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法
2月24日,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8條重磅支持措施,力促貴陽貴安協同融合發展。這是貴州打造全省發展龍頭的歷史性大手筆,將加快推動貴陽、貴安新區率先建成西部領先、國內一流的營商環境,把貴安新區打造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營商環境,近年來貴州全力以赴加快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扎實推進減稅降費和清理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使貴州實體經濟企業成本降低685億元;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取得諸多新進展,建筑許可審批事項省級層面壓減至84項,企業開辦時間平均壓縮至2.2天,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實現5個工作日內辦結;這一年,“一云一網一平臺”建成投用,電子政務網絡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一網通辦”省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100%;這一年,全省市場主體突破300萬戶,引進重點產業項目到位資金5000億元。
注冊、填表、資料錄入、取證……通過網上提交申請,貴州仕家暖通工程有限公司辦理相關注冊登記手續,整個過程僅用1天時間。
近幾年,貴州牢牢抓住“放管服”改革,以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為突破,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重點,以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為目標,破除不合理體制機制障礙,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為大力推進減證便民,貴州推出政務集成套餐服務,從“滿城跑”“滿廳跑”,到“只到一窗、一站辦結”,實現了政務服務“只進一扇門、只去一個窗”。
行政審批能簡則簡、能優則優。
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一環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路徑,貴州政務服務在“一云一網一平臺”工作機制的有力導引下,推動政務服務“淘寶式”門戶上線運行。截至目前,貴州政務服務網覆蓋五級4027個部門、60萬個事項,11萬審批人員在“一張網”上為民辦事。
一系列強有力的組合拳下來,貴州各地在審批事項上做“減法”,在優化提升服務品質上做“加法”,大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為企業發展添活力。
后發趕超的貴州,必須要有更好的營商環境支撐,必須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要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打造服務和效率高于周邊、成本和負擔低于周邊的營商環境新高地。
為此,貴州省從2017年開始,連續3年按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標準對全省88個縣(市、區)開展第三方評估,排名并公開發布。對省內有關地方不履行招商引資承諾等26個重點問題進行現場核實、重點督辦。強化營商環境社會共治,聘請403名來自媒體和企業一線人員擔任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對全省行政審批、政務公開、服務承諾、行政執法及基層窗口服務等情況進行監督。
2019年,全省又開展了優化營商環境大提升行動,提出了17個方面,內容涉及眾多政府廳局政務、公共機構和公共企業商務的提升和改進方法,從減時間、減環節、減成本等方面提出了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給企業提供進一步的便利服務,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從稅費減免、簡化稅收征管、優化納稅服務、社保繳費應急保障4個方面推出20條措施,全方位為疫情防控助力、為企業減壓、為納稅人解憂。
貴州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市場活力的“乘法”,全省市場主體已突破300萬戶。
貴州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20年要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下大力氣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激發發展活力。
相約2020,大考之年,貴州將繼續全力推動產業大招商和營商環境全面提升,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全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確保引進優強企業1000家以上,新增重點產業到位資金5600億元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左右。

“智能云柜”亮相畢節,讓納稅人即來即領即走。圖為納稅人成功通過“智能云柜”領取發票。(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黃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