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洋
摘 要: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草原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但受到盲目開墾和不合理利用的影響,我國的草原生態系統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些地區的草原出現了明顯的退化跡象, 并且伴有鼠害災害等問題的出現,嚴重制約了我國草原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為此,針對草原自身環境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加強對草原的恢復與保護十分必要。
關鍵詞: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建設
引言
草原是農牧業生產的基本生活資料,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支撐經濟發展和承載文化等多項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但因各項因素影響,導致我國草原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破壞,草原占地面積越來越少,甚至還出現私自占有草原土地資源重新翻耕后種植農作物,以此創造經濟效益的非法行為。草原荒漠化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草原荒漠化因為水土流失,大量取用水導致原有水體被大量的取用,水量的區域性總量減少等,導致了問題的嚴重性。要能有效的控制草原荒漠化問題的持續發酵,實現人類生村與草原生態的和諧發展。
1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的必要性
在生態系統當中草原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凈化空氣、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效地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對促進生態平衡意義重大。草原荒漠化就是地面上原來存在的草原被一些灌木等植物替代,且植物種類不同,數量很少,無法保證草原區域的水土保持能力。或者難以提升用水的覆蓋程度。同時,一些區域地面細暴露在外面,在自然因素的影響之下,導致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現象,例如:在環境干旱的情況下,草原會受到破壞性影響。
1.1防災的基本要求
荒漠化地區的自然災害頻發,并且受災程度較重。當風沙、霜凍等自然災害襲來時,意味著草原植物生存面臨威脅,一旦植物受災面積擴大,那么生態圈平衡狀態難以繼續維持,會降低草原再生能力,形成惡性循環。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勢必要加快草原植物種植速度,并全方面保護植物健康生長,避免因生態失衡增加人與自然間的矛盾。
1.2應對草原環境污染
荒漠化草原植物需求量呈遞增趨勢,多數企業、畜牧業在大量獲取所需資源的同時,不同程度上忽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使得草原環境污染問題接連出現。現今,草原多處可見農藥殘留現象,并且“三廢”排放行為屢禁不止,如果此類人為行為得不到規范,那么草原環境保護建設阻力會相應增加。長此以往,荒漠化地區自然災害發生率大大提高,最終會對人類生產生活起到阻礙作用。基于此,應全方位、高效率保護草原植物,以期減輕草原環境污染,并為草原生態良好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1.3減緩草原退化速度
草原植物資源的利用價值較高,對于資源開發者來說,極易在利益的驅動下過度開發,一旦開采速度超過植物生長速度,勢必會增加草原生態調節阻力,并且荒漠化程度隨之加重,最終破壞氣候環境,導致生產生活穩定性下降。此外,部分農戶除草種糧、部分牧民過載放牧,均會加快草原植物滅亡速度。面對這種情況,勢必要加大草原植物保護力度,使荒漠化草原建設活動大范圍推廣,真正減緩草原退化步伐,為草原生態健康發展注入充足動力。實際上,保護建設實踐需多方力量支持,即農戶、牧民、資源開發者攜手保護草原植物。
過度開發利用草原資源,對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效果也會造成很大影響,為了對草原環境更好地進行保護,并對草原資源科學開發與利用,必須要對草原地區經濟建設和發展規劃給予充分重視,在建設與保護草原前提下,推廣產業優勢,有效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不斷擴大草原畜牧業,并基于規劃建設,控制各種破壞草原生態行為。其次建設與保護草原對于改善牧區經濟環境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建設與保護草原的同時,可以通過草原資源改善牧區環境,推動牧區經濟發展,增加牧業收入前提下,來更好地保護草場資源。所以加強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與合理利用意義重大。
2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2.1保護及建設思路有待優化
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在新時期背景下引起各領域關注,但是卻因各領域及工作人員參與性低,使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開展難度較大,無法確保各領域都能充分意識到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在保護意識方面仍然欠缺,影響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效果。此外,相關部門開展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時,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開展”工作中,未對此項工作整體性質分析與考慮,導致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因缺乏合理性而影響實施效果,實施效果與預期要求存在較大差異,甚至還在部分地區出現了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不了了之情況,導致草原生態系統缺乏穩定性與完整性。
2.2盲目開展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
