯系,高效解決。”
作為地地道道的成都人,羅杰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能夠親身參與成都的重大建設工程,感覺特別幸福,每次乘坐地鐵經過自己負責修過的路段時,心中會自然而然地升起一股愉悅感。”這種建設家鄉的榮譽感,也傳遞給了他正在上小學的兒子,“每次看到地鐵,娃娃都特別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