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秋陽 王純 陳思杭
摘 要: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重視,相關的配套設施也不斷的完善,而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必然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加強對旅游的管理對于我國旅游業的健康發展乃至地區經濟的建設都是重要的。加強旅游管理不應該是盲目的,應該更多的同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建設聯系在一起,在促進我國文化繁榮的同時給予旅游業更多的文化內涵和品牌價值。本文就傳統文化對旅游管理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國旅游業發展和建設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旅游管理;影響
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們有了更多的資金和時間去旅游。在此基礎上,我國旅游業獲得了長久的進步,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單純的旅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為了追求更豐富的旅游內涵,也為了提高旅游的深度,結合民族特色旅游項目成為重要目標。旅游與文化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我國現代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將其與旅游結合是可行的。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給予旅游業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好的實現我國旅游業資源的開發和優化。
1 中國傳統文化和旅游管理的聯系
我國是世界重要的文明古國,在古代創造了區別于西方的獨特的東方文化,我國傳統文化的很多核心內涵在當代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國特色的文化旅游業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以傳統的儒釋道家文化為基礎的旅游圣地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人們都熱衷于去瀏覽和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國傳統文化賦予了現階段的旅游業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積極的意義,使得我國旅游業也不斷的發展壯大。一方面,傳統的文化可以給予旅游更多的內容和樂趣,在人們喜聞樂道的傳統歷史背景中,讓整個旅游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2 傳統文化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則
旅游業的發展首先要以文化產品自身的特點為基礎,不對文化產品做過分的更改。只有從當地的物質文化條件出發,對景點進行適當的調整,才能夠增加游客體驗。旅游產業與文化結合過程中要注重服務,服務是旅游發展的基礎。在文化與旅游的結合過程中,要做到以游客為核心,以滿足游客需求和景點發展為共同目標。確保文化穩定的前提下實現旅游管理創新。產品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對于旅游而言,要時刻了解消費者需求,也就是文化與旅游的結合要以市場發展為前提,注重經濟發展,通過凸顯當地特色,巧妙結合,節省成本,滿足需求,實現雙贏。[1]
3 我國傳統文化對旅游市場發展和管理的影響
3.1加強旅游管理安全監管的工作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以人為本”的內涵更多的強調了人的重要性,而旅游業本身就是為了人們的旅游和玩樂而服務的,所以兩者在人本領域的內容有很多共同之處。從先秦諸子對于人本思想的闡述到現階段各屆領導人對于人本思想的重視,我國的“以人為本”的傳統文化內涵發展了數千年,“以人為本”的傳統思想已經成為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文化共識。在旅游業的發展中,旅游管理的核心應該在于最大程度的為游客服務,需要采取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去滿足人們旅游過程中的各項需求,最大程度的保證人民群眾在旅游過程中的生命財產的安全。
3.2營造良好的旅游管理氛圍
“和”的文化理念是我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文化內涵,而和諧發展也是旅游業發展中重要的因素,“和”的理念能夠讓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讓游客更容易融入到和諧的旅游管理中。“以和為貴”必然能夠為旅游管理營造一個良好的景區氛圍,促進我國旅游業的和諧共生、良性發展。旅游管理不僅僅是景區的建設和門票的銷售等內容,還包括景區的基礎設施配置和餐飲、娛樂等眾多的內容,想要協調好這些眾多的因素必然是復雜的,但是在“以和為貴”的文化內涵下,必然能夠很好的協調好旅游業各部分的工作,加強彼此的聯系和協調配合。[2]
3.3充分發揮管理者的能動性
“無為而治”的傳統國家治理的理念在旅游業的管理中同樣適用,在旅游管理中要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順應時代的潮流和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才是最好的旅游管理方式。“無為而治”并不是對于旅游管理的內容不管不問,任由其發展,而是不妄為,不盲目管理,要通過管理者自身的約束達到最好的管理效果。同時“無為而治”也能夠使得旅游管理在面臨發展的問題時積極的應對,讓旅游管理更加的協調和變通,進而通過工作人員自身能力和素養的提高來促進旅游業整體的發展。
3.4維護景區的品牌和形象