若盲目開展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失去核心目標的同時,還會使各種問題持續發生,無法對傳統化問題有效處理,新問題再次困擾工作隊伍實施,各部門及工作人員之間無法積極交流、溝通,使協作性能持續降低,甚至還會出現合作割裂情況,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失去統一性、協調性。草原生態系統受相關因素影響,不具備完整性、平衡性。此外,監管部門及監管人員未積極參與現場管理工作中,對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了解不全面,盲目實施管理策略與相關制度,反而影響了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進度與效率。
2.3退牧還草建設難度較大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對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引起了重視,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各地方部門積極開展此項工作,希望對各地區草原生態系統產生有利影響,其中就包括開展退牧還草工作,但是實施效果卻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各地方部門對此項工作不重視,在此項工作開展前、實施中、后續維護等環節中a均受資金費用有限因素影響,出現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專業工作人員、工作隊伍構建難度大等問題,無法滿足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要求,導致草原生態系統相關問題依然存在。
2.4過度墾荒
隨著農業發展的土地開發以及城市發展、農村區域經濟擴張等需求的不斷加大,在黃河上游地區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不斷加大,墾荒現象十分突出,主要是對于荒地的長期穩定植被清除破壞后,對于土地資源重新利用,然而原本的黃河上游地區植被穩定的形成已經十分困難,隨意墾荒之后,再次的水土保持工作開展,很難達到原有的水土保持效果,水土流失現象明顯,土地在不斷的趨于貧瘠的情況下,其原有的穩定生態環境被打破,造成了其荒漠化的形成速度不斷的加劇,而在盲目的墾荒,對于土地資源、生態資源無計劃、不科學的利用,導致了最終的生態環境出現嚴重的生態退化,失去了自平衡能力,導致最終在草原地區的荒漠化現象不斷的加劇。
3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建設面臨的問題
3.1加大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宣傳力度,引起各領域關注與參與
基于新時期背景下,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與建設工作在我國政府部門引導下,使各領域積極參與項目建設環節中,目的就是把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全面落實,突出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的重要性。首先,為引起更多領域關注與參與,需加強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而宣傳工作核心內容之一就是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的影響,再結合實際例子與成果說明開展此項工作的必要性,真正對大眾、各地區領導干部思想產生影響,明確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核心,由各方共同參與、努力,才能降低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難度,共同為草原生態穩定發展及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2]。 其次,分析草原生態系統脆弱性,合理規劃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周期,結合草原生態系統破壞后對大眾生活影響分析,使大眾對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有全新的認識,并通過自身行為去保護草原生態系統,以此提升每位大眾個人素養,達到擴大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影響范圍工作目標。最后,在我國政府部門正確引導下,把相關政策及制度落實到各地方,為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避免因盲目開展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及建設工作而失去實際意義。構建獨立、專業化監管小組,主要負責對各部門及工作人員工作業績考核與監管,幫助各部門及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相關意見、調整工作方式,再次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與質量。
3.2合理分配與平衡草原及畜牧業
有關部門應細致調查管轄區域內的草原具體情況,并對其做出相應的調整工作,應對區域內的牧民進行定期的思想宣傳工作,加強其政治覺悟與思想。提畜牧業從業者的生態保護意識,有關單位應積極了解區域內牧民的具體情況,并通過深入調查合理的分配放牧草場,以提高草原的長效恢復機制,在封育草原區禁止放牧、休牧,建立適合區域內的有效管控制度,以約束牧民行為,從而改善草原的質量,加快草原的恢復周期。
3.3建立草原補償機制
在草原退化的預防與草原長效機制的建設中,建立出草原補償機制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此環節通過調整區域內的經濟、文化等情況以保證區域內的資源平衡性,從而調節與平衡草原資源,改善草原退化程度,我國幅員遼闊,草原擁有大量的可開采資源,有關部門應針對這一問題出臺相應的管控條例與建設相應的補償機制,對開發與利用草原資源的企業或個人,應收取相應的草原建設費用,以彌補企業在日常生產中對草場的相應破壞。例如:草原上發現可以利用的稀缺資源、油田、可開采礦山等,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過程中必然會破壞到當地草原的生態平衡,影響當地生態環境。有關部門應針對這一問題出臺相應的解決辦法補償機制以彌補此類問題造成的危害,將資金充分投入到草原生態環境的建設中,以此方式來補償牧民及相關涉事人員,此外在草原舉辦任何活動或開展相應的建設都將需要按照當地的具體情況與牧民反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工作,制定出臺相應的補償方案與制度以保證牧民的利益,保持草場的環境。
