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能源總量不足,一次能源已經不能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核電作為清潔能源中的重要類別,在未來具有較好的運用前景。為了更好地運用核電,就必須對核電站的生產運行過程進行風險管控。本文在梳理了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構建了核電站生產運行系統風險評估模型,同時利用層次分析法對核電站的運行風險進行科學地評估,最終結合實際生產運行的情況提出了相關的風險評價與控制策略,推動我國的核電安全事業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核電站;生產運行;風險評估模型;塔中氣田
目前來說,我國的能源結構比較單一,清潔能源的應用范圍并不是很廣泛,與清潔能源的利用缺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日趨增長的能源需求。長遠來看,核電以其安全可靠、清潔環保的特點成為未來清潔能源領域潛力最大的一類。為了推動核電的順利發展,政府和企業都應當重視核電生產運行的安全風險問題,同時做好管控,為核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1]。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重視對核電站生產運行過程中風險管控的研究,并在實際的風險管理工作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張雨虹(2017)從企業開展安全管控的角度,提出了一種定量計算方法,能夠將子系統發生風險的概率和后果轉化為整臺機組總體風險值,由此更準確地評估總體風險,進而建立有利于核電站生產運行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王建召(2018)重點探討了核電廠運行風險管理中的放射性物質泄露事故,指出核電廠在風險管控領域的重要作用[2-3]。
總的來說,核電站生產運行過程中的風險管控與核電站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息息相關。本文在梳理了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構建了核電站生產運行系統風險評估模型,同時利用層次分析法對核電站的運行風險進行科學地評估,最終結合實際生產運行的情況提出了相關的風險評價與控制策略,以期為我國的核電安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1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世界核電事業發展的進程中,曾經發生過幾次嚴重的核電站事故,特別是日本福島事件之后,世界范圍內的核電發展進度長時間停滯不前,陷入難題。上個世紀中期,西方發達國家風險管理相關理論和研究數量大幅度增加,面對重大事故帶來的巨大損失,人們開始吸取教訓。政府開始積極引導,許多全國性、區域性的風險管理組織逐步建立起來。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進一步深入,如冰山理論的提出,揭示了預前控制在風險管控中的重要作用。近幾年,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核電站的風險管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風險管理的相關研究有機會落到實處,與此同時,結合核電站生產運行的實際情況,出臺不少風控優化方案。
我國針對核電站生產運行系統風險的相關研究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起步晚,早期相關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方面,部分學者的研究著重放在了企業總體風險的把控上;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學者側重于研究風險分析方法的創新,包括建模、統計回歸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十分看重跨學科研究,核電領域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同時,通過借鑒其他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更加有利于核電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國核電事業風險管理更加具有全局觀、更有針對性,研究的類型也越來越多樣化,有的學者針對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標準制定進行了深入探究,有的學者則關注風險管理體系中員工的重要作用,也有的學者致力于將核電企業的運營特征融入安全風險管理之中。結合國內外對風險管理的分析評估和相關的發展戰略不難得知,核電安全事業的發展既要符合核電企業自身的運營特征,又要選取和不斷改進符合實際需求的安全風險體系。
2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
為了提高風險管控決策的效率,本文首先建立了風險值模型,用于分析核電站生產運行子系統風險與整體機組風險的關系。核電機組的風險大致分布在二十個子系統中,可分為四類,分別為反應堆故障風險、水循環系統故障風險、應急系統故障風險以及輔助控制系統故障風險。在進行風險概率統計時,本文采取了通過統計概率分段處理的方式進行一定的簡化,其中,“一年以內發生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小于1%”對應的概率系數為1,“一年以內發生風險事件的可能性為1%~10%”對應的概率系數為2,以此類推,由此量化統計歸一處理數據,既考慮到核電站的歷史數據統計,又將風險概率近似事件具有趨同性納入了考慮范圍,計算更加科學和快速。接著基于風險概率及后果建立了風險值模型,在計算時充分考慮了設計的多樣性、冗余性、多重性等,為有效防范風險做好準備。
本文采取了層次分析法對核電站生產運行系統風險進行指標評價,即遵循科學性原則、單一指標明確性原則、執行性原則、分層分級原則以及定量定性相結合分析原則,構建了一個相對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核電機組運行風險的指標可分為五級,風險值大于100級別則為“非常高”,風險值在10~100之間級別則為“高”,以此類推,確定好風險值計算的指標,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橫向比較各類風險,數據分析更加直觀。在層次分析法中,利用和積法對相對權重進行計算,接著進行一致性檢驗,由此進行最終的效益評估。總的來說,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離不開一個具體的響應方案,而響應方案的制定必須評估好所選擇的每一個風險、消除風險、緩解風險、緊急預案的執行以及轉移措施等,由此形成一個適用于實際狀況的風險評估模型。
3風險評價與控制策略
總的來說,核電站生產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包括安全風險、規模風險、質量風險、財務風險、進度風險以及其他風險。核電站項目組相關參與人員應當及時了解核電項目的規模范圍、交付信息等,同時對生產運行過程中的相關聯數據進行詳細記錄和分析并及時形成文件。通過風險評估模型的構建,能夠對核電站生產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相關風險進行評估與分析,由此,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控制策略。首先是根據子系統的風險狀況采取不同的降低風險措施,同時做好風險預控制的審批工作。其次是根據設計需求,部分子系統需要及時更新和維修相關原件,嚴格遵循維修周期,及時檢查。此外,對于部分風險控制投入不高而風險值高的子系統,應當加大風險控制的投入力度,針對該類檢查工序復雜的系統,及時停工檢修,及時協調配合消除隱患。最后,在本文構建的模型基礎上,要及時完善符合核電站實際狀況的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管理、風險分級、風險響應以及風險監測控制等,降低甚至消除核電站生產運行潛在的風險。核電站生產運行過程中的風險管控與核電站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息息相關,只有做好風險管控,才能保障我國核電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4結論
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風險管控的初期部分,在分析國內外核電事業風險管控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全新的核電站風險評估模型,還引入了層次分析法,利用和積法進行數據驗證,形成了一個適用于實際狀況的風險評估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積極的控制策略,將風險管控納入企業的安全文化體系當中,為實現我國核電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 徐志燕,楊德明.核電站輻射管理與防護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9):92+89.
[2] 游慶榮.非能動核電站鋼制安全殼涂層質量管理[J].全面腐蝕控制,2020,34(05):79-83.
[3] 尹緒雨,李瑋.核電站全壽命周期中電氣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08):277-278.
作者簡介:
顧兵兵(1989-),男,漢,江蘇鹽城人,工程師,大學本科,工作方向:核電廠運行。
(海南核電有限公司,海南 昌江 57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