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紅
ITP,也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最常見的一種血液系統出血性疾病[1]。ITP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或黏膜出血、皮膚出現瘀斑等[2]。ITP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導致產生了針對自身血小板的抗體和淋巴細胞,破壞血小板而致血小板壽命縮短,同時伴有骨髓代償性增生而血小板的功能障礙,最終導致外周血循環中血小板數量減少,當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可引發出血,輕者皮膚黏膜出血(紫癜和瘀斑)[3]。ITP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其病情會進一步發展,甚至會導致患者的內臟或者顱內出血等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小柴胡湯為《傷寒論》中的代表方劑,主要藥物組成有3部分:柴胡、黃芩等祛邪熱類,半夏、生姜等和胃類,人參、甘草、大棗等益氣類,整方可祛邪熱、益氣、和胃降逆[4]。小柴胡湯已廣泛應用于各類肝炎、肝癌、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的治療[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小柴胡湯聯合維生素C對ITP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IT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2例,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齡(53.36±10.26)歲;觀察組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齡(53.21±10.41)歲,2組患者主要基線資料間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研究。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本研究。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ITP的診斷標準:①至少2次化驗血小板計數減少,血細胞形態無異常;②體檢脾臟一般不增大;③骨髓檢查巨噬細胞數量正常或增多,有成熟障礙;④經檢查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小板減少[6]。
1.2.2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研究指導原則》[7]中ITP的診斷標準,符合氣血虧虛證,癥候表現為頭暈目眩、頭部脹痛、四肢麻木、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舌質暗,苔薄白,脈細弱。血瘀癥候:身體各個部位有明顯的刺痛、固定部位有陣發性持續性的疼痛、可見明顯的瘀點和瘀斑、月經疼痛,經血成黑色并有明顯的血塊、脈象澀平等癥狀。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ITP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22~82歲;③意識清楚且愿意配合治療者;④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等。
1.4 排除標準①由其他類型疾病等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疾病;②合并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者;③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心、肝、腎等其他器官嚴重病變者;⑤資料不全,無法判定療效者。
1.5 方法
1.5.1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糖皮質激素加維生素C口服治療,潑尼松常規劑量1 mg/(kg·d),分次或頓服;維生素C 1.0 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使用小柴胡湯進行治療。小柴胡湯的藥物組成和用法為:柴胡12 g,人參6 g,黃芩9 g,清半夏9 g,炙甘草5 g,生姜(切)9 g,大棗(擘)4枚,將上述藥物用1000 ml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200 ml,每天服用1劑,分2次服,2組均連續治療20 d。
1.5.2 觀察指標①治療后,統計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②評估2組治療前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頭痛、腹瀉、惡心嘔吐、胃痙攣。
1.5.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血小板數量≥100×109/L,且沒有出血癥狀;有效:治療后血小板數量≥30×109/L并且至少比基礎血小板數量增加2倍,且沒有出血癥狀;無效:治療后血小板數量<30×109/L或者血小板增加不到基礎值的2倍,或者有出血。

2.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2.86%、66.67%,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76%,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0.9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ITP指無明顯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為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其特點為血小板壽命縮短。西醫治療ITP常使用糖皮質激素,但長期使用皮質激素治療,可引起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鹽代謝紊亂,導致患者出現滿月臉、向心性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表現。
中醫學認為ITP主要病機為脾氣虛弱為本,血溢脈外,瘀阻絡脈為標,治療應“臨證辨機”,即依據中醫的證詳辨其病機,治療才能絲絲入扣,把握住病人整體變化的規律和本質。血小板屬于中醫營血的范疇,血小板數量多少及功能障礙,臨床多表現為出血性疾病,這與脾統血的功能正好相吻合,血小板不僅是營血的重要組成,也可能是脾統血功能的一部分。脾氣虛弱,則統攝無權,血不循經,溢于脈外;且脾氣虛弱,脾運失職,氣血生化無源,導致氣血虛弱,脾腎虧虛等。小柴胡湯已廣泛應用于各類肝炎、肝癌、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的治療[8,9]。現代藥理學研究[10-12]顯示,小柴胡湯可抑制糖皮質激素所致腎上腺質量減輕,對腎上腺的作用和免疫反應具有雙向性,還有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聯合維生素C治療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小柴胡湯聯合維生素C治療ITP可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結束后,觀察組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腹瀉、惡心嘔吐、胃痙攣等顯著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聯合使用小柴胡湯和維生素C治療ITP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常規治療所引起的不良反應,且近期療效顯著優于單獨使用維生素C治療,臨床效果確切,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