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蔚
盆腔炎主要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宮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等部分發生的炎癥現象,主要是由于產后或流產后感染、宮腔內手術感染、經期衛生情況差、臨近器官炎癥影響[1]。盆腔炎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下腹部墜脹、腰骶部疼痛、性交痛,常在勞累、受涼及月經前后加重,經期延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認為盆腔炎主要是由于風寒邪毒侵體,寒濕之邪客于沖任及胞宮,或急性期服用過苦寒清熱的食物,導致陽氣受損、脾胃運化失調,水濕內停后寒濕在體內凝結,加上陰寒內盛,沖任虛寒、氣血失于溫運導致氣血運行受阻等發病[2]。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分析銀桂抗炎合劑聯合艾灸治療寒濕凝滯型盆腔炎的療效,我院針對收治的50例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進行了分析。
1.1 一般資料隨機將我院收治的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50例分成2組(2019年1月—2019年6月),對照組25例患者中最大年齡為46歲,最小年齡為20歲,年齡均值為(35.85±5.26)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4年,平均病程為(2.01±0.56)年;其中已婚患者17例,未婚患者8例。治療組25例患者中最大年齡為47歲,最小年齡為19歲,年齡均值為(35.69±5.33)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5年,平均病程為(2.05±0.62)年;其中已婚患者17例,未婚患者8例。對2組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P>0.05,且可比性高。本次觀察開展之前,50例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觀察的目的、內容、形式及討論等進行了詳細了解且均已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本次觀察均在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后通過。
1.2 診斷標準中醫及西醫診斷標準:本次觀察收治的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對于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的診斷標準,患者存在下腹部墜脹、腰骶部疼痛、性交痛、白帶異常、小腹冷痛、月經期腹痛嚴重、舌苔暗淡、脈沉緊等癥狀。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癥性疾病診治規范(修訂版)[4]中對于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
1.3 排除標準合并較為嚴重的慢性闌尾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妊娠及盆腔惡性腫瘤等疾病存在的患者、不同意參與本次觀察的患者及家屬。
1.4 治療方法針對對照組25例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實施銀桂抗炎合劑進行治療,銀桂抗炎合劑主要是由丹參10 g,黃柏10 g,莪術5 g,三棱5 g,橘核5 g,荔枝核5 g,金銀花15 g,桂枝5 g, 益母草10 g,紫花地丁15 g,牡丹皮10 g等組成,經前15 d口服銀桂抗炎合劑,50 ml早晚溫服,月經來潮停藥,連續治療3個月。針對治療組25例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實施銀桂抗炎合劑+艾灸治療,治療組患者實施銀桂抗炎合劑的方式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給予艾灸治療,選擇神闕、氣海、關元等穴位,經前15 d口服銀桂抗炎合劑,50 ml早晚溫服,月經來潮停藥,經前7 d至月經第1天配合艾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共30 min。
1.5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狀積分、證狀緩解時間、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優良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并進行對比分析。①中醫證狀積分:采用中醫證狀積分量表對患者小腹冷痛、月經期腹痛嚴重、舌苔暗淡、脈沉緊等癥狀進行評分,總分45分,分數越高患者的證狀越明顯[5]。②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第3版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③治療優良標準:(優±良)例數/總例數×100.00%;其中優:治療3個月后患者證狀均消失,經B超檢查后患者盆腔及其附件不存在異常,恢復正常生活;良:治療3個月后患者證狀顯著改善,經B超檢查后患者盆腔及其附件異常恢復80%以上;無效:治療3個月后患者證狀無改善或加重[6]。④于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檢測其CRP、IL-6、TNF-α水平。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軟件對2組患者治療后的觀察指標進行處理,中醫證狀積分、證狀緩解時間、生活質量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治療優良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計數資料,采用χ2表示,當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醫證狀積分、證狀緩解時間、生活質量評分治療組治療后的中醫證狀積分、證狀緩解時間、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2者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狀積分、證狀緩解時間、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例,
2.2 治療優良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2組患者治療后的治療優良率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但2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的治療優良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2.3 治療前后CRP、IL-6、TNF-α2組患者治療前CRP、IL-6、TNF-α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但2組患者治療后CRP、IL-6、TNF-α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CRP、IL-6、TNF-α對比 (例,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現階段盆腔炎在臨床中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且發病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盆腔炎在中醫學中屬于“帶下病”“婦人腹痛”等范疇,經期產后素體陽虛,下焦失于溫煦,水濕不化,寒濕內結,或寒濕之邪乘虛侵襲,與胞宮內余血濁液相結,凝結瘀滯屬于該病證的主要發病機制[7]。具有病情頑固、極易反復發作、治愈難度大等特點,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臨床中針對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應結合實際情況給予有效的治療,以益氣祛濕,化瘀散結止痛為原則。
以往中醫臨床中一般針對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實施常規中藥治療,而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采用兩種以上方法聯合治療盆腔炎較單用一種方法有效率及治愈率有明顯的提高。本研究銀桂抗炎合劑聯合艾灸治療療效確切,銀桂抗炎合劑中的丹參具有祛瘀止痛、活血痛經、清心除煩等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等功效;莪術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及活血化瘀等功效;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等功效;三棱破血行氣;紫花地丁清熱解毒;牡丹皮活血化瘀;荔枝核行氣散結、散寒止痛;橘核理氣散結止痛;益母草活血調經、清熱解毒。全方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散寒、消腫止痛、通利血脈、理氣止痛等功效,能快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8]。艾灸主要是指灸火在體表穴位上燃燒,借助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對患者穴位進行刺激,達到疏通瘀血、將毒素與濕氣排出體外、調節氣血平衡等效果。熱效應傳遞至機體經絡系統中針對五臟六腑的病變部位作用,達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消腫散結等效果[9]。艾灸治療的過程中通過取三陰交、足三里、子宮、關元、氣海等穴位進行施針,能起到強壯及保健的作用,針對盆腔炎患者能起到溫固下元、健脾滲濕、活血祛瘀、溫通散寒溫腎健脾、氣血溫通等作用,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恢復正常,炎癥消失。
我科目前盆腔炎患者較多,前期已有院內制劑銀桂抗炎合劑,其治療盆腔炎的臨床療效受到患者的認可,且銀桂抗炎合劑服用方便,便于攜帶,免去煎煮中藥的繁瑣,另外患者可以在家自行艾灸,簡便易行,患者依從性較好,臨床效果好,便于臨床研究開展。同時,內服法與外治法聯合治療,可明顯提高寒凝血瘀型盆腔炎的治愈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銀桂抗炎合劑聯合艾灸治療的治療組治療后的的中醫證狀積分、證狀緩解時間、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實施單純銀桂抗炎合劑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治療組治療后的治療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治療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治療后不存在差異。這一結果與黃道蘭等[10]在針對中醫治療慢性盆腔炎103例療效觀察這一觀察中所得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針對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實施艾灸及銀桂抗炎合劑治療的效果較為明顯,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針對寒濕凝滯型盆腔炎患者實施銀桂抗炎合劑聯合艾灸治療的療效較為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證狀,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患者預后,建議在臨床治療中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