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劉小明

貴陽市白云區發動機產業園的吉利發動機項目基地內,技術人員在汽車生產車間組裝發動機。(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楊濤 攝)
3月16日,記者在桐梓隧道進口右幅建設現場看到,建設工人錄入個人信息后步入隧道中,重型機械緊隨其后。自復工以來,隧道進口右幅進尺已順利突破1000米。全長10.497公里的桐梓隧道是蘭州至海口國家高速公路重慶至遵義段(貴州境)擴容工程的控制性工程,為分離式特長隧道,號稱“貴州第一長隧”。
自2015年貴州以西部第一的速度實現“縣縣通高速”后,目前高速公路里程突破7000公里,總里程躍升至全國第4位,高速公路綜合密度繼續保持全國第一,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圓滿收官。
近年來,以超常速度建立和完善了全省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了通江達海的“高速平原”,使貴州從西南地理樞紐轉變為西南陸路交通樞紐,為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夯實了最重要的基礎性支撐。
貴州鐵路建設突飛猛進,高鐵運營里程已達到1432公里,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鐵全線開通運營,貴陽與成都兩個省會城市最快2小時58分可達,拉近了貴州與珠三角經濟圈和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距離。正在建設的貴陽至南寧高鐵也讓貴州更快抵達出海口。
民航建設也在快速推進。目前,貴州與全國省會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及重要客源地城市實現全覆蓋,貴陽機場航線網絡通達全國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及部分三、四線城市,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
貴州與全國的交通極大改善,特別是與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重經濟圈的暢通聯結,為貴州開放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為貴州經濟融入全球產業鏈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打開貴州省交通地圖,縱橫交錯的交通線網密密麻麻,這個交通網絡,正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最強勁的“動脈血管”。
高鐵建設,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以貴陽為中心的“兩小時經濟圈”越來越方便。
公路建設,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以貴陽為中心的“一日往返生活圈”越來越快。
民航建設,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以貴陽為中心的“1小時空中交通圈”越來越近。
現在,貴州無論是鐵路公路,還是鄉村道路,路路暢通。便捷的交通,促進了產業發展,改善了出行條件,讓貴州大地正變得越來越富足、文明、美麗。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貴州基礎建設建設持續深入推進之年。以“六網會戰”為抓手,貴州提出了交通建設新目標:力爭全年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00億元,提升公路網絡化水平,建成高速公路600公里,改造普通國省道600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4140公里。同時提出,通過補缺、延伸、聯通、加密等方式,推動路網實現多式聯通、水網實現城鄉灌通、電網實現三網架通、地下管網實現同步連通、油氣管網實現全域疏通、互聯網實現高速融通,建成“六網”、實現“六通”。
伴隨著貴州交通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經濟環境也得到不斷提升,旅游、物流、制造業等產業提速前進。
數據顯示,2019年貴州旅游總收入達到1.23萬億元,同比增長30.1%,旅游總人數達到11.35億人次,同比增長17.2%。2019年以來,全省已經通過寄遞渠道寄出電商快件業務量達8900萬件。2019年,全省引進省外項目達5210個,合同投資額7523億元,新增到位資金5000億元。2020年,貴州還計劃引進500強企業20家以上。
優勢產業提速、優強企業入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夯實了貴州產業基礎,將快速推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