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玲
崔英魁:七星關區近年來脫貧攻堅的舉措和成效主要有:構建了“區級總指揮部+片區指揮部+鄉鎮(街道)攻堅大隊”的三級指揮體系,統一指揮、統一調度。選派1163名駐村幫扶干部深入一線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落實“4321”結對幫扶機制,組織10937名干部幫扶21875戶貧困戶。籌措資金243.008億元集中用于脫貧攻堅,并強化監管。同時嚴格精準攻堅“四場硬仗”和就業扶貧。
崔英魁:一是研究制定了五通、五改、五覆蓋、五保障、五機制的脫貧攻堅“五個五”工作方案。二是建立“四看兩議三公開一公告”精準識別法,組織區、鄉、村三級干部深入開展大走訪、大篩查,確保扶貧對象精準。三是大力開展“百企幫千戶”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動員區內1199家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四是在每個村建立“春苗樂園”,在人口相對集中的自然村寨建立“心晴家園”,讓無職黨員照看留守(困境)兒童,實現留守(困境)兒童關愛全覆蓋。五是組織幫扶干部深入田間地頭、貧困群眾家中,常態化開展“一次深入細致交談、一次政策落實梳理、一次田間地頭勞動、一次環境衛生整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四個一”活動,提升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可度。

畢節市委常委、七星關區委書記崔英魁(右一)調研鴨池鎮河壩社區香菇基地。(七星關區委辦供圖)
崔英魁:接下來,我們對準靶心、精準施策,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具體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產業扶貧幫扶。種植業方面,確保今年種植辣椒10萬畝、白菜17萬畝,種植大白蘿卜、蓮花白等其它蔬菜20.9萬畝,種植脫毒或早熟馬鈴薯72萬畝。養殖業方面,實施生態畜牧業“211”工程,引進龍頭企業規模化發展生豬養殖、肉牛產業。
二是培訓就業幫扶。對原就業崗位較為穩定且打算繼續外出務工的,通過對接其原務工所在地或所在企業,統一組織包專車、高鐵運輸,定點定向運送返崗。對原就業崗位不穩定或暫時不愿外出的,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引導到當地產業基地、合作社就業。通過制定經開區企業招工支持政策,推動區內企業和重大項目復工復產,提供就業崗位促進就業。通過扶貧車間、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等幫助就近就業。
三是易地扶貧搬遷幫扶。把目前住房擁擠的未脫貧戶、已脫貧監測戶、非建檔立卡邊緣戶全部搬遷至梨樹幸福小鎮安置點。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將通過勞務輸出、開發“10+N個一批”就業扶貧公益專崗及樓道管理崗位、規劃建設4個扶貧車間等方式,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一戶至少一人就業。四是兜底保障幫扶。認真落實分類施保政策,全力做好三類重點幫扶對象中低保戶、特困供養戶的提標核查工作,切實增加貧困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