“以德服人”的思想在旅游管理建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針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可以有效的提高員工的素養,在員工的工作中需要旅游業的相關條例和制度來規范員工的行為,通過自身的修養就可以達到最好的服務。另一方面,“以德服人”的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夠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讓員工有更多的歸屬和認同感。員工的發展必然能夠極大的促進企業自身品牌的發展和建設,為旅游業樹立良好的形象。
4 傳統文化促進旅游管理發展和建設的重要路徑
4.1科學規劃不同地域傳統文化和旅游管理的和諧發展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文化,不同的地域風情給了人們極大的誘惑,這也給特色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好的選擇和可能。在旅游資源的挖掘和旅游業的開展中,要充分認識到各地區的差異,把不同的地域文化發展成為旅游業的重要基礎,不斷的挖掘各種文化中的深層內涵,有效的利用傳統文化中的積極部門進行旅游的宣傳和發展。把每個地區傳統文化的發展都同旅游業結合起來,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重要歷史文化,要及時的加以保護,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發展。[3]
4.2加強文化旅游的宣傳和教育
縱觀世界各國的旅游業的發展,和旅游的宣傳和推廣是分不開的,只有在宣傳中充分的展示景區的特色和優勢,才能極大的吸引游客游覽的興趣。所以,在我國文化旅游的發展和建設中,一定要做好宣傳和推廣的工作,讓更多的了解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同時,引領人們投入到景區的游覽中。同時也要重視教育的文化旅游中的重要意義,加強對于員工文化的教育,讓其對旅游區域的文化內涵有更多的了解和認同,進而把這樣的文化內涵傳遞到每一個游客的心中,讓傳統文化得到更的繼承和發展,讓旅游管理得到更好的發展。
4.3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
在文化與旅游結合過程中,知識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元素,應得到重視。雖然這一點已經得打多數旅游管理者的認可,但在真正實施過程中,并未完全的認識的知識的重要性,也沒有實現對知識的了解。而是盲目的去結合文化,并未給旅游業帶來生機。同時,對于市場研究的不足,也導致旅游業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付之東流。文化資源作為旅游門面,可以加強市場研究,緊貼市場新要求,去實踐和創新。注重游客的參與性,希望通過文化來吸引游客的注意。要求旅游管理者和工作人員要認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從需求出發,使文化旅游規劃更加合理。
4.4對傳統文化進行新時代的解讀
傳統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取其精華,讓傳統文化中積極有益的部分不斷的發揚光大,對于旅游業同傳統文化的結合發展更是如此,在傳統文化和旅游業的協同發展的過程中,要針對傳統文化進行符合新時代景區特色的解讀,突出景區的文化特色和地區的差異。每一個景區的旅游管理都應該有自身的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在眾多的旅游景點中脫穎而出。一些傳統的文化有著永恒的價值,但是在旅游業的發展中要對傳統文化進行適當的取舍,形成景點的特色和品牌文化。
4.5豐富傳統文化旅游的形式和內容
現代化的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旅游業的形式和內容來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而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同旅游業的融合也需要通過旅游形式和內容的創新發展來實現,通過不同形式的文化旅游的體驗來實現游客的身心需求,傳統文化的內涵來可以陶冶游客的情操,旅游的良好服務來能夠愉悅游客的心情。
4.6提高旅游管理企業自身的服務能力
旅游管理的核心工作仍然是對游客的服務,所以,在發揮傳統文化在旅游業發展重要作用的同時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旅游管理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因為游客在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的同時,只有較好的服務才能加強游客的旅游體驗。這就需要旅游管理的相關管理和工作人員始終有一顆真誠服務的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游客服務,同時也要發揮自身的能動性為旅游管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5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現代旅游水平,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將其與文化結合是一種必然。而旅游與文化之間的結合不應采用生硬的方式,而是要結合當地特色,結合文化特點,結合旅游經濟發展趨勢和民眾需求等多因素,把握旅游項目開發方向,促進當地經濟和文化特色的發展,這也是旅游與文化結合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覃義賢.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探究[J].新商務周刊,2020(1):252.
[2]何可新,張燕華.新媒體視域下旅游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有效傳播研究——基于抖音大數據分析[J].旅游縱覽,2020,330(21):31-33.
[3]田青.旅游業中傳統文化的應用及開發[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287(01):31.
作者簡介:
翟秋陽(1997—) 男,漢族,貴州省六盤水市,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王純(2000—) 女,漢族,江蘇省淮安市,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陳思杭(2001—) 男,漢族,遼寧省錦州市,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