3.4建立有效機制引入先進技術手段
應從長遠角度看待草原的保護問題并相應的建立出一整套的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針對性的建立機制,再次過程中應平方草原維護保養與草原資源開發的平衡性,針對草原確權承包商應積極組織培訓,傳達相關的政策措施與法律法規,使得該環節在井然有序下穩步實施,避免了草原破壞與退化情況的加快,為我國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礎的保障,避免草原資源的非法流轉,此外還可招募大量草原巡視組對區域內部的草原進行有效的巡視與監管工作,密切留意草原的具體環境情況,政府應拿出相應的資金完善與支持該工作,加強政策出臺與相應支撐機制,引導全社會,全民族、全國一致對抗與關注草原退化問題,從而為我國自然生態環境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障,此外由于草原有著廣袤的特點,草原的監管工作量十分繁重,因此有關部門應結合當前先進技術手段來提高草原的長效機制保持辦法,例如:引入搭載智能分析芯片的高航程、高質量無人機技術來提升草原防護工作效率,通過無人機的遠程大范圍巡航拍攝可以將數字化信息回傳給服務器端,在通過職能分析芯片與專業的解析軟件將草原生長及突發情況更清晰的呈現給有關部門,以改善草原的退化速度,提高草原的長效保護機制,為我國的環境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5加大保護草原植物的力度
荒漠化草原資源的保護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單憑區域力量難以有效完成植物保護任務,并且會增加區域相關人員的工作壓力,致使草原資源保護建設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通過成立保護區,可實現專項保護目的。對于保護區工作者來說,應事先落實荒漠化草原地區調研工作,了解植物種類,以及各類植物生長習性,從而針對性地制定植物保護方案,為區域環境建設提供可行性策略,使草原植被保護建設任務又好又快地完成。在此期間,重視異地、異種差異性,奠定瀕危植物保護的實踐基礎。除此之外,嚴厲執法是約束違規違法行為的有效措施,通過成立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執法部門,全面監管草原植被保護行為,讓草原建設工作參照法律法規及相關條例進行,確保草原建設與管理工作有序開展。一旦發現亂砍濫伐現象,執法人員需根據制度要求予以懲處,以此捍衛法律權威性。
3.6重視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對于草原生態來說,其最為重要的環境運行保障條件就是水資源,水資源是草原植被的生命之源,水資源的缺乏會直接導致草原地區的生態體系崩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要通過對于各種無節制過渡截水取水的現象控制開展,草原地區的水資源總量在一定的程度上的固定的,要能夠科學的、充分的利用水資源,提升水資源對于整個草原的綜合分配利用率,提升對于其生態環境的控制力,減少荒漠化問題的發生。同時,對于草原地區水資源貧乏的問題,要能夠在空間上進行必要的水資源空間調配工程建設補給,主要是通過一些水資源調運建設工程,使豐富水資源地區的水,能夠實現對于草原水資源匱乏問題的有效解決,能夠對于我國的地區水資源調配發揮良好的調節能力。建立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法律管控條文,將對水資源利用的有關機制實現基本的法律層面設置,實現在基本的水資源利用控制的過程中,能有效的實現基本水資源利用的科學依據,對于有關水資源管理控制部分的管理工作開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性和指導性。
3.7成立專業管理團隊
在荒漠化草原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面臨大小不等的阻力,要想優化植物保護效果,提高草原建設效率,定要成立高素質、強業務能力的管理團隊,為草原生態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具體來說,政府部門、草原工作站應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吸引優秀人才,讓相關專業學生在實踐環節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大大提高草原植物保護建設的有效性。此外,面向廣大群眾提供平等的培訓機會,通過培訓傳遞荒漠化治理、草原環保等知識,同時,介紹先進技術、設備操控技巧,以便增強草原植被保護建設的力量,從而使保護建設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持續發展視域下,荒漠化草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刻不容緩,保護草原植物的過程中,應強化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意識,制定荒漠化草原植物保護建設制度,加大保護力度,合理運用高新技術,成立專業管理團隊,促進草原資源高效開發、可持續利用。其既能為草原植物保護起到鋪墊作用,又能優化草原建設質量,順利實現荒漠化草原生態系統平衡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志.荒漠化草原旱災危險性區劃[J].農業與技術,2019,39(09):148-149.
[2]劉志.荒漠化草原生物量變化與氣象因子的關系[J].草原與草業,2019,31(01):17-19.
[3]李瑞瑞.草原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對策[J].中國畜禽種業,2018,14(07):37.
[4]李陽煬. 我國草原荒漠化防治法律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8.
[5]劉宇晨. 草原生態補償標準設定、優化及保障機制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8.
[6]韓東濤.現代智能裝備技術在草原荒漠化治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林業,2018(05):30-32.
[7]邱中成.我國草原荒漠化治理的法律對策探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06):45-47.
[8]王召明.草原區域荒漠化防治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探索[J].草原與草業,2017,29(01):1-5.
(沈陽中潤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