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段清娟

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金屬3D 打印零部件一次成型,穩定性強。(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李楓 攝)
“西達,你那邊參數要微調,艙體這個角度的契合度不是最理想。”
3月18日下午,位于貴陽高新區沙文園區貴州科學城的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翰凱斯)廠房里,機器人工程師陳渝陽和機械工程師Siddharth Suhas(西達)正在對無人駕駛車的底盤與艙體對接進行調試。
這款產品是2019年11月,來自美國達拉斯一家用于居民區便利店無人零售的訂單,預計今年5月交貨。
“3月25日,客戶通過視頻與我們生產團隊連線開電話會,跟蹤生產進度,想盡早拿到產品,實現疫情期間在居民區進行無接觸貨物配送服務,盡量降低經濟損失。”公司項目經理張明告訴記者。
在客戶催單和盡快復工復產復銷兩種力量推動下,張明和生產團隊按下車間生產加速鍵。
如何加,怎么加,加出什么來,是當前多數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問數字工藝制造進流水線要效率、抓經濟。貴州翰凱斯總經理喻川告訴記者,通過數字工藝,車型設計完成后,車架的整體制造過程只需90個小時,相比較傳統車架制造節約近10倍時間成本。
走在該公司廠房,目之所及,幾間被透明玻璃圍起來的辦公區內,負責車身設計的工程師李江山正準備將電腦設定好參數的圖片輸入到大型金屬3D打印設備上,待車體模具出爐后,真空熱成型吸塑機立刻啟動,轉運到模型制造生產線,最后機器人工程師和機械工程師對相關部件進行組裝。
無人駕駛車的底盤在這套數字工藝流水線上完成,按零售需求制造的艙體框架也同步進行,二者合體后,就是美國達拉斯客戶需求的樣車。
有同樣需求的還有美國舊金山的一家熟食店。他們擬以自營便利店為銷售原點,投放無人駕駛配送車后,把銷售半徑擴大到3公里以外,時間限制在10分鐘,15分鐘之內要完成一筆交易。
貴州翰凱斯無人駕駛汽車可實現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裝置低速無人駕駛系統,剛好適應此場景的使用需求,因此,也在近期吸引了貴陽一家日料店老板,想購買類似的無人駕駛配貨裝置。
在加快復工復產進度,加快訂單生產速度的一個月前,該項發明延展到貴陽高新區沙文園區的消毒作業上,無人駕駛消毒車行走在園區各處。
據了解,2019年公司該產品進入市場后已完成1000多萬元的產值。
作為汽車行業新興產業,如今,貴州翰凱斯已擁有生成設計、數字制造、自動駕駛3大系統,產品已率先進入美國、日本等市場,陸續獲得無人零售店、居民區便利店、高校機器人研究實驗室等類型客戶。
在5G技術商用普及后,貴州翰凱斯將會充分運用貴陽高新區沙文區域作為貴州首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區域的優勢,并結合公司2019年11月設立《車載網絡研究及自動駕駛清掃車研制》重大專項項目,再研發車路協同技術,專注于人工智能經濟領域,延伸出更多不同類型的產品附加值,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基于這一技術,在去年就有4家房地產公司與貴州翰凱斯達成合作意向,充分利用無人駕駛車底盤上任意搭配的艙體,搭建移動空間,為下一步智慧城市的空間開發賦予科技含量,挖掘新服務,創造經濟新價值。
喻川說:“下一步,讓人工智能算法促進傳統汽車從銷售模式轉向服務模式,科技創新與按需收費多項需求融合后,智能經濟創造出多種增長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