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潔 吳大華
(作者單位 / 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地方實踐高端智庫 責任編輯 / 陳翔 張瑩)
新冠肺炎疫情雖會對脫貧進程造成負面影響,但利用大數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實現精準研判、科學防治,制定差異化的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措施,可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脫貧攻堅的不良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剩余的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農民工外出務工受阻,扶貧產品銷售和產業扶貧進展困難,扶貧項目停工,幫扶工作受到影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難度有所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雖會對脫貧進程造成負面影響,但利用大數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實現精準研判、科學防治,制定差異化的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措施,可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脫貧攻堅的不良影響。
一是建立農民工就業創業數據庫系統。依托已有扶貧云系統,建立農民工就業數據庫系統。相關負責部門在農民工就業數據庫中錄入農民工家庭基本情況、生活條件、就業能力、健康狀況、就業意向、就業技能、工作經歷等相關信息。通過大數據管理分析,按照用人單位需求、用工缺口、農民工就業意向等實際情況推進用工單位與農民工的雙向線上對接,鼓勵用工單位在就業平臺中發布招聘信息,引導農民工主動參與線上自主擇業,提倡易地扶貧搬遷補短板配套項目、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工地和增設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吸納貧困人員就業。
二是通過大數據保障農民工健康有序返崗就業。建立返崗農民工信息數據庫,利用大數據分析其返崗時間、目的地、途經城市等相關信息,為返崗農民工規劃合理的返程時間及交通工具錯峰出行,同時加強與交通運輸、衛生行政管理等相關部門間的數據交換共享,避免疫情期間農民工因返崗而面臨重復檢測或二次居家觀察問題。
一是利用春耕備耕大數據平臺減少農產品積壓。依托農業云、電子商務云、扶貧云等,建立春耕備耕大數據平臺,加強對貧困地區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擴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建立線上線下協調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降低農產品積壓。
二是利用春耕備耕大數據平臺推動疫情期間農業生產順利開展。通過大數據平臺科學、高效完成種苗、農資供應,確保疫情期間貧困地區農業生產發展不受影響。通過大數據平臺有效跟進并改善疫情期間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運輸難、農業生產物資購買難、農民生活必需品供應不足、涉農企業復工復產難等問題,引導農民通過實名認證登錄春耕備耕大數據平臺并錄入相關信息,通過平臺實時查看、監控相關數據,及時推動農業生產對接工作,并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貧困群眾的幫扶,推動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齊頭并進。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精準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患病殘疾人群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降或支出驟增戶的相關情況,及時掌握這4類特殊人群的基本生活困難,采取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疫情期間脫貧監測戶可享受與未脫貧戶同等的扶貧政策,邊緣戶根據疫情期間的實際困難參照享受不高于脫貧戶的扶持政策。對于經大數據監測發現存在返貧風險的,政府應當在生活保障、就業、教育培訓等方面為其提供更多的幫扶,必要時可直接啟動小額臨時救助進行先行救助,待疫情結束后再補齊相關手續。
貧困地區患病人群因疫情無法就醫用藥的,應當及時安排送醫就診,保障貧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同時妥善安置疫情期間隔離的孤兒和孤寡老人。對因患新冠肺炎面臨生活生產重大困難的突發臨時性困難群眾,應當采取一事一議政策并及時給予最低生活保障,盡快統籌落實低保、醫保、醫療救助、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社會保障措施。

1、市民在遵義市匯川區億易通智慧城市體驗園大數據應用創新示范中心參觀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楓 攝)

2、國家工程實驗室中電科大數據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強“大數據+政府治理”領域的關鍵技術、應用示范和政策理論的投入,在體系設計、技術研究、平臺研制、標準制定、政策保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楓 攝)
一是利用大數據加強對貧困群眾的心理干預。利用大數據技術排查、評估不同類型貧困群眾的心理危機程度,防范貧困群眾因新冠肺炎疫情承受過大心理壓力,給脫貧攻堅工作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相關部門應及時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經排查認定心理危機程度較高的貧困群眾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建立被干預人員相關信息數據庫,方便調查分析及回訪。尤其應當向貧困地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等重點人群及其家屬,提供及時、專業的心理服務。
二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號召高校、科研機構、公益組織等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專業人才培育,設置激勵制度鼓勵專業人員加強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心理服務相關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建立社會心理服務專業人才庫,確保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能夠及時、有序地開展心理服務救援工作。
三是利用大數據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政府應對公眾心理危機的能力。利用大數據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政府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公眾心理危機的預警、預防及預報能力,創建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APP、小程序等數字化公眾心理服務通道,通過心理知識普及、在線心理咨詢、心理危機干預等方式加固貧困群眾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心理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