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鳴 羅 婷 彭燕琴 張 琴
股骨頸骨折發病率較高,在不同年齡段均有發生,多發于老年群體中,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已成為危及老年群體身心健康,降低老年群體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臨床上常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受到年齡及身體狀況影響,老年患者對手術有較高的敏感性,機體易產生各種應激反應,影響手術效果[1]。中醫情志護理可以從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恰當的調劑方法應用以及合理適度的運動鍛煉,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疏導排解,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2]。穴位按摩可以加快血液運行,舒經活絡,平衡體內元氣,對老年骨折患者大有裨益[3]。因此,本研究探討老年股骨頸骨折圍術期中醫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的應用效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50例。常規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2~75歲,平均(68.75±3.46)歲;Gardan分型:Ⅰ級18例,Ⅱ級12例,Ⅲ級9例,Ⅳ級11例。研究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65~81歲,平均(70.15±4.06)歲;Gardan分型:Ⅰ級17例,Ⅱ級13例,Ⅲ級8例,Ⅳ級1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CT檢查,符合股骨頸骨折臨床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③患者意識清醒,無認知功能障礙;④均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障礙;②合并手術禁忌證;③合并代謝性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礙;④合并治療依從性差者。
1.3 方法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常規巡房、術中體位指導,術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常規康復訓練等。研究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配合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治療。具體如下:(1)穴位按摩:遵醫囑,指導患者平躺于床上,手部清潔消毒,雙手揉搓至發熱,對患者氣海、神闕、天樞、風池、中脘、神庭、內關、合谷、百會等穴位以順時針方向實施按摩,同時使用熱毛巾反復擦拭足部,并進行足部穴位按摩。每次按摩10 min,1~2次/d,連續按摩3 d。(2)中醫情志護理:①調節情緒,平和陰陽:與患者溝通,全面掌握患者的情緒狀態,對于伴有或疑似伴有焦慮、緊張、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的患者,及時通過解答疑惑、健康宣教、耐心溝通等方式實施心理干預,安撫患者情緒,指導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幫助,通過家人的力量給予患者精神支持,也可為患者分享治療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治療信心,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②轉移注意力,情志相勝:充分理解“喜”對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圍術期通過與患者分享社會趣事,講笑話等方式調節患者情緒,幫助患者建立積極陽光的心態,也可根據患者的年齡大小及文化程度,針對性建議患者通過看書、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改善負面情緒,為患者術后早日康復創造條件。③適當鍛煉,靜志安神: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實施呼吸引導及早期康復鍛煉工作,如指導患者通過鼻腔緩慢吸氣,按照“噓、呼、呵、泗、吹、嘻”六字方針聯系,吸氣及呼氣過程中,口唇微閉,排盡肺臟濁氣,再次通過鼻腔吸氣,反復聯系至疲累。休息10 min后,再次做呼氣訓練,按照六字方針,連續訓練6次,中間休息10 min。每日1~2次。
1.4 觀察指標(1)使用簡易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量表(VAS)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的疼痛程度。總分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疼痛越劇烈。(2)術后1個月,使用Harris髖關節評分量表,從有無下肢畸形、髖關節活動度、疼痛方面評估患者的髖關節改善情況。每項分數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髖關節改善情況越好[4]。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VAS評分對比2組患者的VAS評分較干預前均有所下降,研究組干預后的VAS評分下降更為明顯,比常規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VAS評分對比 (例,
2.2 2組患者Harris 髖關節評分對比研究組的Harris 髖關節評分明顯比常規組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Harris 髖關節評分對比 (例,
隨著中醫理論的發展和進步,中醫辨證治療理念逐步被應用于治療各項疾病。中醫認為,精神內守、真氣循之、平心靜氣、疾病自離。多數患者患病皆因意志不穩、精神不濟,故病久治不愈。同時,中醫推崇“治病先治心”,強調了情志治療的重要性[5]。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來說,患者本身年齡較大,骨質疏松,自身免疫力與抵抗力下降,愈合速度較慢,當發生骨折后,患者因活動受限、患處劇烈疼痛等因素影響,加之對治療過程及治療效果的不了解,極易產生焦慮、抑郁、不安、煩躁等不良情緒。在圍術期對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就是從患者心理、生理出發,調和陰陽、平和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心態,從而達到提高手術效果,增強患者手術配合度的目的[6]。加之穴位按摩改善患者血氣循環,增強局部血液流通,散結化瘀,通暢氣血,可有效改善患者因骨折而導致的疼痛癥狀,可輔助手術治療,改善預后,促進骨折迅速愈合,縮短治療時間,優化治療效果[7]。
研究顯示,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的患者其VAS評分較干預前顯著下降,并且明顯低于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在Harris髖關節功能改善方面,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Harris 髖關節評分明顯比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高。提示在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圍術期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能調節患者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調和陰陽,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看待治療過程,加之穴位按摩能促進患處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患處局部狀態,對于促進骨折部位愈合,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優化治療效果等方面有積極的現實意義[8]。
綜上所述,中醫情志護理及穴位按摩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圍術期中應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術后的髖關節功能,預后效果較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