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在創新社會治理制度的過程中,應當體現規范化原則,對社會治理體系加以完善,構建政府主導負責和百姓友好協助的機制,本文對社會治理的創新發展和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內容展開研究,從治理制度、慈善事業、治理內涵和專業力量四方面入手進行總結,希望能為關注此話題的研究者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共治共享;慈善事業;專業力量
建設國家治理體系,實現現代化目標,需要完成多項建設任務,注重對民主性、標準性、法治性的有效體現。為群眾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是社會治理創新發展的建設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體現現代化的特征,使得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都能始終保持活力,維持社會的良好運營秩序。
一、建立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
創新發展社會治理的模式,能提高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在黨的十九大四中全會中,圍繞健全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問題展開討論,進一步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的發展,并提高國家在此方面的治理能力,真正實現用現代化手段治理國家。在社會治理和國家治理方面,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有必要對該項制度加以完善,從而更好維持社會的穩定性。在治理國家的工作中,社會治理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強調國家的發展應堅定不移得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理道路,要善于轉化黨的領導力量,善于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逐漸實現社會治理的制度化、體系化、信息化目標,發揮法治的作用,增強社會治理的有效性。把社會治理好,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也會朝著安定有序的方向發展,為祖國的長治久安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最近幾年的發展中,各個地方政府為致力于實現治理現代化的目標,以國家治理體系為中心,增強國家治理的能力。對新時期國家治理的規律和特點有一定總結,各項工作的關鍵任務是保持社會大局的長久穩定。各項工作的主線任務是平安中國,能起到保障作用的是法律制度,而基層的基礎建設工作則是社會治理的重點內容。
二、發展慈善事業助益社會治理
要想良好發展社會治理,可將發展力量放在慈善事業上,真心實意幫扶社會上的困難群眾,這是展現基層社會治理公平性的有效手段。要知道慈善和社會工作事業相互之間是同根同源的關系。在新的時代發展中,向困難群眾提供幫助是社會工作事業的一項光榮使命。政府會為社會上的困難群眾提供基本保障,在此條件下,慈善機構以及社會工作事業幫扶機構應起到真正的幫扶作用,救濟困難群眾。也就是說將政府救助和慈善機構良好連接起來,這是布好民生保障安全網的重要一步,此時全國人民才能夠更加公平的享受到國家改革開放的勝利成果。比如某地區有200多家慈善機構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中,各項工作的展開以實現精準扶貧為目的。公益寶互聯網募捐活動的展開,為醫療項目籌的資金。將眾籌善款與醫院系統的收費功能良好銜接。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該平臺籌得的資金已經發揮了實質性的作用,為大量的申請患者提供幫助。最低的補助標準是6000元,也有部分患者得到了51000元的籌款。社會范圍內的各個慈善組織發揮救貧幫扶的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三、豐富社會治理內涵思想
比如某地的市委、市政府在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意識到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建設的影響,因此積極豐富社會治理的思想內涵,促進社會民眾熱愛生活,重拾勇氣,能夠解決健全社會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問題,為豐富當地社會治理內涵思想提供較為有效的政策支持意見。加強社會建設,會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應該重視制度創新。在社會治理的工作中,應堅持五大新發展理念的領導,滿足社會建設和治理的一些新需求。所構建的社會治理格局應該是共治共享的,以此為準則對治理社會的思想加以改善,促進創新治理社會的發展。由社會管理向著社會治理轉型,明確治理創新的重點內容,落實在具體的項目中,構建激勵性的社會治理創新機制,使得全市各個部門的社會治理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積累了一些實用性強的治理經驗,這些經驗是可復制可推廣的,有助于長效機制的建立,有力促進社會治理的高效發展。
四、發揮專業力量的支持作用
社會治理還需要專業力量的支持,就中國社會的發展特征而言,始終堅持著教育先行的原則。站在中國現有的立場上,于初始階段教育的改革創新就是堅持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就行政性非專業的社會工作來說,在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民政部門,各項工作的展開主要是為解決民生問題服務,起到優化社會建設的目的,同時也能把社會建設好。發展教育事業,為社會工作事業打好基礎,社會工作能更好向職業化和專業化的方向前進[2]。比如組織社會工作者的水平考試活動,通過考試的人數達43萬余人,獲得了助理社會工作師和社會工作師的證書。為獲得證書的人員提供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這些崗位的部分工作職責是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相互配合,有效解決城市居民公共服務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此條件下,社區內的治理水平明顯獲得提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群眾的生活和發展困難問題。
總結
綜上所述,為實現以社會治理創新發展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應該建立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發展慈善事業助益社會治理,改革社會管理體制,發揮專業力量的支持作用。實現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良性治理,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幸福,協調民生利益,對民生權益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祖清.以文明城市創建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N].學習時報,2020-02-17(005).
[2]張琦.社會治理創新背景下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