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軍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蔣洪飛
(周成軍系遵義市播州區融媒體中心主任責任編輯 / 哈文麗)
遵義市播州區各級黨員干部全面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2019年,遵義市播州區順利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播州將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絕對貧困歷史性地畫上句號。
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播州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方略,下好繡花功夫,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決戰決勝看今朝,真正大考在今年。播州區干部群眾以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信心定力,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仲春時節,在播州區花茂壩區,村民們早早地開始勞作,忙著采摘蔬菜、土地起壟、施肥澆水……
這樣的忙碌景象,正在播州區39個壩區輪番上演。
精準發起決戰決勝之年的春季攻勢,是奪取脫貧攻堅勝利的關鍵。
如何做到村村有產業、家家有收入,實現扶貧產業全覆蓋?播州區緊緊圍繞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的部署,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定目標、調結構、暢銷路,對39個壩區的種植模式、組織方式、主導產業進行細化,大力發展優質辣椒、綠色蔬菜、綠色“稻+”、高粱、烤煙、經果林等多個重點產業。
在茅栗鎮銀都村,整齊排列的大棚里,10余名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羊肚菌。
“一畝可采收鮮菌400斤左右,市場價每斤能賣到70元,我們還帶動了當地30多名村民在這里務工,戶均年增收2000多元。”銀都村黨支部書記馮忠祿介紹,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羊肚菌已成為銀都村的富民產業。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強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播州區大力實施“821”工程,即以辣椒為主的蔬菜產業80萬畝、以綠色“稻+”為主的水稻產業20萬畝、以出欄100萬頭生豬為主的生態畜牧業。目前,38萬畝辣椒育苗已全部完成,辣椒地清理、翻犁33.5萬畝;春播蔬菜計劃種植15萬畝,已育苗8.9萬畝,翻犁土地13.8萬畝,20萬畝綠色“稻+”種子已供應到位。
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播州區各級黨員干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全面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擺脫貧困需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場戰績的取得,每一個脫貧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整套精準細密的政策、一連串創新務實的舉措。
脫貧,要有一個溫暖的家。
大山深處,鴨溪鎮衛星城易地扶貧搬遷點格外亮眼。搬遷戶黃正才從山溝里搬出來已有3個年頭,直到現在,看著眼前這一切,偶爾還會恍惚:“和做夢一樣!”幸福的暖流流淌在播州區3629戶14891名搬遷群眾心里。
早一天搬遷,早一天脫貧。目前,播州區搬遷任務全面完成,搬遷入住率100%,吸引21個小微企業入駐,實現戶均1人以上就業,就業率達79.15%。圍繞“五個體系”建設,配套建設社區綜合服務站(中心)126個、平價購物超市25個,完成了14168人戶籍遷移、辦理市民證210人,新建衛生室7個,依托周邊衛生醫療機構21個。
脫貧,要有一份穩穩的收入。
2019年,播州區開展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4552人,其中易地搬遷勞動力1402人。通過返鄉創業帶動、扶貧車間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滬遵勞務協作直通車組織勞務輸出等多種渠道,幫助26519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

在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鎮金鐘壩區,務工群眾在田間勞作。(遵義市播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63個貧困村創設公共服務崗位,重點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138人,東西部勞務協作促成就業1161人,創設公共服務崗位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1138人;兌現2813人一次性生活補貼、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就業扶貧援助補貼等資金420.19萬元。
脫貧,還要有一份妥妥的保障。
看教育,播州區全面落實控輟保學雙線目標責任及7長責任制,沒有出現因貧失學(輟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累計發放各級各類資助資金6682.36萬元,資助學生6.9萬人次。
看醫療,播州區有鎮(鄉)衛生院19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村衛生室532個,行政村衛生室全部達標;配備村醫633人。貧困人口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建立了貧困患者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制度。
看住房,播州區實施省級農村危房改造358戶,兌付補助資金1159.75萬元,投入補助資金2567.7萬元,實施住房補短板5955戶7233件。播州區住建局黨組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圍繞“黨建+”工作思路,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同志主動強化責任擔當,組織開展貧困戶住房質量安全復評,出具住房質量安全評定結果1.89萬份,全面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問題。
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如今,一場又一場硬仗打下來,真誠淳樸的笑容洋溢在群眾臉上,成為脫貧攻堅最好的注腳。
今年是脫貧攻堅最后一年。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受到疫情影響,各項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考,脫貧攻堅也是大考。如何在雙重考驗中,實現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播州區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要求,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堅決打贏戰疫、戰貧兩場硬仗。
自疫情暴發以來,播州區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精力不散、力度不變、全力攻堅,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369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在防疫一線開展工作,全區7000余名幫扶干部開展了打一個電話、道一聲問候、搞一次疫情排查、做一次防疫宣傳、定一個脫貧及鞏固提升計劃、開展一次排憂解難的“6個一”活動,摸清了人口自然增減情況、身體健康狀況、勞動力就業意愿情況、產業發展意愿情況,對發現問題逐一交辦、跟進整改,確保脫貧基礎更實。
全區黨員干部全員上陣,所有工作到村組、到農戶,在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米”中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這些年,在脫貧主戰場,播州區一大批黨員干部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2 0 2 0 年既要全面脫貧更要全面小康,播州區全體黨員干部狠抓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壓實扛實脫貧攻堅責任,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確保各項扶貧政策落地落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播州區委書記陳松話語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