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崢堯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病因是腦部血管血液突然中斷導致腦實質性缺血性腦組織壞死,致殘率及死亡率極高,發病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進展性腦梗死發病率占全部腦梗死發病率的25%~40%。腦梗死病發主要在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之后,在炎癥的影響下,內皮下膠原組織被血小板黏附,造成血小板聚集,從而與纖維蛋白交聯形成血栓,導致動脈管腔狹窄。動脈管腔的狹窄導致血流速度減慢,進一步造成更嚴重狹窄,最嚴重則是閉塞[2]。前臨床上治療該疾病,常用最多的藥物是低分子肝素鈣[3]。對于該疾病,中醫學者認為運用中藥調理,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分析化瘀通絡湯聯合低分子肝素鈣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門診收治的100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73.41±4.58)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5.12±2.04)年。對照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59~80歲,平均年齡(75.11±3.65)歲;病程4~9年,平均病程(6.26±2.11)年。統計學比較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4[4]。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012版)》[5]肝陽暴亢型,主癥:半身偏癱,口舌歪斜,語言障礙;次癥:舌紅、苔黃、便秘尿黃。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依從性高患者;②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過腦出血病史患者;②嚴重腫瘤患者;③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患者;④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⑤伴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
1.4 治療方法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給予控制血壓、降血脂、腦保護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鈣(蘇州新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981)治療。使用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0.4 ml,1次/12 h。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每日2次分早晚口服化瘀通絡湯。湯藥組成:毛冬青30 g,黃芪30 g,當歸10 g,地龍10 g,赤芍10 g,全蝎5 g,僵蠶5 g,用水煎之,每日2次。連服4周。
1.5 評價指標臨床效率: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進行判定,分為治愈、顯著進步、進步和無效4個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比如眩暈頭痛等基本消失,神經功能損傷評分減少大于85%;顯著進步:臨床癥狀比如眩暈頭痛等明顯恢復,神經功能損傷評分減少大于50%;進步:臨床癥狀比如眩暈頭痛等有所好轉,神經功能損傷評分減少大于30%;無效:主要癥狀比如眩暈頭痛等沒有改變甚至有嚴重趨勢,神經功能損傷評分減少在30%以下。神經功能評分標準:根據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評分標準[6],輕度損傷:0~15分;重度損傷:16~30分;嚴重損傷:31~45分。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4ml進行離心取血清,應用全自動分析儀(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AVE-772)行放射免疫測定法檢測IL-6、IL-8水平,采用ELISA方法檢測TNF-α水平,試紙由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NIHSS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進行測評,內容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下肢運動、感覺等共11個維度,輕度卒中<4分,重度卒中4~6分,重度卒中>6分,并且每增加1分,患者良好幾率下降17%。不良反應:統計嘔吐、頭痛、惡心發生率,總不良反應發生率=嘔吐發生率+頭痛發生率+惡心發生率。

2.1 臨床療效對照組總有效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對比 (例,%)
2.2 神經功能觀察組神經功能損傷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對比 (例,
2.3 血清IL-6、IL-8、TNF-α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L-6、IL-8、TNF-α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對比 (例,
2.4 NIHSS評分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 (例,
2.5 不良反應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例,%)
急性腦梗死主要發病原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該病作為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病后,最大影響就是造成腦組織局部缺血缺氧,且釋放大量的炎癥因子,造成腦組織及腦神經損傷。目前臨床上西醫治療該疾病,主要是抗凝治療,減緩、抑制血栓的再次形成,促進腦血管的血流量,盡量保證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側支循環的血液供應,促進腦組織最快速度建立新的側支循環,保證腦組織不持續損傷。
急性腦梗死發病后,腦部組織處于缺血缺氧狀態,此時腦組織會出現大量的炎癥因子,尤其是血清IL-6、IL-8、TNF-α。IL-6是屬于獨立損害因子,具有維持機體生理平衡點作用,是判斷患者病情以及治療后療效的重要指標;IL-8是有趨化作用的炎癥因子,在急性腦梗死病發時,該因子水平快速升高,是判斷病情的重要指標水平;TNF-α則會直接產生神經毒素,會加重腦梗死對腦部組織的損傷程度。所以在發病后以及治療后,可以通過3種炎癥因子的水平,判斷患者病情具體情況。低分子肝素鈣是一種新型ATII依賴性抗血栓形成藥,能夠起到預防以及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6]。作用機理是刺激血管內皮細胞,促進釋放能夠抑制組織因子作用的物質,從而形成凝血機制及負反饋調節,并同時激發內皮細胞對纖溶酶的釋放,進而擴大纖溶活性,增加其抗血栓的功效。在中醫范圍內,腦梗死屬“中風”范疇[7]。臨床表現多為偏癱(面癱、舌癱)、半身不遂、口歪眼斜、神志不清、語言障礙等。病因在于體內陰陽失調、氣血失調,從而導致深靜脈瘀堵不通,發病部位主要在腦以及腦絡。因脈絡不通,則導致氣血不暢,從而致使中風病發,因此治療該疾病,應以化瘀通絡為主。中醫手段治療化瘀通絡方法有多種,中藥湯劑、中醫理療包括針灸、拔管皆可治療該癥狀。本文主要以中藥湯劑口服方法為主,以君臣佐使為原則,選取針對患者病癥的針對性藥物,煎煮取湯汁口服,以達到化瘀通絡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效率較高,血清IL-6、IL-8、TNF-α水平降低,神經功能損傷評分及NIHSS評分也明顯比對照組低,3種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表明化瘀通絡湯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疾病可以提高患者神經康復效果以及降低治療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原因在于化瘀通絡湯的湯藥成分包括毛冬青、黃芪、當歸、地龍、赤芍、全蝎、僵蠶。黃芪有補氣升陽、利水消腫以及脫毒生肌之功效,可幫助患者加快血液流速以及提高造血功能[8];當歸有養血活血功效,可幫助患者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地龍、赤芍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效,可幫助患者抗血栓及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全蝎、僵蠶則可消瘀滯通血脈,可幫助患者促進全身血液流動,排瘀堵等效果。諸合用具有化瘀血生新血之效,可刺激腦缺血之后內源性血管內皮細胞再生、改善腦病變組織局部血液循環。
綜上所述,化瘀通絡湯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有較高的臨床效率,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體內IL-6、IL-8、TNF-α 3種炎癥因子水平,快速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障礙,恢復運動及感知功能,恢復生活水平。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