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在培智語文課堂中組織與開展個別化教學應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個別化的教學內容,制定個別化的教學目標,并采用個別化的教學方法,設計個別化的教學練習,使用個別化的教學評價,讓每個培智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關鍵詞:個別化;教學策略;培智;語文課堂
個別化教學是建立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尊重每位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能力,設計相應的學習目標與要求,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以滿足每一個學生教育需求為宗旨的教育方式[1]。在特殊學校,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為每個特殊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就要進行個別化教學。在培智語文課堂中,可以從以下方面組織和開展個別化教學。
一、教學內容個別化
在培智班級里,學生殘障類型多樣,有智障學生、自閉癥學生、腦癱學生及多重障礙學生等等,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都不一樣,必須先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分層,根據他們自身的特性去設計教學內容,如在課例《自己洗》中,在課堂上, A組學生的學習內容是朗讀課文,識字、組詞。B組學生的學習內容是跟讀課文,學習生字的讀音和書寫,C組學生則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跟讀簡單字詞。在A組學生中,每個人的能力有差別,如小俊同學自理能力強,老師要求他現場練習洗手帕,小釗同學手部肌肉萎縮,無法用力,則要求他說出洗手帕的步驟。
通過分析學生和教材,根據每個學生的特性,安排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適當增加和拓展教學內容,學習能力弱一點的學生,適當刪減和改動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的靈活調整,實現教學內容的個別化。
二、教學目標個別化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堂上都能有效的實現成長和發展。個別化教學目標不但要關注學生現有的水平,更要積極地引導他們,讓他們在現有的基礎上向最近發展區發展,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如在《大熊貓》一課中,筆者根據班上每個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以下課堂教學目標,學生A能認讀書寫生字,能為生字組詞,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B能跟讀生字詞。能跟讀讀部分課文句子,學生C能在提示下表達出大熊貓的樣子和生活習性,能將大熊貓的圖片補充完整。通過為每個學生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實效,促進特殊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方法個別化
根據班上每個孩子的特殊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設計針對性的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活動,補償學生缺陷。
如針對有閱讀障礙的學生,設計表演環節,讓無法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生通過在情境中表演的形式參與課堂。在《烏鴉喝水》一課中,學生A無法閱讀課文,筆者讓他穿上烏鴉的衣服表演,老師在旁邊配上旁白,并指導學生做出烏鴉的動作,學生非常感興趣,很容易就理解了故事的內容。在《我的童年趣事》一課中,需要掌握三個生字“童”“追”“逐”,筆者使用希沃白板設計了點字游戲,在競賽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生字。
四、教學練習個別化
教學練習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培智語文教師要根據培智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并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來設計教學練習,使每位特殊學生都有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教學練習。
如在《江雪》一課中,筆者為學生小樂設計了背誦并抄寫古詩的練習,為學生小玲設計了跟讀古詩、給古詩填空的練習,為不會說話的學生小杰設計了找字游戲,通過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練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五、教學評價個別化
恰當合理的教學評價,是促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動力。教師要結合培智兒童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在培智語文課堂中,做到教學評價個別化。
如在《超市購物》的語文課堂中,筆者使用班級優化大師,表現有進步的同學在班級優化大師這個APP里得到加分。膽小不主動的同學小斌,經過老師和同學的激勵,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老師在班級優化大師APP中的“積極回答問題”這個項目中給小斌進行加分,小琪在練習環節做對了,老師在“完成練習”這個項目中給小琪加分。通過課堂的即時性個別化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
總之,在培語文智課堂教學中實施個別化教學,是特殊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特殊學校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是個別化教育計劃在語文課堂中的體現和應用,也促使培智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發展能力,為特殊學生更好地創設個別化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 陳荷蘭.培智學校個別化教學的組織與開展[J]現代特殊教育.2016
[2] 劉全禮.個別教育計劃的理論與實踐[M]
[3] 劉葉紅.芻議培智語文個別化教學中的“搭梯摘果”[J]現代特殊教育.2014
[4] 謝君琴.培智語文個別化教學需把握的關鍵點[J]現代特殊教育.2014
[5] 陳凱鳴,張文京.在以人為本指導下的培智學校改革探索[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