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管理與經濟發展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是實現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舉措。我國各大高校都開設有財務管理專業,有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經調查,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培育人才質量。筆者通過分析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所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相應的優化原則,以期對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建議
高校的重要價值在于為國家培養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財務管理專業作為其中一項較為普通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對人才質量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經濟市場發展較為復雜,各種性質的經濟產業以及服務行業層出不窮,為了能夠使得經濟市場在這種復雜局面下能夠保持正常發展,就需要相應人才來對其經濟進行財務管理。高校是培養財務管理人才的主要場所,據調查,高校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些問題,需通過相應措施進行改進,從而保證人才質量。
一、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理念陳舊
培育高質量的專業人才,需擁有與時俱進的培養理念。據調查,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人才培育理念較為落后,仍采用幾十年前的教育理念。隨著經濟市場則的不斷變化,繼續沿用以往陳舊理念對人才進行培養,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這些陳舊理念主要表現在一味的對人才進行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且人才培養方向較為固定,很多學生在進入該專業后失去自我選擇的能力,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較為單一,無法應對現實中多變的市場經濟。
(二)專業定位模糊
在高校中,任何一門專業課程都需要具有其獨特的教學特色,這樣才能與其他專業、領域區分開來,但在財務管理方面,許多高校對其專業定位都非常模糊,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在金融、會計專業中都有一定的穿插,這將導致這些專業的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內容重疊,失去其專業應具有的專業課程特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很難找到學習方向,容易發生向其他專業偏離。這種交叉重復的專業定位以及課程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弱化了財務管理的專業教學,同時也會出現浪費教學資源現象,學生所學習知識涵蓋面太廣,無法接觸到較為核心的專業知識,這將導致其無法成為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原則
(一)前瞻性原則
財務管理專業所培養出的人才是向社會中各行各業輸送的,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高校培養該專業人才的具體方向。學校在專業培養模式上,需保持較高的前瞻性,即根據社會中與財務管理專業有關企業崗位變化來對社會的需求進行一定了解,然后根據其變化也對高校中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相應改變,時刻保持動態的培養模式,這樣才能夠保證高校所培養出的人才具有較強時代適應能力,能夠讓其更快融入到自身的崗位工作中去。
(二)校企合作原則
學生在高校中所學習的相關專業知識大多處于理論層面的知識,而理論層面的知識須向實踐層面過渡,通過實踐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去掌握并懂得合理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其專業的人才能力。所以學校就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以讓其進行實踐的企業,也就是與某些社會企業成立校企合作關系,高校可以通過把學生分配到校企單位中讓其進行實踐歷練,加速學生從理論型人才到實踐專業型人才的轉變過程。同時,學校和企業單位應該成立共同的培養方案,學校方面可以根據企業發展模式來對制定出學生應該在企業內部完成相應學習任務,而企業也可以根據學校要求為學生提供一些工作崗位,只有雙方都保持有良好溝通性,才能夠發揮出校企合作的真正作用。
(三)特色化原則
針對以上所提到的專業定位模糊、專業課程交叉等問題,高校應及時的做出相應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而解決該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特色化。因為該專業在社會中的就業層面非常廣泛,而學校在該專業的培養模式不應全覆蓋,而是針對其中某一領域來進行深入層次的教學,而全覆蓋下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非常多,但是這些知識在其專業領域中都屬于淺顯的知識,學生無法進行更加深入層次的學習,也就意味著其將來在就業時無法在該領域走的更遠。所以專業特色化原則的優勢則在于通過改善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把財務管理專業與其他相似專業的核心教育內容分割開來,讓每個專業都具有其相應的特色教學內容,并把教學力量放在特色教學內容方面,實行單方面、深層次的教學培養模式,讓學生能夠在高校的學習生涯中,掌握該領域的核心知識內容,讓其在將來的就業中更加具有競爭力。
(四)以人為本原則
高校在進行培養模式改革的同時,要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來進行教學。既要根據社會經濟市場的需求來改變教學模式,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能僅僅根據市場經濟的需求來進行人才的培養,這樣會讓學生的人格得不到相應的成長,對其將來就業發展也會極為不利。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要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首先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其次在進行專業知識的教學,把學生培育成德才兼備的雙型人才。
結語
現如今我國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方面還存在許多的問題,若要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須從其現存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通過合理的判斷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其次,在培養模式需要遵循前瞻性原則、校企合作原則等方面的內容。最后,需發揮高校管理者、教師、企業、學生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潘懋元.談中國高等教育管理思想[J].高校教育管理,2018(04):44-48.
[2]劉堯.經濟體制轉變與高等教育改革研究[J].高校教育,2016(05):77-79.
作者簡介:
谷會會(1984年-),女,漢,河南濮陽人,碩士研究生,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