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喜梅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ea,PD)指行經時或行經前后出現的周期性下腹及腰骶疼痛。流行病學研究顯示,PD為現階段婦科最常見疾病,嚴重影響婦女正常工作及生活[1]。西醫治療PD以鈣離子通道拮抗劑、避孕藥、非甾體抗炎藥等為主,但藥物不良反應較多。中醫認為,寒凝血瘀致氣機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為PD重要病機,治宜溫經散寒,化瘀止痛。本研究選取我院PD寒凝血瘀型患者98例,探究溫經散寒行氣止血聯合溫針灸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PD寒凝血瘀型患者98例,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組,各49例。對照組年齡19~36歲,平均年齡(27.54±3.72)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2.47±0.68)年;婚育情況:未婚10例,已婚未育13例,已婚已育26例。觀察組年齡18~36歲,平均年齡(27.25±3.51)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2.54±0.72)年;婚育情況:未婚9例,已婚未育12例,已婚已育28例。2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2]中相關診斷標準;②《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寒凝血瘀型;③疼痛視覺模擬法(VAS)評分≥5分;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承諾書。
1.2.2 排除標準①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所致的繼發痛經;②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或有暈針史;③嚴重心腦血管疾??;④過敏性體質;⑤孕期、哺乳期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給予布洛芬緩釋膠囊(黑龍江澳利達奈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208)治療,0.3 g/次,口服,2次/d。
1.3.2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溫經散寒行氣止血敷臍、溫針灸。溫經散寒行氣止血敷臍:吳茱萸20 g,肉桂10 g,沒藥10 g,乳香10 g,茴香20 g。研細末,取10 g,白酒適量,炒熱敷于臍部,持續6~10 h,經前3 d至月經結束。溫針灸:取穴三陰交,以0.30 mm×50 mm毫針直刺1~1.5寸,平補平瀉手法,隨后取2 cm左右艾條套在針柄上,施灸,經前3 d至月經結束。2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經周期。
1.4 觀察指標①療效。②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③2組治療前后??崭钩槿§o脈血3 ml,離心,取血清,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PGF-2α、白介素10(IL-10)、干擾素-γ(IFN-γ)。
1.5 療效評定標準疼痛消失,連續3個月經周期無復發為治愈;疼痛消失或減輕,但無法維持3個月為好轉;疼痛無改善為無效。將治愈、好轉計入總有效。

2.1 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對比 (例,%)
2.2 VAS評分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VAS評分對比 (例,
2.3 PGF-2α治療后觀察組血清PGF-2α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PGF-2α水平對比 (例,
2.4 IL-10、IFN-γ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L-10水平較對照組高,血清IFN-γ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血清IL-10、IFN-γ水平對比 (例,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1)P<0.05
現階段,PD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多認為與微循環障礙、神經遞質紊亂、內分泌代謝失調等有關,前列腺素分泌及子宮內膜合成為其主要發病機制[4]。PGF-2α為研究較多的前列腺素,PGF-2α增加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為PD重要病理生理機制[5]。西醫治療PD以對癥治療為主,布洛芬緩釋膠囊為一線藥物,但其可對環氧合酶-1活性產生抑制作用,神經系統、胃腸不良反應較多。近年來,中醫藥治療PD成為臨床研究熱點。
PD屬中醫“經行腹痛”范疇,病位在沖任、子宮,與腎、脾、肝密切相關,主要辨證為寒凝血瘀證、氣血虛弱證、氣滯血瘀證等。寒凝血瘀證主要病機為“不通則痛”,寒邪外襲,過食生冷,寒濕客于沖任,阻滯氣血經絡運行。同時,經前、經期氣血下注沖任,加劇氣血壅滯。故治宜溫經散寒,化瘀止痛。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針灸三陰交穴可調節任、沖、帶、督四脈及腎、脾、肝三臟,起到通經止痛的效果。溫針灸具有針、灸雙重作用,艾火溫熱通過針柄、遠紅外輻射、熱輻射等作用直達穴位深部,行氣活血、溫經散寒,且溫熱可對閉滯經絡進行疏通,使邪無所留[6]。研究表明,針刺與艾灸三陰交穴對PD寒凝血瘀型患者具有較好的即時鎮痛效應[7]。臍療為中醫傳統療法,具有充分的中西醫理論基礎。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臍部角質層薄,屏障作用弱,且內有大量淋巴組織、毛細血管,藥物易于透散。中醫認為,神闕穴為任脈重要腧穴,通連十二經脈。溫經散寒行氣止血敷臍所用茴香、吳茱萸、肉桂散寒止痛,且肉桂可活血通經;沒藥消腫定痛、散血去瘀;乳香通經止痛、活血行氣,共奏溫經散寒、化瘀止痛、活氣行血之功?,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溫經散寒行氣止血敷臍可減輕微炎癥反應,調節血清前列腺素水平,改善痛經癥狀[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血清PGF-2α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溫經散寒行氣止血聯合溫針灸治療PD寒凝血瘀型患者,可降低VAS評分、血清PGF-2α水平,效果顯著。
近年來,研究證實免疫功能失調為PD發生重要因素,Th1/Th2失衡(Th1細胞因子升高,Th2細胞因子降低)與PD發病免疫機制有關[9]。IFN-γ為Th1細胞因子,IL-10為Th2細胞因子。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L-10水平較對照組高,血清IFN-γ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溫經散寒行氣止血聯合溫針灸治療PD寒凝血瘀型患者,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綜上可知,溫經散寒行氣止血聯合溫針灸治療PD寒凝血瘀型患者,效果顯著,其機制可能與降低血清PGF-2α水平、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